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关于陪小娃唠嗑
-------------------------------♛-------------------------------
正方:孩子的大脑是天生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反方:孩子的大脑还是可塑的,我们的胎教、早教能够起到对孩子的促进作用
一、大脑是可塑的
书中的作者最开始是脑外科医生,但是有点面对不了手术,所以最后选择了与脑相关联的人工耳蜗方向。人工耳蜗植入成功,孩子一定是可以听到“声音”的,但不是所有的耳聋孩子都因此成功的可以理解声音,产生听觉,学会说话,甚至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在她的从医过程中,发现了对比案例,家境相似、家庭氛围相似的耳聋孩子,如果能够在早期(3岁前)植入人工耳蜗,孩子成功恢复的程度会被大大提高,而3岁以后,即使孩子能够“听到”,也很难“听懂”。
这其实是在“是”与“否”的问题是回答了,大脑是天生的还是可塑的。正是因为大脑是可塑的,且0-3岁为非常黄金的阶段,所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宝宝出生第二天基本就会接受听力筛查,42天会再次筛查,小月龄的宝宝每次体检对声音的反馈都是医生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0-3岁为什么重要?
大脑是个神奇的目前医学也没有办法破解完全的器官,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孩子在0-3岁大脑会迅猛的发展,4岁孩子的大脑就已经完成了一生85%的发育。正是因为这样,美国强制所有婴幼儿奶粉必须添加大脑发育的重要养分DHA(也就是为什么说吃鱼的宝宝聪明)【以上例子来自西尔斯健康育儿指南】。
书中有一个比方,我觉得很形象,讲的是孩子的大脑最开始就像黑暗中有无数枝丫的网络,被刺激的部分就像点亮了一部分,有被链接起来,但是这样的过程是非常消耗能量,而且会带来信息爆炸的,于是为了长期来讲不宕机,一直没有被点亮或者链接的部分会在一定时间之后一直寂静的暗着被放弃掉。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间,3-12岁逐渐降低,12岁后基本持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年纪越大学东西尤其是学语言越吃力、越不自然的原因,即使我们的理解能力相对小宝而言是逆天的。
三、更多、更好的刺激会带来更高质量的发育
书名中说,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作者团队对于美国不同家庭的调研,他们发现来自高知家庭的孩子比生活来自底层的孩子大脑发展的更好,学习表现更优异,哪怕是受政府资助开始的致力于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幼儿园已经对底层的孩子进行了充分的补足之后依然如此。所以两种家庭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作者团队经过漫长的跟踪和总结发现,是0-3岁孩子在家能接收到的父母的词汇,累积三年,来自高知家庭的孩子具备了多大3000万的词汇量差距,由此奠定了孩子未来的基础。
同时不仅是词汇量,还有更多更丰富的词汇质量、更多积极的肯定的语言,这些都将在方方面面助力孩子大脑的发育。
--------------------------------❁--------------------------------
父母语言的影响
-------------------------------♛-------------------------------
我最开始简单的以为父母的语言就是语言早教,孩子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词汇量和更好的表达能力,直到被此书中的很多论述折服。父母的语言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读写、孩子的理解能力,还会作用于孩子的逻辑思维、数学能力、自我管理意志力、情商和创造力,是不是有一种灵芝粉治百病的感觉,但是真的有道理,慢慢说。
其实最完善的道理其实就是,语言是表达,是全部的表达,是我们父母的数学、空间感、逻辑、情商等等的表达,而学会了表达,一定就刺激了内容的学习。简单举几个例子:
