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凌晨三点还在打游戏,父亲仅用一件事,就改变了孩子!绝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近期一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
。
“这个好,说再多都不如亲自体验。”
“哎,生活挺残酷的,他爸这种教育方式也是很直接,比打一顿有用多了。”
好的教育,要走心!
“还不睡吗?”
凌晨三点多,杭州的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
没想到,走进房间一看,儿子竟然在玩游戏。
看到凌晨三点还在打游戏的儿子,父亲并没有大发雷霆。
他平静地和儿子说:“我带你去个地方吧。”
于是父子俩来到了一个菜市场。
凌晨四点的天还是灰蒙蒙的,但菜市场却早已经灯火通明。
有人带着头灯为自己卖的菜照亮,有人手上不停地忙着整理摊位,也有人站着不断招呼着来往的行人...
父亲带着儿子走在菜市场中,他问儿子:“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睡觉吗?”
儿子看着凌晨就在忙碌的人们,低声回答:“为了生活,为了赚钱。”
父亲再次问道:“那你呢?”
看过那些为了生活奔波的人,想睡觉却不能睡,儿子直言自己做错了。
要知道,真正有用的教育方式,是走心的。
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够做出相应的改变。
父母要想依靠打骂、强制要求孩子做出改变,其实是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
暴力教育不可取
今年6月份,黑龙江一个小男孩,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爸爸打了。
打的还是头部。
因为儿子成绩太差,爸爸一气之下,就狠狠地打了一下孩子的头。
可没想到,就是这愤怒的一打,严重损伤了孩子的大脑,以至于引发癫痫,孩子变得痴痴呆呆。
一家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得知结果后孩子妈妈直接在走廊里掩面痛哭。
孩子爸爸看着孩子呆滞的模样,也十分后悔自己的举动。
家长一时冲动,打了孩子。
原本想着教训孩子一顿,能让孩子变得更上进一点,可这回孩子只能休学在家,接受治疗。
家长打孩子,是发泄了脾气,可孩子也被打毁了。
学习对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健康更重要啊。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愤怒之下,往往不会考虑后果。
情绪来了,打骂都是常事。
可教育孩子,依靠暴力手段是没用的。
教育专家说过: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暴力教育,是非常极端的教育方式。
一旦家长无法掌控情绪,那么极端的教育手段,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
教育孩子有更科学的方式方法
其实,家长引导孩子变得更好的方法有很多。
真的不需要采用打骂那样的极端手段。
钟南山院士,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逃课,是学校里老师最头疼的那类学生。
可即便他再顽劣,他的父母也没想过要打他、骂他。
而是非常耐心地引导他,鼓励他。
有一次考试,他考得成绩还不错,比以往好很多。
妈妈知道后立即鼓励他说:
“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因为知道钟南山那时候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妈妈就趁着这个机会对他说:
“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五名,我就奖励你一辆自行车。”
妈妈的信任以及鼓励,无疑给小时候的钟南山很大的动力。
从那时起,他不再逃课,而是开始认真学习。
后来在接受采访中,钟南山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表示那时候妈妈的赞美,让他有了自尊心,也知道原来自己也是有亮点的,可以变的更好的。
很多家长头疼孩子的学习问题,见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学习成绩不高,便会给孩子施压,试图强制要求孩子改变。
但实际上,真正起到引导作用的教育,不是暴力,也不是逼迫。
真正有用的教育,是鼓励,是理解,是耐心。
只有家长相信孩子能够变得更好,孩子才会有动力,去好好学习,成为更优秀的人。
心理学家张怡筠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教育,不是教训
虽然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千壤之别。
教育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孩子变好,而教训表达出来的内容往往伴随着恼怒与责怪。
就拿孩子不爱学习,沉迷手机游戏这件事来说。
文章开头的父亲,是平静地带着孩子参观菜市场,让孩子亲眼看看他打游戏浪费的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有的家长则是愤怒地没收孩子手机,对孩子进行一顿责骂,从而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父母则是又生气又担心。
无法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温和的还是强势的,其实都是失败的。
那些能让孩子听进去,并愿意为此做出改变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
要想孩子越来越优秀,父母就一定要用心教育孩子。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教育行为的本质是出于对他们的爱。
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想要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的伙伴。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教进孩子的心里,孩子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认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