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降清,为何骂祖大寿是汉奸的人,比骂洪承畴吴三桂的少得多?

洪承畴1642年降清。之后两年,无所事事。再之后的十五年,他东征西讨,为清朝最终打败明朝立下不世之功。

吴三桂1644年降清,至1662年擒杀永历皇帝朱由榔于昆明,他也替清朝打下了无数花花江山。

祖大寿呢?

他在洪承畴投降不久后,亦归降清朝,至顺治十三年(1656)病逝,十四年时间,他的人生,变成了《明史》里的一句话——

明年,世祖定鼎京师,大寿从入关。子泽溥在明官左都督,至是亦降。十三年,大寿卒。

同是原来的抗清明将,同是降清,为何洪承畴与吴三桂备受重用,而祖大寿,则碌碌无为呢?

(明军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还得从他第一次降清说起。

崇祯四年(1631),祖大寿率众坚守大陵河城数月,已然弹尽粮绝,城中马杀光,人相食。城外皇太极不断劝降。人心不稳之时,总兵祖大寿没办法,只好筹划投降。

当时,城中副将、游击等数得上名号的将官共三十九名,唯副将何可纲不同意。

何可纲不是一般人。

他跟祖大寿一样,曾是辽东督师袁崇焕的爱将。甚至,袁崇焕跟崇祯皇帝讲,他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评价很高。

在诸副将中,何可纳是标志性人物。他不愿投降,其他人肯定也就有些动摇。

但祖大寿没有动摇。

据《明史》载,“是时大凌河诸将皆原降,独副将何可刚不从,大寿乃令掖以出城杀之”。

把最厉害的副手何可纲杀了,皇太极等相信他是真投降了吧?

投降还搞得挺正式。

双方互相盟誓,绝无欺诈,否则,天打雷劈。

现在很多人说,当时祖大寿是诈降;还有人说,何可纲死时,不发一言,微笑而死,因为他已知道,祖大寿是假投降,只能借自己的脑袋取信皇太极,才能有缓冲之策。

(何可纲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明史》里有一句看似不重要的话——次日,命贝勒阿巴泰等将四千人为汉装,从大寿取锦州,会大雾,不果行。

投降第二天,祖大寿本来是要带四千清兵,假扮汉人,偷袭锦江,可惜,天有大雾,未能成行。

又过了一天,“大寿以从子泽远及从者二十六人入锦州,石廷柱、库尔缠送之,夜渡小凌河,徒步去……大寿初入锦州,诡言突围出”。

大家可以想一下,带四千人去偷袭锦州,且若不是天气不好,成功的几率很大呀——这,难道是假投降吗?何可纲的脑袋还不够,还要以锦州作为投名状吗?如果是假降,直接说就是了,为何要骗锦州城的明军,说自己是突围而出呢?

因此我觉得,祖大寿当时确实是下定了决心要投降的。只是,人的思想瞬息万变,回到锦州之后,他又变了心思,并再次抗清长达十年,直到1642年,在锦州之战中,大势已去,最终投降。

(明清战争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二次投降之后,清廷对他成见颇深。谁也不想再重蹈皇太极被他戏耍,丢了面子,被嘲笑看人不准的覆辙,“待以不杀足矣,勿宜复任使”,未再给祖大寿掌握军队的机会。

于是,征战一生的祖大寿,成为清朝展示自己仁慈的棋子,闲居京城,过完了他的一生。

幸好如此,否则,后人还不得像骂他的外甥吴三桂以及洪承畴那样,戳他脊梁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