1.数学:这是我第一眼觉得最扯淡的。但是大家回忆一下初中学的“集合”的概念,对婴儿熟悉的气味=好人,可以抱,不熟悉的气味=坏人,不可以抱,就是对比、集合和分类排列。要更多的冰激凌即测量,更不要说更直接的理解数字与数量。
2.自我管理:这部分的原理主要来自《魔法岁月》,其中我学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理论与这本书的介绍一致,是幼儿学习语言,就是在学习控制。最开始她学会喊妈妈,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喊奶就有奶喝,于是学会用语言进行控制,等到她学会更多词汇孩子会自言自语,甚至一边犯错一边念叨,妈妈不让,这就是用语言在自我控制。所以语言可以加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未来转化为更高的自制力和意志力。
3.创造力:是什么和为什么哪个更好答?行不行和怎么办哪个更好答?不断的被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样开放式的问题刺激的宝宝更容易从小激发创造力。听到更少的“不”的宝宝更容易保留探索的欲望和热情。受音乐感染的宝宝,会有更好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综上,更多的、更好的语言刺激真的会带来孩子大脑更全面的发育。
--------------------------------❁--------------------------------
如何与小宝唠嗑
-------------------------------♛-------------------------------
大家注意,我最开始把语言刺激是称作了“唠叨”,但是从这里开始变成了“唠嗑”(南方读者,这词等于本山大叔和你聊天)。这也是文章开头,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重点学习的地方。
书中列出了父母语言的三个原则,其实我觉得最形象的就是把这三个原则理解为,日常化的、生活化的、+有来有往、气氛友好的交流,即“唠嗑”。
一、唠嗑三大原则
1.共情关注。
简单来说,是观察小宝在干什么,想什么,配合她说话,不是自己自说自话或者拿出个绘本硬给小宝讲。
2.充分交流。
就是文章开头大夫给我举例子喝水得拆成N个步骤讲足,像小时候扩写句子一样。
例:“妈妈来给你换尿不湿了,看,都湿透了,闻闻,臭臭”-“来呀,宝宝我们换片新的,是不是很干爽,来摸摸,又干又软”-“你是不是舒服多了”-“来吧,该换上你可爱的小黄鸭裤子了”-“不管你尿不尿床,妈妈都爱你呦,亲亲”。
3.轮流谈话。
要有来有往,正是在共情跟着小宝的注意力走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轮流谈话,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好的刺激,大概类似于上课发呆的学渣罗恩和永远举手的学霸赫敏之间的差距。
二、快问快答
1.电子产品能够替代吗?
不能。做了实验,看VCD的宝宝和看妈妈说话的宝宝,即使是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表现,也是完全不同的反应。
2.能用大人的语言吗?
内容可以,但是形式不行,请表现夸张、放慢语速、拉长音、感觉自己像个卖萌的5岁小孩,回忆一下当年语文老师要求朗读课文坚决不让你拉长调的日子,反着干。
三、词汇只是表层,思想才是内涵
语言只是思想的表达,想要更好的教育,考验妈妈的绝对不是词典背了多少,而是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每个人的表达能力。
打个比方,当你想表扬孩子自主进食这次没有乱玩,也没有撒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说宝宝真棒,宝宝真聪明。一个是说,宝宝学习吃饭一个月了,小手和眼睛联系的越来越协调了,今天一点都没有撒,宝宝真棒。
前者隐含的是孩子做的好是因为聪明,固定式的思维模式,后者则是肯定了孩子的努力,成长型的思维,长久而言,这会将孩子引导向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具体可以阅读《终身成长》。
这也就是当妈之后,我开始更多更广泛的阅读,并且开了一个专题叫做《与子书》整理自己和与孩子分享的原因,因为我真的越来越意识到,所谓教育养育的天花板不是孩子,是父母。孩子的格局很大,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自己拖了孩子的后腿。
