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月|写作二十年就攒了100段废话

1

古人读书,讲究与自然同步,天人合一,所谓春读诗,夏读史,秋读诸子,冬读经。

其实这就是吃饱了撑着的古人在装逼。

真要读书,什么时候都是能读的,哪有那么多穷讲究。

2

古人把写书看得很高,因为著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著书是为了立说,把自己的思想传达出去。横渠四句因此被奉为模范。鲁迅说,“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今天的写作者,大多将写作当成了目的,为文学而文学。

3

所谓天赋,就是触类旁通的能力。我们说一个人悟性高,读了经典,能举一而反三,你写出的文章,能差到哪里?读了经典要听人讲解,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差了一些,但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的。最怕那种,读了经典不能举一反三,别人举一反三,他还讨厌别人得瑟,那就没得救了。

4

阅历,学识,心境,决定了我们读书,看问题,待人处世,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表达。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我年轻时喜欢词藻华丽的诗文,如今到知天命的年纪,越发喜欢大拙不雕的文章。

5

我们常听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我却要说,中年不读《金瓶梅》。

《金瓶梅》把人性写得淋漓尽致,太过透彻,读来满是悲哀,往前一看,人生过半,还有漫长苦旅,未免悲观。吊诡的是,《金瓶梅》又必得人到中年才能读得懂,能读出其中的苍凉与入木三分。

6

中国人自古以来爱做清官梦,侠客梦,明君梦,所以出现了包公案,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和后来的武侠小说。但这三个梦,是人类的精神鸦片。这三类书的作者,制造了人类的精神幻相。而严肃的作家,如鲁迅,是破这三个梦的。所以鲁迅说,翻开一部史,里面写满了两个字:吃人

7

《菜根谭》说,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北岛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前者是古人煲的鸡汤,而后者,是今人开出的良药。

鸡汤使痛苦的人读了麻醉而忘了痛苦,良药让麻醉的人读了清醒并陷入痛苦。

8

好的文章,你读时,全然忘记在读文章,只是在和作者交谈。

新手写文章,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太像文章,处处造作显摆。

高僧谈禅,说禅不过就是饥来吃饭倦来眠。

古人谈诗,说诗不过就是眼前景致口读语。

9

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古人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就像一个人日常说话,如果用播音腔,他再字正腔圆,你都会觉得滑稽。

我们写文章,最怕播音腔。

赵无极教学生画画是强调,知道什么时候停笔很重要。

所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10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顽固的尺子,并认定这尺子代表了标准和真理。

我们用这把尺子打量世界,但凡和这尺子不合的,都认定是被打量事物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反思尺子的问题。

于是,就产生了傲慢与偏见。

文学界,自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傲慢与偏见。

11

作者说:你们编辑眼里只有名家,只发关系稿,我的稿子投给你,就算发表不了,总要给点修改意见吧。

编辑说:拜托,你以为我只看你一个人的稿子啊,我每天看一堆来稿,我的工作是把好的,有市场的作品挑出来,哪有功夫为根本发表、出版不了的作品浪费精力。

12

纳博科夫宣称他讨厌科幻小说,讨厌里面的姑娘和呆瓜,也讨厌其中设置的悬念。

事实上,当时他正在创作有关平行地球的科幻小说《爱达或爱欲》。

麦克尤恩声称他描写人机三角恋的新作《像我这样的机器》不是科幻文学。

他们害怕读者错读他们,只关注科幻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深刻的思考。

其中不乏严肃文学的傲慢和对科幻文学的偏见。

我写《如果末日无期》,也声称我写的不是科幻,是未来现实主义。

13

我有脸盲症,有一次在作协电梯遇见某批评家,没认出。

后来他对我的朋友说:王十月很傲慢,见了我招呼都不打,枉我还给他写过评论。

言外之意,他给我写过评论,我就欠了他的人情。

而在作家看来,小说家以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评论家以作家的创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大家各写各的,谁也不欠谁。

14

大佳佳问:小说大纲应该怎么写?

我答:有的作家大纲很细,如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将每一章主要情节都拟好了。我更重视写人物小传,把人物性格,爱好,与其它人物的关系和命走向事先写好即可。

15

吾欲无言问:没有背景人脉的新人出书难吗?

我答:难,但每个写作者都是从新人过来的。所有编辑,都以发现新人为荣。真有才华,不会被埋没。被埋没的,是自认有才华的人。

16

神之使女问:老师,零基础写小说应该读什么书。

我答:至少要读文学史上重要流派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17

韭菜的自我修养问:请问编辑的收稿标准是什么?

我答:有的作者语言,故事,人物,主题都没毛病,但四平八稳,这样的小说我一般不签发,我宁愿签发有明显缺点,但同时个性鲜明的作品。

18

OCTOBERFANS问:散文可以虚构吗?

我答:能,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却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19

莫羽问: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是什么?

