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自律、舒适区

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里,那么舒适区又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舒适区就是人为构想出来一个让你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舒服感的世界。

简单通俗的说:你的心理舒适区就是让你觉得放松,没有压力并且不会引起你焦虑的心理边界。

最简单的舒适区的例子就是我们的习惯,你习惯待着的位置,习惯扮演的角色,习惯表现的态度,总之包含了你习惯的一切。

这些看似稳定的舒适区,往往存在着不稳定。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我们所谓的稳定,其实都是自己的异想天开。首先,你也不可能时时都在放松的状态下,“人物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习惯的待在舒适区里,不想去挑战。人生也会少了很多色彩,也体会不到突破自己思维上的界限带来的快乐。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今天的你和昨日已有不同,明天的你和今天也有了差异。翻看往日的照片,最明显的就是岁月的痕迹已留在脸上。现在的思维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你能说这还是你吗?

在舒适区里不会让你进步,进步是需要主动去挑战这种不舒服。坚持跑步、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坚持练琴。在坚持的时光里,你才会发现自己提高了。

不想挑战舒适区的心理源于人的天性“懒”,看似因为惰性,但其实是不敢尝试。因为尝试意味着“我的去选择”,然后“我”被暴露了,如果遭遇失败,就意味着“我没有能力”,相对于“我是懒的”,我们更难接受“我是不行的。”

实际上人生就是不断挑战一个又一个舒适区。在挑战的过程中,人类才能不断的进步,思维才能提升。

曾经没有人认为人能跑进10秒内,现在跑进10秒内的大有人在。曾经对月球的认知都源于神话,现在人类已经登了上去。

行动是挑战舒适区的唯一方式,坚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才能找到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自由,明白自己想走的路,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律是既简单而又困难的行为,简单是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困难是必须每天都去做。但最终能够变成优秀,都是把简单的行为重复去做的人。

很多人说,不知道怎么去挑战舒适区,那就每天从读50页书开始,你读书一小时,就会减少看手机一小时。

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讲了三点好处: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李嘉诚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带来的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大脑的适应性极强,就像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强。当你努力面对新的挑战时,大脑也会相应的改变。

只要觉得意义,坚持去做,就会有收获。勤奋起来、再认真一点、脸皮厚一点,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会发生些许的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