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王”、“国术大师”陈子正鹰爪翻子拳拳论

一、健身论

拳术之所以防身,夫尽人而知矣,而练拳可以健身,则知者甚寡。

盖人身筋肉愈运动愈发达,愈静止,则愈削弱。此为生理之公例,武人所以强,文人所以弱,概动静中间耳。常用臂者,则臂健,常用腿者,则腿强。彼坚如铁石,壮如狮豹,头碎瓦砾,手断铁石,腹行刀枪,足凋墙壁,为吾人所目见耳闻者,何非由练习而来哉。

且学校所提倡各种运动,非不能收健身活血之益,然法多限于局部运动,而少连贯周身各部之法,故多偏于增加脂肪,少能使筋肉之组织致密。而能兼此数长,绝无其短者,厥为拳术。

况临敌应用,日常自卫,尤系拳术之专长,更非其他运动所望尘追及。然则拳术之利人,又岂止健身而已哉。

二、沉静论

拳术门类虽繁多,欲精其术,皆要沉静为主。能沉静则外欲不扰其心,聚精会神,穷其蕴,探其奥,久之虽不觉而却得心应手矣。

大凡拳术名家,多出于僧道。夫僧道究有何长?其能致精极妙,无非寡私欲,能沉静耳。沉则气不污器,静则心不燥妄,心气合一,则手眼身法步,心神意会,乃能联成一致。吾辈青年,尚能练拳而入以沉静,又岂让僧道独步哉!

况拳术手法,习之愈高明者,其变化必愈神速,习之愈轻浮者,愈难得其精髓。拳术家有言曰:“练拳本粗事,然非精细者不能极其粗,练拳主动,然非沉静者不能用其功。”诚哉,其经验之谈也。

予常见世之练拳者,功夫极大,终无神化之技,彼嚣然自以为功力俱到,而不知灵矫之终无所得也。盖拳术之有形者,可以口传,可由功夫而得,无形者,非第口不能谈,即脑筋亦难揣想,若非苦心研究,详加推敲,涤虑洗心,沉寂觉悟,断难索其奥妙也。故练拳第一要义,即为沉静。

三、自然论

自然者,不加勉强之谓也。夫练拳非难,所难者自然耳:练拳无患,所患者不自然耳。

欲达自然之境,实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暴十寒之力所能致。必先沉其心,静其气,优游娴习,指导有人,致力无误,始能渐入自然之境。若徒恃蠢悍力量,剽轻勇气,匪唯一生不能问津,且适足以杀身而已。

且夫自然者,乃拳术家升堂入室之所学,实非泛泛初学者所能悟彻。如练习时不加勉强,从容赴节,手足纾徐自然,随我之意,脑筋清醒,自然健我之身,不必努力,各部之力自达,不必求速,动转自然灵敏,此无他,皆自然之功也。

大凡练拳术者。多半无力而呕力,唯恐迟缓而奔腾。殊不知无力呕力则伤血,不速求速则伤气,气血俱伤,所收功效极少,所伤内脏甚巨,其各部所增加之力,乃外力非内力,所勉强成之速,乃难持久也。

无内力具不可持久,一与各家相较,不敷时必遭失败。此可见无自然功夫,徒恃血气之勇,实不足以大有为也。

自然与练拳之关系如是密切,学者不可不知,尤不可不慎!

四、内功论

我国武术派别甚繁,然未有不以气功为主者,气功即内功也。盖气为力之先导,无气则不能有力。第因功夫大小不同,而运气之能力亦殊,有气运丹田谓之内功,气运周身乃得内功之精矣。其用也,气功分两种,曰养气,曰练气。养气者,即道家静坐之法,使气凝而不散,不为外物所侵夺,如孟子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也。练气者,以运使为主,如拳术家所练之拳,使臂力时,则运气至臂,使腰力时,则运气至腰,使四肢百骸全体之力时,则运气而达四肢百骸全体,故处处有力,处处有气也。

气又有呼吸之分,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合阴、阳、动、静、刚、柔,乃能完成其作用也。凡气之运使,不可逆行,专贵呼顺。气顺脏腑舒畅,百疾可却;若逆行,则内脏各部受害,求益反损。运用气功,可不慎欤?练至极处,可以轻如鸿毛,而不知其轻,重如泰山,而不觉其重,有粘力、有吐力、有吸引力、有刚柔力。故练气,为拳术家最要之功夫,而又为拳术上出奇制胜之要素。

或有以练气之专家称为“内家”者,余甚疑之。想拳术家之练身手也,未有不讲气练丹田,气运周身者。若能运气,即为“内家”,若各家皆能运气,岂非练拳术者尽称为内家哉?依鄙人管见,专讲气者,可称为“内功”,若认其为“内家”,不敢许也。内家(内功)外家之,在术而不在气。拳家莫不讲气,讲气者未必皆是内家,以是知练气易,学内家难也。

练拳时,气如藕丝,呼吸自然,逢敌则气凝于内,击敌则气发于外,虽钢皮铁骨,莫不应手而倒。呜呼!气之功,可谓大矣!