我答:现代性不是方法论,而是价值观。具有现代人的价值观,用传统的方法写传统的生活也具有现代性。反之亦然。

20

幸福白鸽问:经历写成什么题材好。

我答:因人而异。杜甫将自己的一生写成诗,史铁生将自己的一段经历写成散文名篇《我与地坛》,高尔基写成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1

周朝军问:老王,我能接班不。

我答:等我抖音满100万粉丝就让贤。

22

问:给编辑投稿时要注意什么?

答:不要过度自吹,你有几斤几两,都在你的作品中,自吹只会让人觉得你幼稚。也不要过度吹捧编辑,几斤几两自己也清楚,过度吹捧,会让人觉得你太功利。当然也不要一言不发,你一言不发,编辑读完后也可以一言不发。也不要罗嗦一大堆,有的人稿子才一千字,给编辑的信恨不得三千字,编辑感兴趣的是你的作品。最好的态度是不亢不卑,稿子前面附几句,如:某某老师好,寄来近作一篇,盼指正。专此敬颂。大安。

23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讲故事。

很少有人注意,这是经典的中国小说开篇。

一句话就包含了叙事文学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且写景由远及近,很有镜头感。沈从文的《边城》,就是这样的开头,我们来看:从四川过湖南去,有一条官路,到湘西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24

问:文章第一句话怎样牢牢抓紧读者之

答:每个作家办法不同,没有一定之规,第一句话就将整部作品最主要的悬念抛出,并让悬念贯全书,一层一层慢慢解锁,是不错的办法。

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第一句: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地狱之缘》第一句:我来到这里,是要让一个死人改变想法。

妥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我是一个有病的人,我是一个心怀歹毒的人。

《纯真博物馆》: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

都这这一路数。

25

问:李白杜甫王维究竟谁更牛

答:许多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然后将崇敬给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渴望过王维那样的生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杜甫将生命都放进了他的诗中,李白要将生命超出这世界之外,王维则追求着无我之境。因此许多人在青年时喜欢李白,中年推崇杜甫,晚年却迷恋王维。

26

立场对作家很重要。

有立场,自然就有局限。

立场决定我们看问题的眼光,局限给出我们写作的边界。

伟大的作品,是立场和局限冲突的结果。

27

我听许从人谈文学,过于迷信风格化。

风格是柄双刃剑。以风格见长的作家,也是被风格约束的作家。

风格是手段。以风格为目的,必止于风格。

马尔克斯写出《百年孤独》后,又写出了全然不同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28

问:为什么是《百年孤独》,而不是《百年寂寞》。

答:孤独和寂寞不是一个段位。如果说孤独是王者,寂寞只能算是青铜。寂寞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但无人可诉说。孤独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相识满天下,知已无一人;是对这世界已经无话可说。

29

问:学生作文怎样抒情

答:上条抖音,我说写文章尽量不要抒情,很多人说,老师要求抒情怎么办?我说,把心融进文字,好的描写也是抒情。举个例子,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尽,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是描写,读来没有情。再看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同样是描写,读来却有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前面都是叙事,只句末加一叹词,深情跃然。

一句话:用主观的情感描写客观事物,自然一切景语皆情语。

30

小说是作家借由书中人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来进行思考的。

因此,书中人物所遇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深度、广度,决定了小说立意的高度。

主人公解决问题方法的高低,决定了小说的技术品质。

通俗小说的人物解决问题,多依靠巧合或者超能力,掉入山洞,得到葵花宝典,练成九阳神功等,而严肃文学的主人用普通人的办法解决问题。

31

李小龙领悟到武术的本质是两个字:攻、防。于是,集咏春,跆拳道,拳击等多种搏击术之长,去掉与攻防无关的东西,创立了截拳道。那么,我们能像李小龙那样,用两个字,来概括文学的本质吗?我认为可以,我们的老祖宗早说过:文以载道。

32

有家长问我,学生作文要注意什么,我说,尽量不要抒情。

一个人用抒情腔调说话,听来就觉得做作。作文也是这样,抒情腔会让作文显得假。我们平时说话,更多是描写。古人写诗也多用白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白描。只是描写要尽量准确入微而视角独到。

33

作家对待笔下的人物,动物,草树都要有不忍之心。

不忍之心要从生活中修。

生活中修出了,小说中自然有。

生活中没有,小说中假作出来的不忍是膺品,倒不如真残忍来得痛快。

34

现实主义小说,多是由问题推动的,细察我们的写作,无非是写作者意识到、或者发现了某些“问题”。社会的问题,人心的问题,审美的问题,哲学问题,纯艺术问题。小说家不直接探讨问题,而是创作出特定环境,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观察人物反应 借由人物来回应问题,说到底,大多数小说,其实就是书中人物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35

问:能不能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把长中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说清楚。

