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说“一洗二王恶札”,真是贬低“二王”吗?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历史记载,米芾说过一句话,“一洗二王恶札”。但我们知道,米芾的字就是师法二王而来的。所以,说他有意贬低二王,从逻辑上讲不大可能。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关键是很多人不了解他说这句话时的语境。
语境,十分重要。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就容易变成断章取义。
宋史记载:
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可见,这句话是有针对性的,是说给皇帝宋徽宗听的,而不是说给其他人听的。这样,这句话的内涵,就不能独立地去理解了。这句话是典型的借垫古人,抬高自己,奉承上司(皇帝),所以,违心的成分极大。这种情况,古往今来,实在太多了,不止米芾这么干过。
杜甫有句名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常被贴在校园中激励莘莘学子,勉励大家要多学习、多读书。但是,杜甫的愿意是什么呢?这句诗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韦左丞就是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相当于副国级高官。杜甫当时已经37岁,屡试不第,写这首诗是为了得到韦济的帮助,带有明显的功利企图。原诗上下文是: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就是说,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去礼见国宾、见过世面了,读了很多书,写诗作文就像有神灵相助一样。这是自荐者的话,有点吹牛逼,但杜甫也确实很牛逼。这样看,这句诗也是有针对性的,是说给大官韦济的,主要想表达的就不是励志的含义了。当然,现在我们也不妨碍用来励志,只是,这与米芾那句话还有不同,就是米芾的话已经明显说过头了,杜甫还比较克制,没有说过头话。这符合“米颠”的形象。
据记载,米芾的母亲,是宋神宗的奶妈。所以,神宗皇帝不忘幼时哺乳之恩,就赐给米芾一个官位,叫作“秘书省校字郎”。这官名一听就不是什么重要职位,虽然也算是京官,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或者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的一个校对员,负责文件的校对工作。这工作是相当清苦的,加班估计是常事,官阶也比较低,时间长了肯定乏味无比。因而,米芾在仕途上别有想法,但一直得不到提拔。
米芾一直熬到宋神宗的孙子宋徽宗继承大统,才算在仕途上迎来一线生机。神宗皇帝是实干家,想干的是变法振兴的大事,想用的是王安石这样的干才;而徽宗皇帝是艺术家,一生酷爱书画艺术,米芾这样的艺术天才正合他意。所以,当米芾“初见”宋徽宗的时候,自然要使些手段,争取皇帝的认可,于是就有了历史记载的那一幕。
米芾那句狂言“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还是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细细品味的。宋徽宗本身是书法家,他自创的“瘦金体”已经大大偏离了二王体系,但是可以想象,在当时社会体制下,一定是举国上下的群臣百姓一致歌颂徽宗皇帝的艺术天才,歌颂瘦金体的极高造诣。米芾很聪明,他的话不仅抬高自己,还从侧面吹捧了徽宗皇帝,谁能当得上“照耀皇宋千古”的称赞呢?当然是徽宗皇帝了,也只能是徽宗皇帝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米芾这句马屁拍得徽宗皇帝舒服极了,他多次得到徽宗的提拔,一直坐到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的位置,起码相当于正厅级,比起苦逼地校对文字实在好得太多。
阅读更多👇
有人会说,米芾这样的艺术家真性情,怎么会干拍马屁的事?如果你这样想,那一定是对人生和这个社会还有一些误解。据史书记载,“宋四家”中,只有米芾拍过蔡京的马屁,其他三家,苏、黄进士出身,官阶都不低,不需要拍马屁,而蔡襄更牛逼,可参见《“宋四家”蔡襄:我首先是一名纪检干部……》一文。只有米芾,天生耿直单纯,能力有限,又不善于左右逢源,再不给皇帝拍马屁,就真的没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