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27【红枣】
大山带你走黄河
从黄河顺流而下,除了偶尔出现的山村,间或出现的行人,陪伴我最多的是河滩上下或密集,或稀疏的枣树。尤其是临县、柳林、石楼等几县境内,几乎每时每刻,枣树都在视线之内。所有南下的路也都在枣林中穿行,这便让我的镜头有了枣树、红枣的影子,也有了写写枣树,红枣的想法。
离开碛口十余公里,便进入柳林境内,黄河对岸便有个小山村叫枣丰村,不远的下游又有一个村叫枣林坪镇。“枣园”、“枣湾”、“枣林湾”、“枣圪梁”、“枣卜圪崂”,这些都是分布在黄河沿岸地区的山村,这是红枣文化折射出的一种域名文化,足以看到红枣对于这里的影响。
据考证,红枣起源就在黄河中游的秦晋峡谷一带,枣树是黄河流域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约有7000年的历史。特有的红枣文化也成了黄河文化不可分隔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干黝黑,虬枝盘节,冬天的枣树是光秃秃的,它站在河边,如大河的守护者。任狂风、冰雪肆意摧残,依然不改初衷,苍然屹立捍卫着自己的使命和尊严。
春风吹过,河边的柳树早已婆娑成荫,枣树才慢慢长出嫩嫩的细芽,几片小叶相互簇拥着,透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小满前后,枣花也慢慢地开了,如米粒般密集,吸引来无数的蜜蜂,于是,枣林中有了无限生机与扑鼻花香。枣花随着春雨的滋润,很快便蜕变成颗颗小枣挂满枝桠,那枣儿是绿色的,但不同于枣树叶的绿,走在树下,很容易便看到满目的希望。
农历七月初的时候,阳光与雨水将枣儿滋润得健壮饱满,白露季来临的时候,枣儿开始在头部绣上红色,心急的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摘来入口,这时的枣儿已经有了淡淡的甜意。再等半个月,枣儿变成一颗颗迷人的红玛瑙,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摘一颗放进嘴里,脆脆的,甜甜的,让你回味无穷。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中秋节前后,人们就会带着篮子、杆子赶去收获。这时候整个黄河边上便有了无数的人,树上树下笑声一片,人们喜悦收获着一年的幸福。
通常的这个时候我一定会在枣林中穿行,用镜头分享着人们的喜悦,也不时摘下枣儿来吃。路过树下吃,回到老乡家里吃,一天下来饭还没枣吃的多。在黄河两岸红枣是老乡们最好的收入,一年的日常开支是离不了这些枣儿的。我们每到一地,老乡们总是热情的招呼吃枣,我知道这是老乡们淳朴性格的体现,看到外来的我总是当客人一样,拿家里最好的吃食来招待。
几乎一周的时间,家家户户便将枣儿收回家中,于是,在窑洞顶上,四合院里,路边阳坡上,只要是适合晾晒的地方便有了红红的一片。
原先这里的人们几乎都要将枣儿晒干储藏,只留少部分鲜枣与白酒均匀搅拌,放进瓶罐里密封起来,这样就可以保持枣儿的鲜美,一直酿着、留着,等到春节的时候招待客人一同分享。这样的枣子叫做“酒枣”,也是黄河人儿时记忆中不可多得的美味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这些年,岸边有了许多红枣加工厂,人们便把大部分鲜枣卖给厂里。枣子经过蒸煮,熏制等工艺,便成了多种口味的红枣制品,远销国内外,给人们换来了一年的开销费用。
、
人们把一些干枣留在家里,等着春节的时候做枣花馍,包油糕。祭祀的时候做枣冻、枣山。来年端午节时包枣粽子,中秋节包枣月饼。
还有一些手巧的妇人会把红枣串制成各种枣花篮,挂在屋檐下,既美观又能让枣子自然风干。更有一些巧妇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红枣美食,比如枣花糕,枣茶、用枣酿制的美酒等,即丰富了餐桌也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红枣饮食文化。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之时,食用红枣或红枣点缀的食品,象征着吉祥如意,各种面花寓意着生命的主题,歌颂着美好的幸福生活。供奉灶神的枣山,寄托着人们对来年收成的祈盼,充分体现了红枣在黄河岸边的独特地位。
黄河流淌过的地方造就了这神果连片,肥沃的河滩地给了枣树无尽的生命力。枣树守候着大河,大河哺育着枣树,于是便成就了黄河红枣的神奇,成就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