答:能。短篇小说是一只懒狗看见一只兔子,却懒得去追;中篇小说是一只烈狗看见一只兔子然后一顿暴追;长篇小说是十八万千只狗追十八万千只兔子。最后这个比喻是从李敬泽那里听来的。

36

中篇小说的主人公遇到问题时,宜主动解决问题。这样,中篇小说才有强劲的叙事动力。

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在遇到问题时,宜被动解决问题,或者不解决问题,任由问题发展,最后,将人物吞噬,或者,让问题悬置。

37

你走在路上,过来一人,莫名其妙,给你一耳光,你回他一耳光,或者想别的办法报复,事态因此升级,这是中篇小说;你走在路上,过来一人,莫名其妙,给你一耳光,你不动,忍着,看着那人走远,这是短篇小说。

38

我们不仅要“我手写我心”,还要“我手写我口”。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习惯和腔调。

我们说话,写文章,也要有腔调。找到自己的腔调,就是我手写我口。

因此,写好文章之后,修改时最好读出声音来。

39

文学艺术是万物用情至深方能做好的学问。

《世说新语》中有则故事:桓公北征,经过金城,见当时种的柳树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庾信《枯树赋》写:“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听一位音乐家说 :一音一佛。一个声音从发出来到结束就是这个声音的一生一世

40

文学写的是人。是人就有生死。如何理解生死,看待生死,造就完全不同的作家。

我们看小说,无论作家如何编撰故事,透过故事背后可见的,也是作者如何看待笔下人的生死。《权力的游戏》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须供养。

就凭这句话,作者就比刘慈欣所黑暗森林法则高出不止一个段位。

余华小说《活着》写的是主人公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的过程。

相比刘慈欣笔下一半地球人没有任何纠结的死,余华笔下福贵每个亲人的死,都是那样让人牵肠挂肚。这也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所在。

41

有些写作者喜欢将小说往狠里写,把人物往死里写。

狠和死并不成问题。

如《权力的游戏》,一言不合,重要人物分分钟就挂了。

但作者这样写,正是要透着人物死之无常,来写出对生的珍重。

怕就怕,是为了狠而狠,把笔下人物逼上绝境,以为这就是深刻。

这样的作家,得意的只是自己编故事的才华,全无对笔下人物的不忍之心。

42

有一类作家告诉读者,我们曾经怎样活。

有一类作家告诉读者,我们正在怎样活。

有一类作家告诉读者,我们可以怎样活。

43

短篇小说像清澈的水,游鱼碎石水草历历可数。我们要的就是这清澈透明。

中篇小说像奔涌的江,或急或徐浩浩荡荡,我们不知道水里突然会冒出什么。

44

短篇小说,首先是省略的艺术。

作者说得越少,作品空间越大。

赵无极教学生绘画,强调知道什么时候停笔很重要。

我对超过八千字的短篇小说难有好感。

45

短篇小说最忌卖弄。

卖弄技术,卖弄学识,卖弄深刻,卖弄语言。

读爱卖弄的短篇小说,如看做作的表演,作者时时提醒你在读小说。

人最难忍卖弄,故我们讲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46

小说无非写两个字:变与常。

世道之变,人心之变,命运之变,以及这变后的不变,这个不变就是常。

断腿是孔乙己命运之变,儿子被狼叼去是祥林嫂命运之变,革命了是阿Q的命运之变。

鲁迅伟大,不在写命运之变,而是这命运之变背后的那不能变的悲剧。

时下太多小说只热衷于写变,故事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却不曾深察变后的常,于是流于平庸。

47

我们写作,无非是有话要说。

对生活、对世道、对人心,有自己的发现、想法、感受,通过文学这一载体来表达。

故每写之前,要问自己,是否有新发现,是否有话要说。

48

毕加索说他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他临终时不无遗憾地说回不去了。马蒂斯评论米罗说,他应该像孩子时那样去观察生活,假如他失去了这种能力,他就不可能用独创的,个人的方法去表现自我。

49

小说家是残忍的职业,它要求我们既清醒又糊涂,既世故又天真。

世间事,看不清不行,看太清也不行。

看不清,脑子里一桶浆糊,写出来的,自然是本糊涂账。

看太清,难免世故。

汪曾祺说:好的作家,要世故到天真。

否则是滑头。

50

中篇小说要有热情,长篇小说要有敬畏,短篇小说要有智慧。

中篇小说是看山是山,重要的是作家对世界的体验。

长篇小说是看山不是山,重要的是作家对世界的疑问。

短篇小说是看山还是山,重要的是作家对世界的回答。

51

鲁迅的有些短篇真好,三五千字,把一类人写尽。

他走过的地方不长草。

他写了祥林嫂,孔乙己,别人再不能写这一类人。

小说还是要写人。中国作家自鲁迅后,再没贡献出深入人心的人物。

老老实实塑造人的小说,快要绝种了!

