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秦志龙:希望西海固家家户户都有一间书房
玄奘、徐霞客、李白的书房
说起书房,80后诗人秦志龙如数家珍,从浩渺的历史空间里为我们讲述那些伟大的书房。
一千四百多年前,那位走出洛阳净土寺书房的学者玄奘,走向了万里之外的一个超级大书房——印度那烂陀寺,最终学成归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留学生;与此同时,他将自己万里西行的旅途化作了一个无形的大书房,从而使他跻身世界大旅行家的行列。
再比如,一千多年前50余岁的大旅行家徐霞客走出了江阴老家的书房,在开启的西南万里遐征中,不仅使用了鸡足山寺庙中的书房、云南知府木增的书房,而且“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把旅途的火堆化成了自己的移动书房,并为后来无数人的书房中增添了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再比如,大诗人李白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游洛阳,登泰山,将大江南北作为了自己审阅江山、衡量历史、诗歌创作的书房,为后人留学了经典诗篇。
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书房是微型的箱子
"拥有一间书房是幸福的,而自由的阅读则是灵魂的享受。" 对书房,秦志龙有着独特的体悟,他告诉记者,书房因为承载了人类最神圣也最平常,最贵重也最廉价的东西,也就是书,而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之一。
书房是凡人的宝库,是学者的田野,是作家的燃烧室,是诗人的星空,是旅行家的乐园,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秦志龙,从小就期盼着有一间可以任意在书海中遨游的书房。
秦志龙读的第一本书,是父亲小时候领着他从街道邮局里取回的一本连环画,讲的是毛泽东领导红军长征的故事,黑白插图。
上小学后,虽然有了课本,可以读一些书,但在当时,课外书还是很缺乏的。
因此,对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秦志龙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渴望,在同学中,他成了大家公认的“小书虫。”
“小书虫”成绩优异,考进了县一中,看到儿子这么喜欢读书,因为要住校,书本也不好带,也不方便存放。
有心的父亲试着用家里的木板,给儿子做了一个小箱子,还安了锁扣,配了个银灰色的小锁。秦志龙把重要的书和本子锁在里面,像个宝贝疙瘩一样保管着。
秦志龙说,父亲后来宅门请木匠,给走出县城走出大山的儿子重新做了一个放书的箱子,四方四正的,比初中时的大了整整一倍,用的木料也都是新的。做成以后,父亲专门买了两种油漆,一种是上底色用,绿色的,非常好看;一种是清漆,刷在绿漆上面,防止掉色。
这个箱子一直陪秦志龙读完了师范。
毕业以后,这个箱子就放在了老家,现在里面仍然放着秦志龙上师范时读的一些书。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书房’,微型的。”秦志龙说,书籍点亮了人心,照亮了世界,有光的地方就是书房。
其实,真正的书房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是稳定的,也是移动的。
书房是我对抗平庸的武器
参加工作以后,秦志龙的书房就大起来了。
当老师时候,办公室就是他的书房。
现在作为一名公务员,办公室、家里都成了他的书房。
在阳台读书,在灯下读书,在午后的湖边读书,在旅途的云端读书……
秦志龙说自己的业余生活就是读书,目前他倾心于“游学”精神的探索研究,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北京青年报等发表了数十万字的文章,2020年和2021年,《北京青年报》先后两次辟出专版,刊发了秦志龙撰写的旅行家徐霞客和汪大渊的文章。
“我们这些人,说到底就是以书为生的人。如果没有书,生活将失去光彩,人生将变得无趣和平庸。书房是我们工作的加油站,是我们对抗平庸的武器,是我们孕育思想的苗圃,是我们灵魂放飞的机场。”
秦志龙说自己现在身为人父,为了让引导孩子读书,他有意无意的让家里变成书房,客厅、餐厅、卧室都有书架,甚至厕所也会放几本书。
对书房的设计,秦志龙也有自己的认识。
他觉得书房一定要实用,要真用,而不是冲门面的摆设,同时还要会选书、选好书。有些书是不值得的读的,有些书翻一翻就好,而更多的好书还等待着他和孩子去阅读。
让秦志龙高兴的是,现在孩子也喜欢上了阅读。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书房也在变。
除了书越来越多之外,为了让书房发出声音,调节孩子的阅读生活,秦志龙特意买了一架钢琴。
阅读之余,让他们练习体验,让他们的兴趣更宽一些,而不要变窄,更不要厌学。
“总之,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甚至是不计代价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书房出发,带着一颗阳光的心,带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走向无比广阔的世界。”
秦志龙说他还希望将来,自己的后代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够将读书的家风传承下去。
希望西海固的家家户户都能有一间书房
随着阅历的增加,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工作,也加深了秦志龙对书房的认识——书房实在是人类最美好的场所之一,而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所有人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好。
因此每当秦志龙回到老家,或是每当在下乡途中,他就想着,什么时候西海固的家家户户都能有一间书房,哪怕是家家户户都能有一个书柜,有一柜的书籍,那么西海固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如果有一天,自己能有机会去做这件事,那将是一生无上的荣誉。
所以秦志龙说,如果有一天他能与有识之士共同去推动这件事,他将不遗余力的实施“书柜入户工程”“农家书房建设工程”。
对书房,秦志龙还有一个宏大的想法。
”书房已经冷藏了童年的美梦,消解了少年的激情,同时也孕育了我中年的理想,特别是近八年来,我倾心于游学精神的研究传承,特别希望在中国或者在我们宁夏能规划建设一座游学馆,把古今中外与中国有关的旅行家、旅游文化、旅游名景名物、旅游发展史、旅游发展的成就等统揽进来,以此为载体再复式建设一个面向世界的游学研究中心,开展世界范围内的游学产品和有关学术研究。同时能够设立公益游学基金,实施贫困人口、贫困学生游学资助计划,为世界旅游惠民事业提供中国方案,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弘扬旅游文化,推广游学精神,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业。”
秦志龙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书房给他的想法,如果梦想成真,这也是一座关于研学旅游的空前的大书房,它将为激活千年的游学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秦志龙,1982年生,宁夏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寸草》,散文集《游学的品级——唤起时代记忆的大旅行家》,曾获全国旅游美文大赛特等奖。
14岁,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泾源一中民族班。因为数学考了满分被班主任、数学老师马金省先生主导推选为数学课代表。
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银川一中,但父亲坚决反对上高中考大学,而以先就业为由让我上了中专固原民族师范学校。
18岁发表第一首诗《古树》,开启文学之旅,任春花文学社副社长,社长为校语文组长马正虎老师,主办《春花》杂志。
20岁,在泾源县新民乡燕家山小学,任校长,自费创办教育和文学内部刊物《山丹花》。 28岁,诗集《寸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30岁,借调中阿经贸论坛秘书组工作,后连续多次参加中阿博览会秘书组的工作。
32岁,在上海参加为期一月的鲁迅文学少数民族作家诗人培训班。
2020年、2021年,《北京青年报》先后两次专版刊发了写旅行家徐霞客和汪大渊的文章。作品《未来之旅》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主编等《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