以上关于思维与沟通,推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四、说人话,我就是觉得说不出口怎么办
我最开始也不知道唠什么,慢慢的逼着自己开始,现在基本可以做到抱着水杯唠,说人话,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蹲下去,看孩子的世界。
和你的孩子一样高,一个方向。她爬到桌子底下,扣桌子下面的商标。躺下去,看着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桌子背面,我自然就会了。
啊,宝宝这是桌面的背面,没有涂漆,颜色比正面浅哎,木头的文理更清楚了,摸一摸能摸到凸起的线呢。那里还有一个商标,是绿色的,贴在了这个角落,好隐蔽,妈妈之前都没注意到过。你想把它扣下来呀,那要慢慢的哦。
2.抱起来,让孩子看你的世界。
我家小宝拒绝坐婴儿车,偶尔就算成功把她塞进去,她出去了也是一副生无可恋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实在是觉得我不就是想让孩子开心嘛,何必逼迫她,于是一直用背带抱她出去一走一两个小时,在家有时候也用背带带着她或者抱着刷完、换水做家务。
于是我发现,这样我特别有的说,路过了一棵垂柳,我可以跟她讲这是一棵树,柳树,枝条垂下来,路过了草丛,我可以跟她讲,这是一片草,刚刚修剪过,好清新。飞奔过一辆车,我可以指着让她看,一辆车呼呼过去了,速度好快对不对。无论是蹲下去还是抱起来,其实就是让我们和孩子在一个世界,才可以共情,有的唠嗑。
3.找话题,觉得生活讲无可讲,就换换话题,
带孩子去公园、海洋馆、博物馆,打开一本绘本,走进绘本的世界。
4.臭不要脸。
如何用孩子的语言,就是不要觉得羞耻,不要觉得难为情,就把自己当成喜剧演员,当成小孩子,放下自己的面子,变成一个吃饭是吃饭饭,喝奶是喝奶奶的疯子。
--------------------------------❁--------------------------------
绘本推荐
-------------------------------♛-------------------------------
作为一个孩子刚刚13个月的宝妈,我推荐的绘本一定比各种大触少很多,自己也在摸索和尝试中,但是每次都好开心,个人比较喜欢成系列的绘本,推荐如下:
1.小鸡球球全系列:
老母亲的血槽被萌爆,太可爱了,而且丰富多样。
有带毛茸茸面料的小手手或者伸出来的小鸡脑袋的绘本可以于孩子互动,有颜色丰富多彩的“形状、数字”等科普绘本,有会做鬼脸的抽拉绘本,有小鸡睡不着、小鸡过生日、小鸡找妈妈的情节绘本,真的是本本精彩,妙用多多。
而且是纸壳的手感,不怕宝宝小撕,印刷也很安全。缺点大概就是贵了。
2.小熊绘本全系列:
老母亲的血槽第二次被萌炸,double太可爱了。颜色和设计更简洁。
有例如小熊你好,小熊吃饭、小熊睡觉这样的生活场景绘本,书后面还会有些提示和宝宝互动的地方,例如记忆一下吃得顺序啊什么的,也有习惯养成系列,例如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等。
缺点是,软纸,怕撕。
3.英文区:
插播一段书中特意分析了双语的好处,不会造成后来的词汇量小、语言混乱,反而因为孩子天然要学会切换语言更有利于自我控制,并且最直接的就是双语母语。大多数家庭基本做不到在家英语,但是better than nothing,随时可以开始。
推荐凯迪克系列,尤其是里面的sing along两辑,是英文童谣歌曲,特别适合给小宝磨耳朵。可以配套毛毛虫点读笔,点读笔还会带一本饥饿的毛毛虫绘本,也很棒。
其实点读笔更多的是帮唱歌跑调的我找调子,另外可以提高小宝的兴趣。犹太人让孩子爱上书,最开始会在书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记得书是甜的,而我排斥其它电子早教,还挺喜欢点读笔,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没有屏幕、没有花哨的各种闪光刺激,而且会激发孩子的兴趣。
除了童谣,还想再入一套绘本,之前买了牛津树最早的系列,但是发现有点早,准备2岁再试,最近研究看到推荐红火箭蓝盒的比较多,准备入手看看。
--
写在最后,最贵的教育反而是最廉价的,不是早教课程、教具,而是父母。
最大的成本也不是金钱,而是时间、精力、好心情和恰当知识、理解加持下的父母的陪伴。
------------------------------❁--------------------------------
感谢转发,感谢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