五、外功论

外功以气为主,以血为辅。盖气为血之先导,故气充则血畅。血为养分输送之媒,故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诚哉是语也。

皮肤锻炼之法,名曰“上操”,某部上操,则其部必比他部坚硬。因此上操之前,须练内功,使气运血至某部之皮肤。是由内筋骨,外而表皮,皆吸取之特别充分之养料,以营养之,久之筋肉致密、骨骼强健、皮肤胶质增加,自然即避刀枪。世人为力士由铜皮铁骨所构成,即获其外功之妙也。

但练外功之法,须先易后难,先轻后重。若蹶等为之,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也。世人不知此中底蕴,往往以拳击墙,以头砸砖,自以为外功之妙得矣。殊不知收效者般,受伤者周身,其害自致也。

故练外功须有一定之程序,一定之方法,兹列举如下:1须先练内功,以壮其气;②以掌操搓之,以活其血;③以木棒擀之,以竖其骨肉;④以掌及木棒击之,以锻炼其皮肤;⑤以砂囊及铁丝捆击之,以巩固一切。

总之,拳家有外功而无内功,难以登峰造极,有内功而无外功,难避撞击之危,苟能内外兼习,互相为用,自然坚如铁、软如绵,刚柔相济,表里如一,然后扩而充之,神而化之,始克得技击之妙,吁!亦难唉。

六、交手论

拳术家之奇正变化,及进退、虚实、动静,与兵家用兵相等。运用之妙,如天地阴阳四时循环无穷。故善出奇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强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似乱非乱,使敌不知吾之所为也。进攻令敌不能防御,退守使敌无可袭击。敌虽静待我,而我以利诱之动;敌如以动攻我,而我以忍制其动。故善守者,使敌不知所守,微乎其微,至于无形,神乎其神,至于莫测。临敌应用,不露虚实,出奇制胜,尤贵能诈,见勇者而故示以怯,遇智者而故露若愚,俟彼心骄气浮,然后乘机而进。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直捣中坚,招招紧迫,敌之手一乱,则我之大功告成矣。故曰:拳家之奇正、变化、进退、虚实及动静,与兵家用兵相等也。

兵家以众敌众,拳家以个人敌个人,或以个人敌众人,势虽不同,而理则一。兵家讲天时、地利、人和,拳家亦然。如居于北方,于隆冬寒冷之际,筋肉收缩,动转较迟,人身所御之衣,硬而且厚,交手时宜击其头部,或用摔法掷之。

若在气候温暖之际,皆着单衣,拳击其关节穴孔,最易制胜,此固天时关系,而运用手法不能一致也。

拳术之应用,又不能不注意地势,地势如何,亦与交手有密切之关系,比如在旷野平坦之地,则宜用大势上法,或进猛,或退速,忽左忽右,任意转动,不必有所顾忌。若遇敌于室中,或狭小之巷内,则宜用小势上法,翻拳肘靠,抓打擒拿,分筋错骨,迎面扒击,令敌退不能退,逃不能逃,然后方能制胜也。此又因地利关系,而运用手法不能一致也。

至遇敌虽弱,而无轻视之心,敌虽强而无畏惧之色,处以镇静,旋以谨慎,攻则如摧枯拉朽,期其必倒;守则如深闭重门,令勇者莫进,不求有攻,先求不败。此又因心理关系,而运用手法不能一致也。必如足,乃可谓得人和也。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既得,其妙用尤在无形,在乎一气,阴阳变化,虚虚实实,借人之力,顺人之势,旧力过去,新力未发,始克得而胜之。

又曰:敌人若惊,则往前攻,敌人心坦,则宜肃然交手,最忌使猛力及使全力。力猛则易为人制,用尽全力则难退难收,一切变化,当然迟滞,失败之机,即伏于此。所以名家交手时,须于动静上用功夫。

静又不能专静,内中暗伏以动,动又不能全动,心神存之以静。动而不静,则敌知我攻也,彼将注意于守;静而不动,则敌知我守也,彼必猛力进攻。故动静无常态,奇正多变化。谙天时,识地利,尽人和,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交手之方,可谓尽得其妙,噫!亦难矣。

