印度:批了几百个特区,我怎么一个也没超过上海?【大师计划·赵燕菁01】
【视频/ 赵燕菁】
深圳——中国特色规划的优势
我目前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经济学院当教授, 2015年之前,在厦门市规划部门也曾经工作过大概十一年时间,再之前我是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全国各地做规划,基本上也算是参与了中国城市高速发展。
我们这一代规划师,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上少有的一代规划师,能活着看到自己规划的城市建起来。
从我个人的规划经历来看,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有很多借鉴美国,借鉴苏联的地方。举个例子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典型的城市规划,是当时阿伯克隆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就是一个单中心,加上一圈一圈的环路,一环二环三环,然后最外面围着一个绿化带。它的出发点是,城市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限制城市范围。
这个模式当时被几乎所有城市奉为经典,像欧洲、苏联都是这样,核心城市加上环路加绿化带,然后再要扩张的时候,是在绿化带外面建卫星城,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
但是最后我们比较成功的城市,还是按照我们中国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建设的。比如深圳是最典型的例子,深圳刚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哪个城市规划的理论都套不进去。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深圳还是一片荒地,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住在城中村里头。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看着深圳怎么从一个小渔村,长成现在这种世界超级城市。
但是我也可以跟大家讲,深圳变成今天这样,不是当初规划的结果,是没想到的,是一种意外,甚至说比我们想的更好。很多规划都是和当时的主流规划理论反着来的,比如说深圳一开始选址就远离老城。
以前我们城市规划的一般原理,都是从一个老城不断地蔓延、扩张出去,原来的老城就变成城市中心,然后不断地扩展工业区、居住区。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成本最少,它可以依托老城的基础设施。
但是深圳不一样,深圳是远离城市,既不靠香港,也不靠广州,在中间这么一块地方,而且当时没有任何依托。恰恰是这个位置造就了深圳的成功。你可以看我们当时四个特区,珠海、厦门、汕头,这都是有老城去依托的,都比深圳的条件好,但最后大家可以看到,是深圳突然发展起来了。
深圳创造了很多经验,比如说开发区,这个模式被很多城市给复制了。我记得当时,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建立新城的开发区模式是被批判的,世界银行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专门有一个报告,就是说中国的规划师老不愿意在老城里更新,老想是平地重新去建一个新城,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也找了全世界很多有名的经济学家、规划专家来给中国把脉。但是我们经过这三四十年下来以后,发现恰恰是在外面建新城的都成功了,凡是在老城里瞎折腾的,发展得都不如建新城。
比如说广州和深圳的对比就非常明显。广州是按照传统的规划,从老城向外蔓延。深圳就是建一个新城,新城建完了以后,比如说罗湖刚建完以后,然后紧接着又去建上步。城市再要扩张,也不在老城里改造,他啪又去建福田,然后整个城市特别分散。按照我们传统城市规划,应该是集中紧凑,可深圳当时是蛇口一坨,南山一坨,华侨城一坨,车公庙一坨,然后又是上步,全在一条线上展开。我们最后看结果,深圳比广州,比在老城里扩张的方式发展得更好。
当时世界银行也批评上海,说上海建浦东一定会失败,你应该是在上海老城区扩展。老城区这么好的城市基础,你为什么不在这里发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建浦东是非常成功的,完全颠覆了传统规划和经济学对城市的一些判断。
全中国的城市做个对比,你也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像福州、济南、北京,还有广州,这都是在老城基础上发展的。然后和它对应的,比如说厦门、青岛就是建新城,最后我们发现,怎么在老城扩张的都不如再建新城的?当然后来这些年,他们一看大势不好,也都开始建新城了。
所以我要讲,中国的城市增长模式是和外国不一样的。中国城市的动力,或者说它的资本是从哪里来的?