金庸了不起,他写活了一些人,只是他笔下的人物,多是一根筋,是偏执狂。

52

我们常常强调生活积累,却少强调情感积累。

事实上,没有情感的生活,于小说是无用之物。

沈从文先生说要贴着人物写。

我觉得要贴着万物写,草木有情,当心游离笔下的事物,读者就游离了你。

53

好小说是有色彩的。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主色调。

在我的阅读体验里,鲁迅是铁的黑,萧红是冷绿中的强红,张爱玲是阴郁的紫,废名是天青色,汪曾祺是无色的水,陈忠实是土黄,莫言是印象派的五彩斑斓……

我的作品是灰色的。我表面上很乐观,骨子里是个悲观的人。

54

一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作者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

或语言独特,或故事抓人,或人物鲜活,或思想深刻,或构思巧妙,或题材独特。要对自己进行评估,发现自己的长板,然后用尽所有努力,将其发挥到极致。

能力有限时,多方用力,不如专攻一点,让作品具有鲜明的辩识度,先获得认可,然后再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慢慢补短板。

55

小说家忌在作品中摆出成功者的姿态进行布道式说教,仿佛真理在握,一切显得理所当然。宜站在弱者,失败者和有罪者的角度来讨教问题,探究问题。

56

写文章,要懂得平衡之道,深奥的思想,如果用深奥的文字来表达,则人人敬而远之。因此越是深刻的思想,越宜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达;同理,如果思想浅显,则可在语言与文体上多些变化,否则一览无余,就没意思了。我们看科普文,从来都是浅显易懂的。

举一而反三,以动写静,以简写繁,以乐写哀,以雅写俗,以曲写直,以拙写巧。

57

有知识的人很多,有见识的很少。

知识是二手经验,见识是一手原创。

你再博学,懂得的东西装不满一枚小小芯片。知识是手段,见识才是结果。如果知识是海洋,见识则是渡海的方舟。

独立思考,是迈向见识的第一步。

58

长篇小说要写出人物命运感。

命运感靠人物内心成长来实现。哪怕你是编故事的天才,故事编得神出鬼没跌宕起伏,如果这些故事并未在人物内心刻下印记,则你设计的情节都是无效情节,故事人物两张皮。以《权力的游戏》为例,剧中人物,内心成长写得最为成功的是珊莎、小恶魔。他们经历的事,都作用在他们的内心上。相反,主角龙妈、雪诺,一个转变过于表面化,一个转变太小,反不如配角出彩。相对来说,弱者和坏人的成长比较容易写,强者和好人,塑造起来要难得多。而龙妈是强者,雪诺是好人。

59

接上一条,小说中的人物,经历过作者设定的故事之后,内心一定要有“成长”,这个成长,可以是成熟,可以是悟道,也可以是黑化。如果作家让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而人物内心还和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时一样,小说可以断定为失败的,你设定的情节也是无效的。

60

我三十岁时依然一事无成,不知此生何为。在南方的夏夜,坐在空旷的楼顶,偶然想起少年时读的一首诗。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文学梦想突然复苏,我有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回到宿舍,铺开纸,写下了我的第一个小说《大雪小雪》,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想想真是神奇,少年时的一次阅读,在我心中种下文学的种子。只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温度、湿度。我多么希望我的文字也是一枚种子,与陌生的你不期而遇,从此种在你的心中。多年以后,种子发芽,你回首往事时发现,今天这被你忽略的偶遇,原来于你的生命意义非凡。

61

我刚开始写作,编辑给我回信,说我的作品老气横秋缺乏生机。我就不服,老气横秋也可以看着成熟稳重,缺乏生机也可能是理性之美。我刚写作不久,遇见《收获》杂志的一个编辑,在酒桌上吹牛说,他们刊物专给作家发出生证,不在他们那里发小说的作家文学界不认可。我当时就说,我这辈子不给你们投稿,你看我能不能成作家。我从此没有给《收获》投稿。

62

问:王老师,我把小说给作家某某看,他说我没有天分,让我不要写作了,说我写作是在做无意义的事。

答:我特别反感这种说法,相比你说的这个作家而言,你可能是不如他,可相比余华、莫言,他也不算什么。余华、莫言是否也可以说让他别写作了呢?而余华、莫言相比鲁迅也是小作家。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各有各的叫法,各有各的意义。大狗无权让小狗闭嘴,小狗也别见了大狗吓得不敢叫。森林里只有大树没有苔藓生态会出问题,只有最厉害的那只大狗叫,大狗会觉得孤独,我们也会觉得无聊。想当作家,就放声大叫,总会有人听见你的叫声。