七、师资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此本文学之论,然而武术亦何独然。

良以武术一道,对于师资之选择,比诸文学,尤有过之,以故世有未学功夫先学养气之说。所谓养气,即能善养浩然之气之谓。以故具有真正武技者,其涵养之气之深,在外表观察,愉如儒者。与人遇,从不肯下恶语,即使有恶语相加者,亦辄引避,有唾面自干之风。此所谓大勇若怯,不愧为涵养之武术家矣。

今有人焉,不能善养其气,于人前自诩为拳技之雄,广罗好勇斗狠之徒于己之门下,动辄言武,夸一己之能自命英雄盖世,常以打架凌人之说以训门徒。稍有不如己意,则喊使其门徒向人寻仇,此种举动,在彼因以为是英雄所为,实则有识之士,已知其纵有武技亦不精娴。此盖由其未能涵养,便知其功夫不足矣。

故习武之人,对于择师必须注意。于彼之涵养,诚与之谈,彼若能以谦抑为言,不夸大,不浮躁,于拳理能津津乐道者,此则养气功夫之表示,而推测其武技亦必高超,可以为师矣。

如其徒夸自己的战绩,某也为其所打,某也受其所辱,夸说自己之技,可以横行一方,目无余子者,此种武技教师简直可以说毫无实用,徒自骄矜者,又焉足以为人师哉?以故初学技之人,对于师资之选择,切须留意。

对于彼之言行,细意研究,倘若只是以打架自夸者,此种简直不成师资,虽投彼门下,结果终无所得者,习技之人,对师资不可不慎也。

八、拳派论

凡以一家之拳法,而欲统一各派,以一家之技,较其他各派均长,始能有统一之价值,而一家能兼各家之众长者,纯属不可能之事。兹揭其理由如下:

夫吾国拳术,所以分派,确出于不得已之苦衷,非偶然也。盖以习者一生之时有限,人身各部之奥秘运动无穷。有腿快手迟者,有腿迟手快者,有以抓见长者,有以肘制胜者,有以推手击敌者,有以指截敌者,有以足踢者,有以腿挂者,有以膝磕敌者,各部种种奇着,不暇枚举。

是以学者非分派不能各致其精,非有一部分之至精,临敌又不能制胜,然而拳家分派岂得已哉。知拳派必不能不分,不能使一家统一各家,而强为之合,如强使统

一,势必发达一家之长,消灭各家之众长也。今将所以不能合之理由,再分述之。

凡事欲定优劣,多以比较之差别而判定之。惟拳术则最易比较,而最难判定。如有习甲派二十年者,将习乙派十八年者战胜之,究谓甲派手法精奇耶,抑谓乙派之时间短少耶?此不能由此较而定拳派优劣者一。

若习甲乙二派皆十年,而习甲派者一暴十寒,忽作忽辍,习乙派者绳勉从事精进不已,俟较技时,则乙派又胜甲派,此时究以同时间论耶,抑以拳派优劣论耶?此不能以比较而定拳优劣者二。

设习甲乙派之人,其年限同,其每日所练之时间亦同,然固天资聪愚关系,体质强弱关系,较技时又分优劣,当此点究谓之人的关系耶,抑仍归咎于拳派手法关系耶?此又不能以比较而定拳派之优劣者三。

进而言之,时间同,天资同,体质亦同,甲能胜乙,乙能胜丙,丙又能胜甲,此则因甲之长,乙不能破之,乙之长,而丙又不能破之,丙却又能胜甲,三方既成循环,又如何判优劣耶?此不能以比较而定拳派之优劣者四。

且拳派之收效时间,又有迟早之不同,如连拳、少林、形意,三五年即能收速效,而太极、鹰手,非五七年,不能见巨功。设五年前较技,当然以前三派优,五年后比手,又必以后两派者为胜。试问判定优劣时,又将以何时为一定之标准时耶?此又不能以比较而定拳派优劣者五。

或者谓以特殊之技能判定,如某派双足立定,推之不倒,某派能切砖断石,他派不能比,当然以能者为优,殊不知有力者则讲以力降人,无力者讲巧破千斤;有力者讲重如泰山,无力者则讲快如闪电。

习外家者,讲轻如飞鸟,捷如猿猴;习内家者,讲敌即生翅能飞,但较技时,接手亦不能出一寸之外。夫如此,又何如之何耶?此又不能以一部分之专长,而判定拳派之优劣者云。况各家皆有专门器械,练器械又与体质强弱及手法迅速有关系焉。

比如某派以长兵器见长,而其门生中,有力小体弱者,因之此派即不便尽传其技。习者因力小体弱之故,又不能尽用长兵器之妙,于是此派之特长,必为一二门人所湮没。

有某派专以短器械制胜,其门人中,又有一二体重手迟者,致使轻捷巧妙之技,不能完全贡献于世。设遇以上两种问题,又将如何以定各派之优劣耶?

