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高效“屠狼机器”的猞猁,究竟有多凶猛?

我们常说,一山不容二虎,那如果两种不同的食肉动物相遇,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对于其他食肉动物而言,即使在野外遇到其他食肉动物,除非具有非常明显的数量优势,否则它们不会死命攻击对方,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具有攻击性,你在攻击我的同时,自身也会受伤,所以大家不如化干戈为玉帛。

但对于猞猁而言,大家都是食肉动物,你的存活会导致我的食物来源减少,所以我必须要消灭你。正因为如此,和猞猁领地有所交集的狼,成了它们的“嘴下冤魂”。

猞猁

在我们的认识里,狼通常是群居活动。然而狼其实是既能够独居,又可以群居。在食物丰沛的季节,即使是独狼也能够获得充足的猎物,而且相比于团队行动而言,独居的捕猎效率更高,获得的能量更多,所以每到食物丰盛的季节,狼会倾向于独居活动。

这对于猞猁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原因在于狼也是食肉动物,它们也会捕猎猞猁的主要猎物:兔子,为了自己的食物着想,猞猁会定期清理自己领地上的狼。

但是猞猁也明白,即使是再强壮的猞猁,遇到强壮的狼时都有可能被狼猎杀,所以它们一般不会猎杀成年狼,除非对方受伤或者怀孕的母狼。一般情况下,猞猁会经常光顾狼的巢穴,消灭狼的幼崽。

猞猁杀狼之路

在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由于这里天然森林较多,森林中的食物充沛,所以这里的生态链较为完整,其中就有猞猁和狼的存在。

然而科学家们研究这里的狼群发现,这里的狼幼崽死亡非常高,比其他地区要高出不少。在研究人员追踪的33只幼崽中,只有48%的个体能够活过6-7个月,而只有10%左右的个体能够存活到成年。

导致狼群幼崽死亡的原因除了疾病、能量不足,被有蹄类动物杀死以及父母抛弃之外,更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欧亚猞猁的追杀。

研究人员发现,母狼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幼崽们,当它们遇到猞猁时,也只能无奈地选择逃走,任由自己的幼崽被猞猁咬死。

研究人员发现,在2000年到2011年间,当地森林中的猞猁数量较少,此时狼的幼崽死亡率只有30%左右。而在之后几年,森林里的猞猁数量增多,而狼群幼崽的死亡率已经上升到63%;在最近几年,由于森林里的猞猁数量较多,以至于狼群幼崽的死亡率高达96%。也就是说,狼群的发展受到猞猁的抑制,当地森林已经连续几年内没有幼崽能够活到成年,使得狼群发展停滞不前。

然而反过来,狼群却不能抑制猞猁的发展,即使当地森林里有狼群存在,猞猁的幼崽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80%以上。

正是因为猞猁能够抑制狼群的发展,以至于现如今白俄罗斯的纳利波基森林里,独狼只能到有人类活动的区域产仔,而这又加剧了人与狼的矛盾,导致当地狼群生存空间变小。

猞猁的称霸之路

除了狼群之外,狐狸、狗獾等食肉动物他们也不会放过,而且据研究发现,这些被猞猁杀死的食肉动物之中,只有40%的个体被猞猁取食过。这意味着猞猁捕食这些动物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为了清除潜在对手。

和狼群不同的是,大多数成年狐狸也会遭到猞猁的暗杀。以至于在猞猁较多的森林之中,许多狐狸只能生活在较为开阔的地方,不敢深入森林和它们争锋。

但凡是也有例外,那就是一些体型非常大的雄性狐狸,凭借着体型优势敢和猞猁相争。

猞猁为什么要大杀四方?

在自然界中,食肉动物猎杀其他食肉动物虽然有案例发生,但比较罕见,很少有动物像猞猁这样定期清理自己领地内的食肉动物。

猞猁这样做,其实是它们的生存智慧,它们在演化之中保留了猎杀潜在对手的习惯,这既增加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又提高了它们幼崽生存率。而狼群之所以不会主动清理领地内的猞猁,其实也是它们的生存智慧,因为猞猁也具有攻击性,狼群虽然能够猎杀猞猁成功,但自身也会有受伤的风险。

再者,群狼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大,而猞猁的体型较小,无法满足它们对能量的需求。所以群狼一般会把猎物瞄向大型有蹄类,而不是猞猁。

另外,猞猁虽然会对狼幼崽下毒手,但它们还是比较害怕群狼,在群狼出没的时候,它们会躲着对方,使对方没有机会对它们下手。

正是因为如此,猞猁能够抑制狼群发展,而狼群也无法左右猞猁的种群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