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就能拐走的人才配叫真爱!

yee君说——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别人我不知道,但断桥边姓白的那条小蛇肯定相信。所以人家才敢盗取仙草水漫金山。捋着刘海姓纳兰的那小子肯定也信,不然也不会成天嚷嚷着“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可一见钟情毕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在追求这东西的路上无数人终其一生也未得一见。我没有容若的才气,更没白蛇的法力,所以我只能选择——相信科学。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穿过一个嘈杂拥挤的房间时,目光正巧锁定于一人身上,而他也恰好看着你,那一瞬间你仿佛感觉到了灵魂的交流。这场面似乎像是一部动人的爱情电影,世界在此刻静止,周遭画面犹如留白,唯你二人久久对视。

当然,怎么可能每一次眼神交流都能让你心潮翻涌,这只不过是我们日常交流所必不可少却又普普通通的一部分。每当和人交流谈话时,我们都可以从对方的目光中读出一些信息,就比如说,街上遇到的陌生人如果故意回避而不与你产生眼神接触,就会让你有一种疏离感。

这些都是我们日积月累亲身体会出的经验之谈。而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已经为此研究了几十年,他们发现了更多关于眼神交流的魔力,包括眼睛带给了我们什么以及我们怎样在眼神交流中读出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举一个例子,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双凝视我们的眼睛往往可以牢牢地抓住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视线内其他场景虚化,眼中除了对方之外空无一物。并且,当我们意识到正在与别人对视时会立即引起一系列的大脑活动。从而会让我们更容易意识到别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反过来这也让我们更加自觉。

如果你曾在动物园和猴子、猿猴“深情”对视过,那么你或许曾强烈的注意到:他们在从自己的角度对你进行了解和审视。事实上,就算看着一幅肖像画也能让你感觉正在被审视,并引发一系列与社会认知相关的大脑活动——思考你与对方内心深处对彼此的看法。

没什么可奇怪的,知道你自己是另一个对象意识中的客体会让你的注意力高度分散。日本最新有这样一项研究,志愿者们要一边盯着视频中的人脸,以便完成一项动、名词匹配的单词挑战(比如听见“牛奶”就要说“喝”)。这时出现了值得之一的一点,当视频中的人脸仿佛和志愿者产生眼神交流时,志愿者在挑战上就会显得更吃力(但只对比较复杂的名词)。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眼神交流,即使是与视频中陌生人的交流,也让志愿者疲于应对。

类似的研究还发现,凝视他人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记忆(在短时间内记住并使用信息的能力)、想象力和精神控制力。其实你早就亲身体会过这些影响,对吗?你曾试图挪开自己与他人对视的目光,来让自己更专注于自己正在说的话。一些心理学家甚至建议可以在提问儿童时把目光挪开,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儿童回答问题。

1

过多的眼神交流会让人感到不适,目不转睛的盯着别人会让人心里发毛汗毛倒立。

研究还表明,眼神交流不光让我们大脑活动加速,还会影响我们对与我们对视者的感知。例如,我们通常感觉与我们对视多的人更聪明,更认真负责并且更加真诚(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是这样认为),我们更倾向于相信这类人所说的话。

当然,过多的眼神交流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目不转睛的盯着则会让人毛骨悚然。在一家科学博物馆的研究中表明,心理学家正试图寻找最佳的对视时长。他们的结论是,平均来讲,对视三秒为宜(而且没人喜欢对视时间超过9秒)。

另一个记录下来的效果还能解释为什么横跨一整个房间的对视会更让人觉得有吸引力。一个最近的研究发现互相对视能让双方有一种融合感。我们会认为与我们对视的陌生人在性格和外貌上和我们相像,也许,在适当的时间,当其身边他人都在忙着谈笑风声,你却觉得只有和你静静对视的人才处在一个世界。

眼神交流的化学反应远不止于此,你应该选择更接近对方一点,你和与你对视者将感受到眼神交流仿佛把你们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就叫做“瞳孔模仿”或“瞳孔传染”。——也就是你和对视者的瞳孔是怎样同步放大或缩小。这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潜意识的社会模仿,一种眼神的浪漫舞蹈。

但是最近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仅仅是对另一个人眼睛亮度变化的反应。

2

当你直视别人的眼睛时,不要总以为那是他们的瞳孔在向你传递信息。

这并不代表瞳孔变化一定没有心理层面的意义。事实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就已经研究过,当我们被智力、情感、审美、或性兴趣刺激到时,瞳孔是如何变化的。这就引发了一场争论:瞳孔变大的面孔会被旁观者认定更有吸引力。至少有些研究表明了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处理他人瞳孔的扩张。

不管怎样,在这项研究之前的几个世纪,人们肯定认为瞳孔扩大是有吸引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女性甚至使用植物提取物来故意扩大瞳孔,以使自己更有魅力。

但是当你注视着着另一个人的眼睛,不要只认为这是他们的瞳孔在给你发信息。最近的其他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从眼部肌肉中读出复杂的情绪——也就是眯眼睛还是睁眼睛。例如,当厌恶这样的情绪使我们眯起眼睛时,这种“眼神”就像面部表情一样——会向他人发出表达厌恶的信号。

另一个重要的眼部特征是角膜缘环:虹膜周围的黑眼圈。最近的证据表明,这些边缘环在更年轻、更健康的人群中更常见,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也知道这一点,比如,寻找短期恋情的异性恋女性认为,拥有更明显边缘环的男性更健康、更有吸引力。

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关于眼睛是心灵之窗这句古老的格言,十分有道理。事实上,凝视别人的眼睛有一种难以置信的魔力。有人说我们的眼睛是我们大脑中唯一直接面对世界的部分。

当你看着另一个人的眼睛,然后,就想:这也许是你最接近“触碰大脑”——或者触碰灵魂的行为了,如果你想让这些事情更有诗意的话。如果关系亲密无间的话,你大可以把灯光调暗,盯着那个人看10分钟,你会发现奇妙的事情发生,也许比你以前经历过的更奇妙。

——END——

原文标题:Why meeting anothers gaze is so powerfu

原文链接: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90108-why-meeting-anothers-gaze-is-so-powerful

译者:Yeeyh

编辑:航航严重吃土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