此又因为习者之体质,不全于本派之器械,而难以判定拳派之优劣者也,断难由比较而得其差,其差不得,优劣难分,如之何能使一家而强为统一各派耶?此余所谓拳术不能统一也。

论拳派宜和衷共济,吾国拳术,极其精妙,世界之人,所共称羡,然未克发玄阐奥,适用于今,而制胜于世,是岂无故而然哉。人怀嫉妒之初,各存仇视之念,分门别派,互相诋毁排挤,而不能泯见输诚,和衷求益,夫何能望其适用哉?

在者山海相隔,彼此不相往来,其武力也,专恃搏战于无枪炮利器之时。故人于拳术,苟擅一技之长,则可恣睢其行,雄长一隅,今世界大进矣。

枪炮之争,隔百里数十里而相伤。而拳术则仅于搏击可以制人,是拳术之用已微矣。若于此时犹不能尽革夫秘密不传之风,以诸同好,而共谋探索精微,则各家虽有专长,久必湮灭,欲求应用,夫安可得?故昔时拳术,可视为一家之私艺,而于今世,则宜为教育普及国人

且拳术家所以秘藏而不肯传者,盖恐己之不胜入耳,是未思焉,不观夫人之为学乎?学术之奥秘,高如崇山,深若渊海,无尽藏焉。有人于此,而欲尽窃学术之精妙处,是犹入深山浮大海,而尽获其金玉珍宝也,不可得焉。故世之为学者,可以千万计,而所得之多寡,则随人而异,拳之为艺,亦犹是也。

以一人一家之智力,焉能探测深邃,故非合多人多家,共研究之,则不能臻于美善。迨至名家熔冶一炉,各人所得之精美多寡,亦自因人殊异,盖人之天资不一,而其致力亦绝不能相同。

故拳术家苟能破除门户,刻诚相示,则协力之下,自有美果,而已知不胜人,亦固无自忧焉。故曰:“拳术家宜化除意见和衷共济。”

九、鹰爪论

此家手法,原系象形,鹰为猛禽类之一,其性猛、其爪利,运用爪之抓力,可以战胜他禽。故凡与鹰体积相等之禽鸟,或稍大者,莫不当者披靡,不敢与较。鹰爪手法之与他家拳相遇,亦可操必胜之权。

是以名之曰鹰者,乃“鹰爪力”之总名。此种手法,与他家手法迥异,专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为主。抓打擒拿、分筋错骨,必按人周身关节、穴孔、要害处击之。凡气功不能达,内功不能到之处,遇此手法,虽具铜皮铁骨,未有不披靡者。

然此种手法,贵力足,尤贵力整。力足而整,临敌应用,愈显其妙。故拳术最毒最猛,最能守者,莫如此种手法者。有沾衣如扪脉之妙诀,如吸如引之粘性,精于此法者,“手见手无处走”,敌愈近,愈易制胜。惜乎此种专家,世不多见耳。

考其内容,抓、打、擒,拿、翻、崩、肘、靠、一号、二拿、三降、四守、分筋、错骨、点穴、闭气、沾衣扪脉、刚柔静中求是也。分力为七,曰阴、阳、刚、柔、弹、寸、脆。其掷人与擒拿肘靠,纯用阴脆二力,抓用寸力阴力,打用阴阳刚弹寸脆六种合力。翻崩用弹力,分筋错骨,用阴寸力,沾衣扪脉,用阴柔合力。若一号、二拿、三降、四守用阴刚力推因敌之来势不同,不能拘于一定。总之七力混合,始能应用,七力变化,始能胜敌,无隙可乘。混元一气,得内家之精华,世罕其匹。凡点穴错骨之功,莫不由世匹高入传出,吁!亦神矣。

十、鹰爪翻子连拳论

连拳,源自少林,翻子吸收发展成鹰爪翻子连拳。连拳是手手相应,着着接续,刚柔兼用,弹脆力多,阴阳变化,轻便敏捷。故是拳应用时,忽上忽下,令敌头晕,声东击西,使敌目眩,其进也,急如闪电,其退也,快似飘风,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拳出似实,破之则虚,不接则实。

其妙诀曰:

奥秘如阴阳,变化最难防,蹿蹦跳跃步,闪展腾挪强,上打鼻梁骨,中击肋两旁,下有撩阴手,摔法狙敌伤,动如猛虎怒,静如处女藏,强弱皆能练,轻灵更相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