63

我们的写作,本末倒置许久了。在我看来,写作,首先是表达的需要,其次才是怎么样表达得更加独特和具有美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怎么写是为写什么服务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不过是一封书信,作者何曾会想过在作一篇写进文学史的文章?诸葛亮在作《出师表》时,又何曾想过是在作一篇散文?在他们的心中,表达的内容肯定是第一位的。《岳阳楼记》的文采美不美,美。但我们有多少人记住他前面对洞庭风光的描述?深入人心的,相信还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4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格的时代,各种思想风涌潮起,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被别人的思考所左右,变得不会去独立思考。跟了风,还以为自己具有独立的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清醒,基于自己的思考与观察得出结论。这个时代,政治家有自己的职业准则,商人有自己的职业准则,而文学家的最高准则是人道主义。作家要为政治家,商人等等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游戏的玩家们制定一个更高的准则:人的准则。我们因此而写作。

65

我们的小说,说一千道一万,无非研究三个向度的问题:一是我与别的关系,二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三是我与天地的关系。而这三个关系,恰好是儒、释、道的核心。所以我们写小说,要努力做到这三重境界,所谓见众生,见本心,见天地。

66

*浩然忽然被捧上天,又忽然被踩到地上,两者都有失客观。

*两红一创,《创业史》艺术水准最高,柳青俄语、英语都好,这样洋派的作者,写土得掉渣的关中农民却一点也不违和,遗憾的是《创业史》没有第三部,否则写那些合作社当初的力行者,如何面对分田到户,小说足堪称伟大。

*孙犁的小说如杨万里的诗。

*汪曾祺的小说如归有光的散文。

*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是异数,放在八十年代就是先锋文学。

*巴金在新时期成为忏悔者,守住了中国作家的良心。

*陕西作家,得柳青营养最多的是路遥。

*陈忠实是厚道人,肯下硬功夫,金钟罩铁布衫一身模练功夫。

*我喜欢阎连科早期的《日光流年》,后来的小说有点故作高深。

*王蒙是文狐,智慧、眼界、阅历均是一流。 

*莫言小说外表西化,骨子里却满是中国民间智慧。

*当年评论家称余华的血液里流着冰,是他们只看到了余华小说外在的冷,没有感受到余华的温度。

*苏童还是短篇小说更好。  

*马原多年前称小说已死,后来他又忍不住写起了小说。

*先锋的格非,如今越来越古典。

*阿城八十年代写《棋王》,惊鸿一瞥,如今依然《遍地风流》。

*残雪是先锋文学的坚守者,我还是更爱她初出茅庐时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

*王朔说无知者无畏,于是人们以为他无知,却不知他是无畏。

*王小波早逝,却和王二一起活在读者心中。思想者不朽。

*崔健是中国的鲍勃迪伦。

*当我们自信满满时,不妨读一读食指的《相信未来》,想想我们是否配得上他相信的未来。

*北岛比同时代人醒得更早,问题是,他自己醒了,还想着叫醒别人。

*海子的诗被房产商留在广告牌上,还好我们有德令哈。送年轻男观众一个福利,海子的名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姐姐前加一个“小”字,520,你们可以试试。

*史铁生《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散文的最佳范本,没有之一。

*读白先勇,能读到未中断的中国文脉。

*余光中的诗成也漂亮,失也漂亮。

*余秋雨对散文的贡献,在于他引领了文化散文的风潮。当人们对他羡妒恨时,他的矫情就成了槽点。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入经典文学殿堂,未来文学史应有他一席之地。

*一个有趣的现象,画家偶尔写文章,甩专门的作家几条街。黄永玉的画被捧得太高,散文《比我老的老头》却写得机智豁达,廖廖数语,人物跃然纸上,散文家所不能及也。

吴冠中说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他的文章颇得鲁迅之风。一句笔墨等于零。差点砸了很多人的饭碗。

*陈丹青近期的画像时尚版的弗洛依德,实在不能看,但他谈鲁迅,是真懂大先生。他的《退步集》,话题广而专,时人多贩卖知识,他有见识,。

*在陈丹青的推动下,木心收获了一大票粉丝,他的文章和他的画一样,看似小,却有大乾坤。

*韩少功综合素养在当代作家中少有,写小说成为寻根文学大将,办杂志办出了《天涯》,还翻译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王安忆,我对她的阅读记忆,留在《69届初中生》。

*三十岁前特别喜欢迟子建的小说,每有新作必读,现在读得少了。

67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大侠十四部书,性格鲜明的人物过百。但大多数,却是性格单一的扁平化人物。人物自出现到离场,性格都是固定的,没有什么变化。有些次要人物,如李莫愁,梅超风,阿紫,林平之等,写出了人物命运的跌宕和性格的扭曲、变异,却过于乖张诡异。君子剑岳不群,算是相对丰满的人物,却也不过是伪君子的形象,以假面示人,最后露出真面目而已。说到底,人物性格依然没有成长。其他要么是野心家,要么是多情种。令狐冲深受读者喜欢,但他的性格也谈不上成长,只不过是对师傅岳不群的认识在变化。其它人物,大体分为三种,要么正,要么邪,要么亦正亦邪。只有乔峰是超脱这三者之外的,超越了类型文学,可与任何经典小说相比较的,血肉丰满的人。如果没有乔峰,金庸只是一名了不起的通俗小说家,有了乔峰,金庸以武侠小说,可入经典作家之殿堂。

