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赛》请来徐峥、黄渤又怎样?令人失望的反而是导师

《脱口秀大会4》刚收官,另一档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悄然登场了,导师阵容很强大,电影界和综艺界的招牌喜剧人都来了,有黄渤、徐峥、于和伟、马东和李诞,看来节目组真舍得下血本。

《喜剧大赛》属于表演类综艺,喜剧组合表演节目,按观众和导师投票来决定晋级和淘汰。

刚看到《喜剧大赛》时,总觉得这档综艺槽点挺多的,特别是开头那段。

主持人马东出场后,逐个介绍黄渤、徐峥、于和伟和李诞登场,虽然这些都是有名的喜剧人,出场后也都刻意搞笑,但真的没什么很好笑的点,对这些导师期待越高,落差就越大。

这5个喜剧人聚在一起,确实很热闹,他们也玩梗,但都是些没什么新意的梗了,比如:“观众”们纷纷起哄,按发量决定出场顺序,在后台的徐峥马上假装内心受到刺激,说:“突然后悔了,为什么要做这档节目。”

但徐峥的光头,几乎是他上每个节目都必cue的部分了,他也乐在其中。徐峥上场后,又说了一次自己大二光头的事,现场确实也没人笑了。

接下来轮到用颜值排名决定出场顺序,黄渤出来了,大家开了几个玩笑,但都不太好笑。

虽然不好笑,但至少也看得下去,真正严重影响观看体验的是后期和剪辑。

看得出,《喜剧大赛》很想营造一种轻松、欢乐的氛围,但镜头剪得非常零碎,画面切换得非常频繁,镜头切来切去的,画面不断放大缩小,看得人眼花缭乱,十分费劲。

节目还把观众当傻子一样,恨不得每一帧画面都加上花字,字数还很多,而绝大多数花字是完全没必要的,观众看画面完全就能明白的东西,还非要你用花字来解读?

也许是导师们在现场实在不好笑,就只能靠后期来发挥了。

不过当看到《喜剧大赛》最重要的部分——选手作品时,八先生就大为改观了,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很多作品构思还是挺新颖巧妙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多样,最重要的是——有几个作品确实挺好笑的。

最受好评的是《三毛保卫战》,从很刁钻的视角生动呈现了秃头焦虑,演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舞台剧演员,演得认认真真演,笑点都很自然,特别是最后“做毛不易”的谐音梗,一语双关,又符合情境,很微妙。

《一心不能二用》呈现了“声画不同步”发生在人身上时的滑稽场面,胜在设定很新颖、无厘头。

打头的《互联网体检》呈现在一家奇葩体检中心做体检的种种奇葩遭遇,好笑又具批判性,讽刺了众互联网公司种种不合理的敛财套路,很能引起观众共鸣。

《父子的心声》吐槽了女人每次出门都很磨蹭的现象,老生常谈的内容,不过用的是音乐喜剧的方式,看起来还是很新颖的,搞笑程度一般。

《三狗直播间》属于装疯卖傻、尬演型喜剧,在影视作品中应该很尴尬,但放到综艺里,还是能让不少观众笑出来的,但这类型表演,玩两次观众应该就审美疲劳了。

可能是有李诞在背后帮助,这次来了不少漫才组合(《脱口秀大会》一直在普及漫才),不过高质量作品不多,比较好笑的是《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但这种也是靠装疯卖傻制造笑点的表演,并不高级,感觉更适合《脱口秀大会》,而且很多观众接受不来。

不过8个作品里,有两三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算不错了,毕竟如今的综艺、影视作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创作不易。如果后续的节目能保持这个水准,甚至更上一层楼,那还是挺值得看一看的。

相较之下,《喜剧大赛》让人失望的反而是五位导师,感觉挺浪费阵容的,不够好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在点评上没有输出什么高质量内容,泛泛而谈。

作为一个齐聚专业喜剧人的比赛节目,马东和一些评委还觉得喜剧创作手段不论高低,只要好笑就行了。

但八先生不敢苟同,好不好笑当然是喜剧重要的的评判标准,但并非唯一标准,不然李诞为什么一直那么反感谐音梗呢?让观众笑就是好喜剧,那让观众哭的难道就是好悲剧了吗?这样根据生理反应来评判的标准显然不合理。

作为一个专业竞赛舞台,还是要有专业素养的体现和高级审美的,一个文艺作品的价值不该只有逗人笑,不然还不如发明一个专门挠人笑穴的机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