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着孩子的盼望,有着童年的记忆。
孩子们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中长大,我们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中老去。时间就这样匆匆流过,还来不及拥有就已经流走。
人们在节日里感受相聚的快乐。在节日里懂得珍惜彼此。也为这重要日子填加一些美好的记忆。
对于不惑的中年人,每个春节都有回忆。从进入腊月开始,对春节有了期昐。喝了腊八粥,再熬半月,就到小年,也叫辞灶日。父亲总会在灶台贴一张灶王爷,然后烧一刀黄表纸。
鞭炮声开始陆续响起,年味越来越浓。在之后的七天里母亲开始做糕,豆包,馒头,炸鱼。
腊月二十四除尘,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春节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腊月二十九贴春联,小时候的春节没有那么多的胶水和胶带,母亲用面粉熬成浆糊,我便和父亲把春联贴在每一个门上,表达了迎祥纳福的愿望。
在忙碌中感受春节的味道,新年的钟声也越来越近,为过去一年的收获庆祝,也为下一年的美好祈福。
腊月三十,清晨鞭炮声叫醒沉睡的我,穿上新衣,点上香,揣上鞭炮,一溜烟的跑出去,找到童年的伙伴,捉迷藏,收集电光药。
中午回到家,母亲已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父亲喝一点酒。家族的亲人已带好竹杆来到门前集合,一起去祖先坟前烧纸,放炮竹,寓意是告诉他们,春节到了,请你们回家过年。
回来后,在供奉家堂轴前上香磕头,家堂轴上写着逝去先人的名讳,桌子上摆放香炉和各种碗,碗里有肉,有菜,有豆腐,有糖果。
父亲还要在门口放一根拦门棍,意思是为祖先拴马用。
晚上的饺子需要到午夜才能吃,当时农村用的是大铁锅,母亲提前烧水,为下饺子做准备。
父亲把馒头,饺子,黄表纸,鞭炮放在一个木制盘上,我拿起竹杆随着他来到门口。只见父亲把托盘面朝北放在地上,然后在大门两侧开始烧纸,烧完之后,我用竹杆挑起鞭炮,由于年幼,力量不够,挑起竹杆还在颤颤悠悠,还有些许的害怕,使劲的把头扭向后方。
当时鞭炮都是小作坊做的,炮仗皮还是废旧报纸,火药是电光的,我们称为土鞭,特别的响。
放完鞭炮,随父亲面向北方磕头,然后把小桌子端到家堂前。
母亲已把煮好的饺子端上来,开始吃年夜饭,里面有带钱的,带粟子的,带枣的。有着发财,平安的寓意。吃到硬币都会说一些发财的话。所以吃带钱的饺子成了我的向往。
吃完饺子,来到家堂前给父母磕头,祝他们过年好,就会得到一个大红包。
之后,叔叔们来拜年,然后随着他们走年,街上有很多来来回回走年的人,甚是热闹。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对于现在,如果愿意,你想穿新衣,可以经常穿;如果想吃饺子,可以天天吃。曾经对春节的盼望也变的平淡。反而每一次春节,更感到时光难留。
但年还得过,这里有相聚的喜悦,有怀念的过往。
我们不能留时间,但可以记住美好。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愿我们在新的一年有趣 ,有盼 ,无灾,无难;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