68

很多人留言,让我讲迅速提高写作力的实战技术。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抖音里那些教写作技术的都是骗子,他要会,自己早拿诺贝尔奖了。指望在我的抖音里学到必杀技的,可以取关我。我真不会,我若会,早写出当代《红楼梦》了,哪有功夫在这里玩抖音。我能做的,无非奉上自己二十年写作的试错经验,和十六年的编辑经验,正本清源,让有志写作者少走弯路。牛毛细雨,润物无声,长成大树还是小苗,靠你们自己。

69

网络文学是湖南菜,劲辣火爆,但肠胃不好的,吃了拉肚子。

报告文学是鲁菜,看起来排场,鲍鱼海参吃多了痛风。

心灵鸡汤文是苏州菜,看起来精致美观,吃起来却甜得齁人。

网络文学重视色香味,追求阅读快感,像辣条,没营养,大家爱吃。

70

问:怎样才能写好小说。

答:如做火锅一样,一要食材新鲜、二要品种丰富、三要底料正宗,然后按自己的口味调蘸料。写小说一要题材新鲜、二要细节丰富、三要主题深刻,然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讲述。

71

有观众留言让我讲讲怎样读书。我的看法,读书好比吃东西,口味要杂,川湘鲁粤,什么都尝尝。千万别盯着文学书读,正史野史,人文社科,推背麻衣都可以读。口味杂,也要挑,不是什么垃圾食品都吃,哪怕吃臭豆腐,也要找最正宗的那家。网络文学、报告文学、类型小说、心灵鸡汤,要读就读这类里最好的。比如网络文学里的酒徒,武侠里的金庸,鸡汤里的林清玄。

72

问:能讲讲作家和编辑的关系吗?

答:作家是厨师,有的擅长川菜,有的擅长粤菜,有的擅长白案,有的专攻西点。无论是做满汉全席,还是专攻点心,在你这个领域里做到出类拔萃,江湖都会有你一席之地。就怕样样通,样样松。编辑是挑剔的食客,每个食客都会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喜辣,有的爱麻,有的偏清淡,有的好刺激。你烧一手好湖南菜,却端给看到辣就怕的广东客,怨不得食客。

73

问:那主编是什么呢?

答:好的主编是美食家,天天吃,吃多了自然就有了经验,他知道全国最好吃的小笼包用什么面,什么馅,什么工艺。看一眼,吃一小口,就知道你做的小笼包和最好吃的小笼包差距在哪里,他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你让他下厨去做,他可能连馒头都不会做。

74

问:编辑只爱吃湖南菜怎么办?

答:编辑口味单一不怕,口味单一的编辑,往往都是厉害的编辑。主编口味包容,刊物就会丰富,先锋的、传统的、纯文学和类型文学,只要好,都会被接受。主编口味单一也没问题,那就开特色店,店里只卖红烧猪脚,几十年坚持下来,开成全国最好的红烧猪脚店,也很牛。

75

问:你们《作品》提倡真文学,能具体讲讲这个真字吗?

答:能。这个真,我认为,有六重境界,我称之为六个真吧。

第一个真,真诚。

真诚往往被今天的写作者忽视,于是从一开始就走上死路,一辈子摸不到文学门槛。孔子说,修辞立其诚,写作者首先要有敬畏之心,知道我们写下来的每一个文字,都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有了敬畏之心,才不至于乱写。古人讲正心。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写一辈子都是小白。

第二个真,真情。

我们常说,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感而发。道理谁都懂,可一坐在电脑前就忘得一干二净,写的都是假情感,是连自己都不信。现在的学生作文,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上都是在教学生写假情感。如果做不到情感的真,你就永远打不过白银局。过不了白银局,就不能称之为写作。

第三个真,求真。

到了这一阶段,写作者要有勇气去伪求真,去发现我们社会、文化、人心的真相。努力用文字去追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到这一步,你已经可以称之为作家了。求真需要的是勇气,而是否能求到真,则需要智慧。力有不逮,只能望着不朽星钻而兴叹。

第四个真,真实。

我说的,是一个时代最主要的真实。好的作家,往往能透过纷繁的时代镜相,直呈时代最主要的真实。

第五个真,真理。

追求真理并发现真理。这一类作家,眼光如炬,穿透千年世相和复杂人心,却又能一语中的,直呈事物与人心的本质。如鲁迅对历史和国民性的批判。卡夫卡人现代人变异的发现。他们的作品,思想,能经受时间检验,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第六个真,返朴归真。

