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多补阳,冬天少生病!常按三个补阳穴,祛病强身,脾肺肾三补!
我们都知道夏季的主令邪气是热邪,需要清热去火,但是今天《养生堂》的现场来了一位张爷爷,他告诉我们,他的主治医生让他夏季更注意补益,他按照医生的叮嘱夏季多进补,果然起到了祛病强身的效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什么样的人群夏季更需要补呢?又应该怎么去补呢?
案例:张爷爷,80岁,经常咳嗽带痰,去医院被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吃了一年多的药,共照了三次CT,结果显示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于是张爷爷开始中医治疗,吃了一年多的中药,情况越来越好,咳嗽基本解决了,只是晚上躺在床上偶尔咳嗽几声,痰也没有了。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需要适当进补来抵抗寒邪,因为冬季寒邪当令会侵犯人体,导致阳气虚衰。
可是张爷爷患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冬季正好是疾病的高发期和急性期,此时他的体内的邪气是因为疾病产生的热毒邪。这个时候进行补阳就不合适了,会使病情越来越重,相反采取清热解毒的方式可以将这些热毒邪赶出人体。
可是因为热邪毒邪的侵袭,会伤及人体的阳气,造成阳气亏虚的情况,就需要补阳了。夏季是外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是加强补益的最好时机。
除了肺系疾病以外,王院长强调很多疾病都会造成人体的阳虚,这些有阳虚症状的人群都可以在夏季适当的补阳。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心脏疾病】慢性心衰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其他】阳虚型体质或素体阳虚的人群
既然夏季需要补阳的人这么多,那么我们如何在这个季节补益身体呢?
王院长提示大家,患有多年肺系疾病的人群很容易出现肺脾肾三脏阳虚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他在夏季使用御风固本方来给患者进行调理。
【药材】黄芪、白术、防风、人参、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蛤蚧
黄芪在补气中偏补阳,搭配白术、防风,能治疗肺气虚;茯苓、白术、甘草、人参、半夏、陈皮组成“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淫羊藿、补骨脂、枸杞子、蛤蚧补肾阳肾阴、纳气。这样组成的方子,肺脾肾全补了!
【专家提醒】这个方子不适合阳气较盛的人群使用,另外方剂比较大,需要辨证论治,有肺系疾病的患者,可以咨询医师,给出具体剂量。
除了内调之外,王院长还给我们介绍了夏季补阳的外治之法—伏针。同时也教给大家三个适合自己在家按揉的具有补阳功效的穴位。
伏针就是在三伏天,用针灸进行补阳的治疗理念。因为背部是阳气聚集的地方,所以在三伏天固护阳气的时候,主要从背部取穴。伏针有调气血、舒经络、引邪外出的作用。
王院长提示大家,伏针不是一种针法,而是在夏季三伏天,用针刺、艾灸、温针等方法,进行补阳的外治法的统称。伏针需要由专业医师操作完成,自己千万不要模仿使用。
既然伏针不能在家自己操作,那么我们有什么在家就能补阳的方法呢?
你有以下症状吗?
A:气短易感、畏风自汗、懒言声低、纳少腹胀、喜温喜按、四肢不温、浑身乏力
B:气短易感、畏风自汗、懒言声低、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面色晃白
脾主四肢,四肢不温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腰为肾之府,腰膝酸软跟肾虚有关;气短易感就是肺虚的表现。
针对肺虚、脾虚、肾虚,王院长教给大家三个适合自己在家按揉的具有补阳功效的穴位。
【位置】手腕弯曲的腕横纹,靠近大拇指一侧,手指摸下去能感受到脉搏。
【方法】用手指点揉即可,一天按揉3-5分钟,以自身感到酸胀为宜。
【位置】足弓往前推,推到跖骨,跖骨后下方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太白穴。
【方法】平时在家可以点揉,每次揉两三分钟,有酸胀感即可。也可以用艾条灸这个位置,都能帮助我们补益脾气。
【位置】内踝高点和跟腱平行正中的地方,就是太溪穴。
【方法】平时做一做点按,有酸胀感即可,但是不要进行艾灸,否则可能损伤阴精。
冬天的邪气往往都是心肝之邪,在治疗的时候以祛风寒、祛风热为主,如果出现痰热,还要祛痰热。而在夏季,身体不仅有虚,还有痰饮和瘀血,所以夏季祛邪主要祛内生之邪,以化痰饮、化瘀血为主。
痰饮的表现
【痰阻于肺】胸闷、咳嗽、气喘、痰多
【痰阻于心】胸闷、心悸
【痰停于胃】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涎
冬季:清热化痰
【药材】黄芩、瓜蒌、连翘
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瓜蒌润肠通便、祛痰。这三味药针对的是痰热。
夏季:温肺化饮
【药材】干姜、细辛、五味子、清半夏
干姜、细辛、五味子、清半夏都是温化痰饮的药材,主要针对痰饮。
专家还给大家推荐了适合在夏天食用,还能化痰饮的食疗方。
【食材】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生薏米15克
【做法】先把生薏米泡半个小时,再放入其他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山药属于肺脾肾三补的食材;白扁豆健脾祛湿,对体倦乏力、大便稀溏者有很好的作用;生薏米清热解毒、排脓化痰,对于病毒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化脓性疾病都有效。
【专家提醒】脾胃寒者可以将薏米去掉,用其他两味食材做粥。
专家出诊信息
王成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周三上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