大家知道,城市建设是非常重的资产,城市就是替各个行业把重资产给它建了。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使其它行业变成轻资产。所以我们城市化的门槛迈不过,其它所有的工业化都不可能实现,是先有城市化,后有工业化,或者起码两个得同步。
我来举个例子,比如工厂你都让它自己去发电,你让它自己修道路,让每个家庭自己去建学校,然后自己去建医院,哪一个微观主体的成本都会非常高。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城市的东西,有一个叫政府的企业,他说我把这些事都给你干了,路我来修,大家在上面走,电厂我来修,机场我来修,港口我来修,大家分摊使用,你们只要有一个插头接上,我后面这些电厂、煤、变电、输送,这都和你没关系了,你就可以变成轻资产。你要是觉得不行,啪就走了,你要觉得需要,来了就能插上。城市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城市一定是非常重的资产。中国能不能走向工业化,能不能有后面这三四十年的发展,城市建设是第一步。实际上这也是其它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过不了的坎,第一关就过不了。印度还有非洲这些国家就是过不了这坎,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也是一样。
我们现在怎么过的这坎?做城市规划的人能非常明显地体会到,我们中国城市的增长,就是从土地开始的。
原来我们城市发展的资本,是拿其它商业模式积累下来的剩余,去投入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如果国家要发展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它必须先有农业积累,农业剩多少钱,它能建多少城市,农业剩的多,它就可以建的多,农业剩的少,建的少。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全都是勒紧裤腰带,非常高强度地积累,然后我们省下钱去建城市。
但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没有走这条路,我们的钱是从哪来?你没看见深圳市政府去跑到深圳农民那儿,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没有。甚至政府还补贴他们。很多人说深圳市是一个特例,是举全国之力去建设的深圳,我可以告诉大家,当时全国之力都没多少。那时候全中国的存款才几百亿,而且中央实际上借给深圳的钱,大概是一两千万,根本是杯水车薪,你想建一个城市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你一定要问,深圳的钱是从哪来的?这里就会发现,深圳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的特色道路就是从土地公有开始的。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私有开始的,可全世界这么多土地私有的国家,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其实正好相反,任何一个国家的建设,都不会从农业直接变成工业,直接变成城市,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一定是先把农业或者是其他原始的土地征来,变成一个人的,然后再建好了,再卖出去。你不能直接吃第三个包子,不能看到现在美国、欧洲的城市土地都私有,就认为直接搞私有,就能完成工业化了。但它们之前的工业化过程,成本是非常高的。
你如果不解决土地问题,就解决不了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我们就和印度没什么差别。1982年,我们国家出台了一个宪法,说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所以这样中国和印度就出现了一个大分流。
印度孟买,繁华和贫穷同时存在
当时印度全国批了几百个特区,你到今天看,有没有一个建成的?一个都没有。印度当时只要一开始征地,第一步就做不成。这个土地是私有的,我为什么要卖给你政府?对不对?只要你政府一说要开发,开发区旁边地价马上上升,我爱卖谁卖谁,我凭什么要卖给你政府,谁给钱高我就卖谁。你要跟我争,我就跟你玩命,自焚的、跳楼的,全有,比我们国家还多。为什么?因为人家有法律依据。中国的法律是你知道你的地能卖很多钱,你也不能卖。
中国政府拿来了地以后,会去修道路、管线、学校、医院,哪个开发商拿了以后会干这个?印度不行,政府如果按市场价值收,那是无比贵,没一个政府用这个模式能干得起基础设施,修两条路就没了。因为路你不能收费,你不能说这城市里修了几条路,咱们一过来就收个费,它没法收。没法收你拿什么还征地成本?所以印度从征地开始,就已经和中国是两个阶段了。
中国利用土地来融资,创造了一种城市化的可能性。其它的国家不可能,因为你土地都是私有的。
中国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好处,我们在地方做规划的时候感受特别明显。城市政府一开始其实是没钱的,但是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深圳市政府突然开始有钱了。深圳找到的模式,是当时我们做规划的时候没想到的,这个模式就是土地财政。你可以看到,深圳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钱,全是从卖地里来的,就是这么简单。从一开始土地就是用来炒的,就不是住的,一开始就是这样。
采用了这种模式以后,就非常好解释我们最开始的问题,说为什么四个特区就深圳发展最快?因为深圳的钱不是从老百姓那儿积攒下来的,否则的话深圳肯定还没厦门有优势,因为厦门基础更好。深圳是把未来的收益贴现过来的,他跟人说以后建成了这里要变成什么样,我把这地卖给你以后,你土地会升值,人家就说好,我和你合资,我把钱投给你。它的土地升值,不是过去收益的剩余,而是把未来我要收到东西贴现过来了,你相信他了,他就有钱了。
深圳的土地定价,是香港决定的,大家当时买深圳的土地,不是看深圳土地能创造多少价值,而是说它是香港跟中国内陆最近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看,我们深圳起步的几个地方,蛇口、罗湖、福田、南山,全部是和香港最紧密接触的地方。
再回到我们一开始的话题,深圳为什么一直要建新城?因为新城不用征地拆迁,比起拆迁老城,成本要低很多。新城只要把土地征来,就可以卖出去,就可以启动一批大项目,机场、火车站、铁路、地铁就给建起来了。
按西方的标准,应该是广州比深圳发展更快,为什么广州被深圳赶上去了?广州也是土地财政的逻辑,但他得先把城里的已有建筑拆了,才能把地卖出去,对不对?广州以前已经有了很多存量,拆掉它的成本,要全加到地价里头。你的土地可能卖一万块钱,深圳只能卖八千块钱,但是深圳征地的成本是一千块钱,你是五千块钱,中间的净剩余,是深圳能够超过广州的最主要动力。所以深圳能一直建新城。
你可以看,全中国所有建新城的地方,它的资本净形成率都高过在老城里拆了重建的,经过三十年,城市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我刚才讲的这一大堆故事,目的是说什么?中国的城市增长是有自己逻辑的,你不要去拿西方的去套,怎么套我们深圳都不该发展起来。但是经过这些年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我们可以证明,沿着传统逻辑的,不如沿着中国新的逻辑的城市增长得快。我们可以看到,二三十年过去以后,像广州、北京这些当年都是在老城里扩散的城市,都开始建新城,天津开始建滨海,北京建通州,好多新城开始建设。你说它不好,多少专家都说它不好。当时从全世界各国的专家,一直到中国自己的专家,都是批评,说整个城市建得太散,是鬼城,上海、深圳当年都被说是鬼城。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当年被我们批评的这些城市,今天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