这一类作家,阅历惊人丰富,思想博大辽阔,而人生际遇跌宕起伏,忽而位极人臣,忽而命悬一线,忽而富可敌国,忽而穷愁辽倒。他们本就是天纵奇才,又被上天故意折磨,他们在一系列的煅造中从不失赤子之心,返朴归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的如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国外的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这些人的文章,是人类万古的精神财富,他们在塑造者我们后来的人。文章万古,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76

短篇小说如古琴,重在“远”、“静”二字。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渔舟唱晚,秋夜虫鸣。人情世态之复杂,哲学宗教之至理,皆在“远”“静”二字中得之。

中篇小说如琵琶,重在“繁”、“复”二字。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夕阳萧鼓,汉宫秋月。叙事结构之繁杂,人生百态之幽微,皆靠“繁”“复”二字来经营。

77

小说,特别是现实主义小说,多是由问题推动的.

细察我们的写作,无非是写作者意识到、或者发现了某些“问题”,

如鲁迅的“揭出病苦”,雪芹先生的“闺阁中历历有人”。

托翁的“复活”,陀翁的“罪以善作”……

社会问题,人心问题,审美问题,哲学问题,纯艺术问题

诸多问题萦绕于心,我们才有了写的冲动。

78

哲学家直接建筑哲学,杂文家直接端出观点。

小说家不直接探讨问题,小说家如同化学家一样,在做实验。

他拐个弯,创作出特定环境,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

观察人物反应,借由人物来回应萦绕于心的问题。

79

托翁的《复活》中,贵族青年涅赫留朵夫面临的问题是,作为陪审团一员,将要受审的女犯玛丝洛娃是他青年时曾诱奸的女子。

整部《复活》的叙事动力,就是涅赫留朵夫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

《绝命毒师》中,老实的化学老师沃尔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死前想挣一笔钱留给家人,怎么挣快钱,这是他遇到的问题。他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自己的化学专长制毒,制出毒后,他遇到了第二个问题,如何销售……如何将犯罪所得洗白,一个问题带出另一个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层出不穷。

80

解决问题是小说叙事的发动机。什么样的体量,配什么样的发动机。

长篇小说要解决众多问题,得配多台发动机。中篇小说要启动十足的马力才会元气淋漓。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一直在主动解决问题,钓到大鱼,经过两天两夜与大鱼博斗,终于将大鱼拉回岸边,哪怕拉回一架鱼骨。

海明威的发动机马力十足。

81

短篇小说发动机启动后,油门要给到最小。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遇到的问题是穿长衫,却只能站着喝酒。

他若主动解决问题,努力成为坐着喝酒的人,则要做成中篇小说。

孔乙己一直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后来只是爬来喝酒,然后是: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的短篇经典《在酒楼上》,“我”与吕纬甫意外相逢,只是各自诉说一番过往,没有做任何解决问题的事,两人“就在门口分别”了。

若是新手,必然要因此演绎出一段相逢后的故事来。

82

您会说主动解决问题的短篇多如牛毛,比如《项链》。

在莫泊桑的《项链》中,玛蒂尔德的问题是,为了虚荣,将借来的项链弄丢了,于是一家人,做出了一连串的解决方案,为此穷了十年才还清因此欠下的债。

问题是,她主动解决的问题,却是伪问题。

她弄丢的,是串不值钱的项链。

故,这个小说,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83

写小说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叙述的冒险。不知道在下一分钟会出现一些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更多的时候,不是作者在掌握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而是那些人物,那些未知的事情牵着作者的想象飞。一切都像是在做梦。停下了在键盘上的敲打,梦也就醒了过来。突然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小说,为什么有人这样写,有人那样写,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早一分钟坐在电脑前和晚一分钟坐在电脑前,笔下出现的世界就可能完全改变。这种未知的写作更加充满了趣味。

84

王家卫的电影有些像残雪的小说。

85

痴迷,痴迷,由痴于迷。许多痴人终其一生,遇迷津而不得渡。《无色界》写的是痴人于迷津寻找渡口的故事。是我们的精神苦旅,是由痴入空的过程。

佛家说,人心有五毒:贪、嗔、痴、慢、疑。

痴是毒,也是药。每个人都有痴心。有痴心,人类才会进步,有痴心的人,大约也坏不到哪里去。瓷痴一辈子痴,晚年终于证得了空。落难的建文若再没了个痴字,如何度过那寒荒的长夜?而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一个痴字。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却又实实在在经历着由痴入迷由迷入空的过程。这是因为,我们面临着肉体死亡这道坎。人死万事空。再深的痴,临了也只有徒唤奈何。于是,晚年的建文会写下“沦落江湖四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的感慨。

86文学在我这里,只是一个表达的工具。一句话,我的写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87

科幻也好,现实主义也好,现代后现代,只要是文学,处理的无非都是人的问题,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人与宇宙关系的问题。

