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遗风】画师童之风和我心中的露源深处

画师童之风和我心中的露源深处

刘 鑫

童之风是活跃于民国年间的本邑著名画家,他的家庭成员如何?查得露源童家源村《雁门童氏宗谱》,童之风,原名成文。其父亲童江海,行文三五,娶章氏,生五子:成文、成堂、成就、成清、成祥。成文,行敦四六,娶余氏,生三子一女。长子菊生,行睦四二,娶凌氏,生一女;次子作生,行睦六二,娶叶氏,生五子一女;幼子济生,行睦九七,娶吴氏,生一女继一子永红。永红,行忠百五三,娶章氏,生一子哲。

据《兰溪市志》、《甘溪乡文化志》及《雁门童氏家谱》记载,童之风1892年6月间生于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童家源自然村。7岁入学,资性图画,常潜入庙中以小刀刮取佛像身上各色,充作颜料,专心志切。及长酷爱写真,赖以谋生。幸其时有一先生来乡,据说是安徽人,姓黄名起凤,号称老慈先生,专画山水,邀童之风往严州、桐庐、分水、富阳等县,挟艺遨游。他为人画肖像,起凤补景,颇受欢迎,至今在桐庐、分水、富阳、建德乡里甚有名望。从此弃写真,改画山水人物,取法吴友如,又得书画先辈杨文芷推许,声誉渐起。后去杭州,见陈梅舟所画人物,识见一开。回乡后潜心侍女,衣褶线条,仍遵古法,头面体态,则参以现代画理。时南洋工业社征画,寄山水、人物各一稿,均获奖。画家钱云鹤创神州吉光社于上海,征得之风画稿百余幅,为其出版《童之风画谱》在沪行销。自民国元年至“七七事变”,各地征画风气甚盛,如常熟流通书画社、杭州金石书画会、丹阳青云书画社,国外有吉隆坡书画会等,当时兰溪书画成风,应征者甚为踊跃,论者谓之风有倡导之力。

1936年芦沟桥事变后,童之风遂弃兰城回乡居住,上海国棉十九厂徐伯年与南洋吉隆坡书画会欧阳雪峰两先生,及金华、衢州、建德等地书信往来求画者众,作品寄出甚多。在八年抗战时期,国民党某军团长求画上书言明以送蒋介石作寿礼,童之风作《四川峨眉山检训图》一幅,据闻蒋心欢喜,团长遂得升赏。童之风不为势所屈,居江南禅院历时一年,国民党驻金华一军官很傲,来信上写:“之风限你一周内要画五幅”。如同命令,童之风怒火,回书上写:“之风底下缺两字,也吉无暇”。该军官无奈,自后来书甚恭,苦苦相求,结果还隔数月后寄出。

童之风一生信佛,曾入过同善会,常以斋戒诵经,不好购置家业,专行布施,用画画所得及平时所积于民国十三年购大米以施贫困,买棺木用于江南禅院无人收尸者。

建国后曾作过许多墙壁宣传画,如武松打虎画、愚公移山图、人民公社五年规划图、除四害图等,有的至今犹在。1960年8月间,抱病尚作《渔樵耕读图》,至农历九月初五逝世。

1992年8月,我从黄店镇刘高联小调到露源联小担任负责人。经学校教师童富仂介绍,认识了画家童之风先生的幼子童济生。济生先生也写得一手好书法,我十分敬佩他。

学校开学不久,济生先生就提起有一块名叫“露源深处”的石碑,是兰溪市的文物,需要保护。他的愿望是将“露源深处”的石碑树立在学校的校园内,放在正中位置。当时,学校正中建有花坛,花坛里种着一颗高大优美的东北松。我当时就答应了,一是对已故的画家的敬仰,二是为了培育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数天之后,学校黄望平、余文溪等老师与村民一道就从童家源村童济生家门口将“露源深处”石碑抬到了学校,并一起树立在学校的校园正中花坛的右边。那时,学校虽然简陋,但“露源深处”石碑也体现了一种校园文化,他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座右铭。

随着与“露源深处”石碑的日渐亲近,我也逐渐了解了“露源深处”的故事。石碑原先立在白露山下的白露殿前,那里有个望云亭,路旁有一巨石,其上立有一碑,即此“露源深处”,为童家源村民国时期著名画家童之风于1936年所立。碑石正面右侧深刻“露源深处”四个大字,左侧题七言绝句一首:“甘溪水绿环如带,白露山青障似屏;此处烟村原不俗,问津先到望云亭。丙子仲春,甘露乡童之风镌立并书。”左上角有隶书题曰:“清水环抱雅士,深岩群峰拱秀。源远流长古址,纯孝人,甘露乡,溪山如画果不虚。楞个有隐者,永世留芳。国均孙秉之。”题字者孙秉之(1892-1968)是杭州人,字国均,号松石山民。民国时期在兰溪县财政局任职,曾担任兰溪担三中学教师,与著名书画家余绍宋、童之风等相交游。工金石、擅书画,其书法精严,真、行、隶俱工,花卉、翎毛、走兽皆精。

