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七步路径激发高校IT团队工作潜力
“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构,可以遵循文中路线图来建设。我把它分成两大部分:队伍的规划和建设的内容。从咨询专家、工程师、管理规划人员等方面全面规划整个信息化人员的队伍建设,在华南师范大学,我们基本参照这个模型来建设自己的队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七步建设路径。
1、设立高校CIO机制
借鉴国外高校的CIO(首席信息官)体系,围绕信息化领军人才为核心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CIO应该能够深度参与学校的各项重大事项的讨论与决策,从信息化的角度提供政策参考,进而实现全校战略发展与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融合,加强全局规划与协调力度,提高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效益。
2、建立导向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目前,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清晰,影响其积极性。信息化人员在高校主要从事服务支撑性工作,应建立较为特殊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华南师范大学,我们在新一轮的人事岗位与薪酬改革中,考虑了信息化队伍中的各类在编人员,要以个体工作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等领域发挥的作用为导向,探索适合信息化人才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配套相应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制度,政策上向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作适当倾斜。
3、持续完善信息化队伍人员结构
控制编制人员规模,壮大预聘制和非编制人员队伍,持续完善队伍的年龄结构、功能结构与技术结构。近年来,我校成立了软件开发运营中心,由编制内优秀人才负责技术的整体设计把关,大量服务性、策划性和开发性工作主要由非事业编制人员完成,非编制人员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队伍的重要力量。
4、推动人员薪酬与市场接轨
我校目前正探索年薪制加绩效的薪酬制度,把信息化高端人才纳入学校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允许开发人员承接本校软件开发任务获得报酬,逐步拉近校园与企业间的信息化人才待遇差距,消除信息化人才由企业向校园流动的障碍。
5、挖掘高校学生资源
我校在信息化工作中积极调动学生资源,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加入到学校信息化队伍。我校在校园综合维修服务中创新O2O模式,采用线上保修和服务抢单模式。目前校园网用户服务主要由学生网络助理抢单完成,有效地提升了网络服务效率;软件开发实习生参与了多项信息化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在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屡屡获奖,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学生团队,参与网络空间攻防实践,多次在网络安全大赛中获奖。
6、推进校企人员合作,发挥企业的人力优势
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和软件开发中有丰富的人员、技术和经验积累。学校以项目委托开发或合作研发的方式,吸引企业派遣人员长期驻校进行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既加快了学校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也为企业提供了产品孵化和应用试验的基地,促进校企共赢。
7、鼓励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员创业
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开发了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推广的信息化应用,但受现有机制限制,这些应用很难在其他高校进行产品化推广。近期,国家出台了鼓励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利好政策,高校应把握时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作者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