88

歌德说:艺术有制定权,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

制定美,就是创造美,是由无到有,自行制定规则。歌德所强调的,其实就是“新”。对于创新与艺术的关系,本来是常识问题,任何失去了创新精神,或者说没有独创价值的艺术品,都不能称之为真的艺术品。纵观东西艺术史,那些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无不以制定新的审美模范,创造新的图式而立于文明长河。常识不用讨论。在中国,却是个大问题,且争论了许多年,依然是本烂账。为何?中国是重视传统的国度,在世界范围内,无不把“创新”当着艺术存在的第一法理,失去创新就不能称其为艺术,而在中国,创新之前却还有另一个词:传承。不是说不要传承,或者传承不好。但传承不是目的,是手段。将传承看得过于神圣,甚至成了目的,以至其地位高于创新,就成了大问题。

89

我过去写作更看重记录,将成为时代书记员当成写作目标。我希望未来的读者,能从我的作品中,读到前辈们的生活,读到他们的困境与忧患,奋斗与挣扎。

当然,也有发现。记录者的眼光,本就是发现的眼光。

又觉得不够。

我想记录正在进行的生活。世界的变化,却让我不知从何记起。或可以说,现实的纷繁复杂,超出了作家的想象力。或可以说,面对生活,如雾里看花,看不清真相与本质。

许多事物,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写作者不知其所以然,自然是糊涂虫,记下的,也是一本糊涂账。但我依然在写,就当是糊涂虫眼中的世界,他或许自以为看清了世界,或许,自知看不清,却愿如那挑战风车的骑士。在某些人眼里,他是可笑的。但他认为理当如此。他是理想主义者,更是现实主义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90

我们都知道反媚俗,殊不知媚雅更值得警惕。

91

我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的人生是悲剧的生存,曾有过不甘认命的反抗,多以失败告终。

我的小说,大体是悲观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涉及两个字:恐惧。所有的写作努力,都在做这件事: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这大抵与安全感缺失有关。与成长经历有关。与我对社会与人性的思考有关。

92

一般来说,作家创作谈,是不太愿意谈构思过程或者方法的。关于《如果末日无期》,不同的约稿,创作谈,王顾左右而言他谈得实在太多,只好说点实在话。整部书,无非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假设,诸如脱离肉身永生不老,诸如坠入虚拟世界为所欲为成为世间万物大主宰,诸如在时间轮回中活过了前世今生与来世,我让小说中的人物在人类梦想的未来世界里生活一场、经历一番,最后回到现实。这设计,不过是借鉴了《红楼梦》那“自叹无材补天的顽石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走一趟,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大结构。只是,顽石不再是那多情公子,而神仙下凡的故事,也披上了虚拟现实的科学外衣,由梦入幻的幻境,变成了科幻之境。

93

问:能不能谈谈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有人说,内容即形式,有人说,形式即内容。在我看来,内容就是我们这个人,形式就是我们穿的衣服。给自己挑一件合适的衣服,就是为内容找到合适的形式。就好比一个人,参加不同的活动,要穿不同的衣服。穿燕尾服和三五老友在大排档喝二两,穿短裤趿拖鞋参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式,显然都不妥当。人还是那个人,衣服还是那几件衣服,内容没有搭上合适的形式,就会出问题。

94

问:小说散文各种不同的文体,该注重什么?

答:我从来不太在意所写下的是小说,还是什么别的玩意。我把它们统称为文章。写文章,当然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因此表达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为想表达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形式,再用舒服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文学。诗,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莫不如是。常听人谈文学,云山雾罩,看上去特高深。我看了听了头就大。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一种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一种能力。

95

谢有顺说:笔墨当中胸襟中来。

这句话很好。

我想说:笔墨当从情怀中来。

96

我写不来你们,也写不来他们,我写的是我熟悉的生活,这是我的局限,也是我的幸运。

97

人到中年,变得豁达了,却也悲观了,这对写作来说不是好事。年轻的时候,比现在自信得多,也能写,半天一个短篇,三天一部中篇,是常有的事。这几年,越写越慢,越写越害怕,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速朽,没有意义,浪费纸张。何苦来哉。

98

在同事眼中,我可能是猴子派来的逗逼。什么都不在意,是个乐天派。但内心,却是结了茧。五十岁的人了,谁还把痛苦写在脸上啊。经历过的事多了,心里藏着的秘密与痛楚也多了,就会有想找人说话的愿望。不说会疯掉。可谁会听你说呢?就算有人听你说你会什么都同他说吗?于是就写。写作的时候,想象着,对面坐了这世界上最理想的倾听者,他什么话都不说,他是那样理解你,尊重你,那么有耐心,听你唠叨,你的苦恼,你的悲伤,你的困惑,你的发现,你的悔恨,你的自责,你的罪恶,你的伟大……你把自己真实地交给他,你是那样信任他。

99

这一句不是凑数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00

不要急,慢慢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