碑阴刻“惟善为宝”四大字,后题:“先圣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有余殃。释氏云:佛与众生,同性其大善者,发善愿,结善缘,成善果。太上云: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是以入世,为人为善最好,善验无涯,莫非至宝。圣以是宝,而德配昊天;佛以是宝,而不坏金身;仙以是宝,而丹鼎功成。圣贤佛仙,人人可造。曰如何造?以善为宝!惟不明善,因失其宝。人皆有爱宝为宝,宝在善中,善以生宝。有若何善?有若何宝?善多宝多,善少宝少,非善非宝,是善是宝,惟愿人人乐善,惟愿人人怀宝。夏正丙子闰三月中浣甘露乡定禅之风敬撰并镌。”

1952年,碑石被扳倒用作小桥。多年后,在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予以保护,后被童之风之子童济生叫村民抬到家门口,因此将“露源深处”碑保护起来,于1992年立于露源小学校园内。

1993年上半年,露源联小边的潘村,来了一位台胞,我们先后多次来到台胞潘壬坤先生家,说服其为家乡兴学助教,潘先生欣然应允,给予赞助。我们又在花坛的左边树立起一块石碑,我请当时在露源教过书,现在黄店镇中心小学任教的王景琪老师题字“恋故兴学”,以铭记其善举。1995年9月,台胞潘继美来到潘村老家,潘继美老人在我们的沟通下,也相继为学校捐款。于是在“恋故兴学”的碑上,在潘壬坤名字的下方,又添刻了潘继美的名字,以示纪念。我在露源联小四年,1996年调入黄店镇中心小学任副校长。其间,我来到过白露山的忠隐庵,认识了无尾螺螺蛳,还有周三畏为保护岳飞,挂冠出走白露山隐居的故事,不仅使我对白露山露源深处产生敬畏之心,而且从此我养成了热爱白露山的极大兴趣,收集整理了《白露山传说》、《白露山揽胜》等书籍。2002年8月,我被借调到黄店镇人民政府任综合办副主任,还兼镇文化站等文化宣传工作,我与童济生的往来也十分密切。

2006年7月,露源联小被撤并入黄店镇中心小学,学校因此停办,当时的露源、潘村两村一同将校产拍卖。在童济生的极力要求下,村民们将校园花坛中的“露源深处”石碑抬放于童家源村祠堂内,但童济生每每遇到我都对我说,最好将石碑放回到原来的地方。2001年,在重修《雁门童氏宗谱》时,济生先生在撰《露源深处碑记》一文中叹息:“(碑石)不知何年能归原处?”遗憾的是,直到2015年农历十月初六日童济生因病逝世,也未能看到碑归原处。

光阴似箭,到了2017年上半年,潘村自然村村民自发对“望云亭”进行重建。他们聘请原来在露源教过书的王景琪老师在四个石柱上将童之风写的《露源深处》这首诗的四句诗文以楹联的方式镌刻在亭柱上。并立有《功德碑》,记曰:“望云亭始建于清代,实乃露源深处之要道,亭名为潘渝生祖父所题,原属砖木结构也。七十年前不幸被焚,先辈重建了青石砥柱凉亭,颇具古姿,之风先生盛赞。现今,粱檩霉烂,房瓦千疮,四周荒芜。面临此景,村民踊跃捐助;游子慷慨解囊。筹建组顺民应势,主持新建,历时十八天,耗资四万余元,使“望云亭”更展雄风。为彰显精神,传承美德,勉励后人,刻碑铭记。潘村望云亭筹建组,公元二〇一七年八月六日,丁酉年闰六月十五日立。”

正是望云亭竣工之时,露源村村主任潘庆云与退休在潘村的老师潘美忠打电话来,要我去露源证实一下露源深处的石碑原处在哪?当时是9月初,一大早,我就来到露源村办公楼,我们和露源村的干部们一起看了在白露殿到望云亭路边的一个巨大的岩石,岩石上有一条古旧的被凿过竖立过石碑的痕迹,当地年老的村民都说,小时候看到这石碑就竖立在这里。于是我们与村里的支部书记童云虎、主任潘庆云和童家源自然村童兆年、潘村潘美忠及童之风孙子童永红一起去童家源祠堂查验石碑,明确是“露源深处”原碑无误后,第二天一早,大家慎重其事,由童之风孙子童永红带头,先到童家源村对面的馒头山上祭拜之风先生,然后来到童家源祠堂里,将“露源深处”石碑抬到车上,运至望云亭边,村民们齐力将石碑抬到岩石边,小心翼翼地竖立固定在原位上,最终完成了童济生将“露源深处”石碑归为原处的愿望。

“露源深处”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0)

相关推荐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东省———肇庆端州黄岗镇白石村

    白石村村貌 白石村概况-- 端砚,贵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自唐以来,便是朝廷贡品,文人墨客趋之若鹜,其"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品质堪称绝顶,无与伦比.这样的"天下奇珍& ...

