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二)——人民政府成立
保德历史掌故(之二)
——人 民 政 府 成 立
1939年3月,“秋林会议”以后,山西形势发生逆转,阎锡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掀起第一次反共髙潮,把矛头指向共产党和山西新军,12月爆发了“晋西事变”,向根据地军民发动较大规模的武装进攻。
各县区积极开展反顽固斗争。
1939年阴历十一月十八日(12月28日),保德县牺盟分会拟在县城召开“行政村牺盟会秘书会议”,布置反顽固事宜。
中午,河曲牺盟会派人送来消息说,河曲召开牺盟会会议,听取李庶民传达反顽固斗争指示。驻河曲的第十一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杨集贤派兵包围了会场,逮捕了18名共产党员。牺盟特派员焦克显(保德人)也被逮捕了。
又有情报说,保德精健会(阎锡山的反动组织)副主任李鸿奎过河与驻府谷的国民党军86师联系,企图包围会场。
情势危急,牺盟会当机立断,马上终止会议,转移到三区莺村召开。
十一月十九至二十日(12月29日—30日),会议在莺村刘翠娥家里开了两天,会议决定两件大事:
1、建立警卫连和游击队。
2、成立人民政权。
同时强调,务必于二十四日(1940年1月3日)各村召开会议,落实会议精神。
腊月初五日(1月13日),游击第三大队在扒楼沟村集中,共37人。
游击队成立以来,一直在三区范围内活动,一来宣示武力,二来侦察敌情,为成立人民政府作前期准备。
腊月十八日(1940年1月26日),也有人说是腊月十六日(1940年1月24日),保德县在三区袁家庄村召开千人大会。
参加大会的人员有:
1、保德社会各界党内、军队、以及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士。
2、三区部分村庄的群众代表。
3、游击队第三大队的全体队员和特务连也参加了大会、并承担大会的安全保卫任务。
4、适逢游三师过境,政治部主任张干丞列席了会议(游三师是驻兴县的国民党流寇式武装,师长侯光远,反动教徒出身。政治部主任张干丞,中共党员)。
大会由二地委宣传部长兼中共保德县委书记李正亭主持会议。
会议做了四件事:
1、李正亭宣布,保德县人民政府(当时称作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二专署任命原岢岚牺盟中心区组织部长王法成(原平人)为县长。新政府下设建设科、教育科、民政科。新政府并配备秘书和收发。
2、新县长王法成宣读《告全县民众书》并讲话。
3、镇压李鸿奎(精建会副主任)、赵文阁(阎锡山反动组织突击团成员)、信河(南泉寺和尚,特务)三人。
4、动委会流动宣传团演出《插翅虎》等文娱节目。
人民政权成立以后,为了防止和游三师发生意外冲突,新政府的要人以及县里的其他领导人员,在游击队的保护下,撤出袁家庄村,辗转在附近村庄活动。
二十日(1月28日),住寨沟村,新政府召开党员干部大会,研究确定区、村干部人选。
二十二日(1月30日),游三师离境,县领导和游击队又返回袁家庄村。
正月初二日(1940年2月9日),县领导同志在游击队护送下离开袁家庄向县城迂回。
阎锡山委派的旧县长智耀闻讯后于初四日(2月11日),也有人说是初七日(2月14日),乘船过黄河,投身府谷国统区。
初七日(2月14日),县领导及游击队回到东关,住庙梁,县长王法成讲话。
初九日(2月16日)新县政府组成人员移居王家滩村正式办公,不久迁往马家滩村。1941年冬,迁往东关。因旧县城于1938年3月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从此,东关成为保德县城所在地。
从而,结束了阎锡山的反动统治。1941年全县举行村选,人民直接选举可信赖的人担任村级领导,废除了封建统治,人民当家作主。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