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投稿】LNG点供究竟是大势所趋还是众矢之的?
导读:
正文:
点供(或非管输)作为如今行业的大热门。在煤改气政策的强力驱使下,很多新型燃气企业层出不穷,借助这一波行业红利分得一杯羹。
很荣幸,我也是这波大部队的其中一员。三年时间,一百五十余个LNG点供站,这是我交出的成绩单。
近几年,看到很多关于LNG点供的文章,听到很多业内的不同观点。总结来说,主要分为两派。一派强烈抵制LNG点供,认为点供是的一颗“老鼠屎”,行业的“搅屎棍”。以损害当地燃气经营企业的利益为本。其存在安全隐患大,缺乏监管,无任何经营手续等问题。另一派,则认为点LNG点供是打破多年以来燃气企业垄断经营的突破口。用户并不是不愿意用天然气作为生产能源,而是当地燃气企业的气价过高,加之初次的燃气工程施工费、燃气开口费、后期的维护费用,少则大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让很多企业都望而却步,而LNG点供具备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应用灵活,后期维护成本低,气源多方保障,气价对比管输更低等优势。对点供企业及用户而言,都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对于以上观点,我不想去过多的吐槽那一方的正误。作为已经置身在这趟船上的人,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及观点。
LNG点供应按区域,针对性来谈,每个省份的能源结构不一,外部政策、环境不一。所以我认为很难用一篇文章来概括全国范围内点供的情况。因此,我想以福建省这个市场为例,来阐述我的观点。
作为管输气较晚到达的省份,一直以来城市主要依托LNG作为气源,气价相对居高。我记得4年前,我采购的“北气”,最高时到站价6400元/吨,折算为气态每立方4.58元,而我们的销售价格是4.6元。在今天看来可能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事实就是如此。世事无常,当时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今天LNG的价格能跌破4000元/吨。
我居住的小县城由一家“中”字头的燃气企业在经营,2017年年初,我去客服交气费,每立方收费4.35元。其实当时我想去辩解一下,但恍惚间马上打断了这个念头。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垄断经营的弊端吧,所以基于这样一些契机出现LNG点供我认为并不偶然,而是顺应了大势。
LNG点供,有点像是搞直销,燃气企业作为一个媒介,把上游气源、设备厂商,下游用户整合在一起,从中赚取一些差价毛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LNG场地是用户的,设备可以是通过租赁来的,气源是上游液厂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户还是选择用LNG点供呢?归根结底是“便宜”二字。用户向燃气企业提供一块用地,燃气企业投资设备,负责厂区燃气管道的连接,后期运营管理,最终靠售气量定制气价。对于用户来说,只是给予一块建设的场地,除外后没有任何投资,而气价对比管输有了较强的优势。对于燃气企业来说,我只投资了设备费用,除外后没有任何较大的投资,只要商务合同签订条款较好,从中能赚取一些毛利,正常来说一年内基本可以收回设备成本,开始盈利。所以,双方在共赢的基础上,乐乐呵呵把合同就签订了。
此时,最不开心当属当地有特许经营的燃气公司了。很明显,LNG点供就像一把“榔头”楔在他的地盘上。由此,拥有特许的燃气公司,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点供企业和用户,三方开始了博弈。
关于点供手续不完善,不符合规范安全标准等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认为80%以上的LNG点供站,都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如下几点:
大量民营企业涌入这个领域,特别是成立之初,追求少投资,见效快的原则。能抢一个客户算一个客户,先把钱赚到手。
大部分用户企业,厂区内均未考虑LNG点供站用地,地是硬挤出来的,情况好的可能有1-2亩的用地,情况差的可能就只具备塞套设备的位置。你不做,大把的人想做。所以安全间距、规范也就纯属天方夜谭了。
点供经营手续上的办理,无政府文件指引、支持。
政府对点供企业缺乏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对于点供这件事,我认为在LNG相对应管输价格较低时,或管输还未到达的地方,还会继续发展。顺应了当前的潮流,在LNG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我认为在未来5年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管输不可能普及得那么快,再来煤改气不会停滞不前。最后,关于点供企业规范化的问题,作为置身在其中的人,我认为路还很漫长。
福建某燃气公司管理人员
20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