  • 枣庄老桥|壕沟村的百碑桥

    壕沟村因村南部有道沟而得名,据说古代有一位将军带兵打仗途经此处,骑马飞身越过这道沟后,连称"好沟",于是沟旁的这个小村庄便被叫做"好沟村",后来被叫成了&quo ...

  • 深秋探潘家古槐偶得

    深秋某日,约好友几人,奔赴城南潘家,以探古槐.早先探平寿古井,偶问村民,潘家古槐一事,答复已死,不看也罢.领至庞家,看双古槐,不过三百年.后有友告知,潘家古槐尚在,传已死系为谣言,可去看看.今日一行, ...

  • 王宝强回乡过年,乡亲们立石碑感谢:成名不忘众乡亲

    在狗年的过年期间,回乡的不只是我们这样平凡普通的老百姓,还有光芒闪耀的明星们,但其中却也少有高调庆祝的,虽然年早都过去了,回头再看"王宝强归乡"这个事,倒是能看出来很可贵很稀缺的一 ...

  • 再次探访潘里龙池,心中难舍那块喜雨碑!

    上次来潘里龙池文化民俗馆,是一个人骑车子来的.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顶着大日头,在路上还担心如果民俗馆大门紧闭的话岂不是要无功而返,其实担心都是多余的,潘里村一位老大爷热情接待了我,让我满意而归. ...

  • 唐越国公罗成将军庙

    唐代名将罗成落难肥乡再添石碑佐证 2009年09月07日 13:22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近日,肥乡县白落堡村在修建公路时,在该村罗成庙前发现一通古石碑.经当地文物部门鉴定,这通古石碑为清代乾隆元年 ...

  • 【故乡浓情】画师童之风和我心中的露源深处

    画师童之风和我心中的露源深处 童之风是活跃于民国年间的本邑著名画家,他的家庭成员如何?查得露源童家源村<雁门童氏宗谱>,童之风,原名成文.其父亲童江海,行文三五,娶章氏,生五子:成文.成堂 ...

  • 白露画师童之风

    白露画师童之风 童之风(1892--1960年),原名志峰,字晓岩,乳名成文,号白露山樵,系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童家源自然村人,露源山馆主人,道号定禅居士.据<兰溪市志>.<甘溪乡 ...

  • 【兰溪名人】白露画师童之风

    白露画师童之风 童之风(1892--1960年),原名志峰,字晓岩,乳名成文,号白露山樵,系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童家源自然村人,露源山馆主人,道号定禅居士. 据<兰溪市志>.<甘溪 ...

  • 童之风画

    童之风画     童之风(1892--1960年),原名志峰,字晓岩,乳名成文,号白露山樵,系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童家源自然村人,露源山馆主人,道号定禅居士. 据<兰溪市志>.<甘 ...

  • 知见诗社 |《滕王阁和我心中的文化》——作者:叶瑾瑜,诵读:王厚蓉

    插图画家:徐惠君 ▾  点击收听  ▾ 滕王阁和我心中的文化 作者:叶瑾瑜 诵读:王厚蓉 来到南昌,走近滕王阁,那个因为诗序而闻名的古阁,原本想若能重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qu ...

  • 童之风人物作品欣赏

    童之风人物作品欣赏

  • 用真诚架起汉藏友谊的桥梁——记唐卡画师童帝新

    童帝新,1947年生,宁海前童人,辛亥革命志士童保喧将军嫡孙.八十年代初,童帝新去西藏22年,在寺院留下大量佛像唐卡等作品,曾获"浙江省首届艺术人才"称号.西藏归来,他研究彩墨画. ...

  • 【地名故事】露源村:童之风画风有传人

    露源村:童之风画风有传人 露源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白露山西麓,地属半山区. 童家源村为童姓聚居,原名童家,后因村边有一小溪源,逐改名童家源.已故画家童之风故乡.据<雁门童氏族谱& ...

  • 【白露名人】童璧卿与白露山风景

    童璧卿与白露山风景 童璧卿,原名成名,又名跃奎,字聚光,号露源居士,是白露山下黄店镇童家源村人. 童璧卿,七风丧母,祖母抚育,是年入塾,十岁受业于潘照表夫子之门,四阅寒暑,通四书五经,周礼尔雅,唐宋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