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思考】如何让“空巢青年”不“空心”

导读

青年这个群体的意义不仅仅之于国家、社会、家庭,更关系着整个历史的走向,经济政治的发展,这个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少年强则国强,会将目光投向毕业季、就业率,会将目光转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却往往在情感方面鲜有关注青年这个群体。“空巢青年”的出现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可圈可点可触摸的真实存在,这个群体也需要社会的关注理解和关怀,不仅需要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孤独感,更要让他们走出空巢的心理,这是国家社稷、经济发展之必须,更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之体现。

商学院17国贸一本一班 彭芳婷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居住,面临着住所、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部分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即使如此,多数“空巢青年”仍不愿离开一线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中的“空巢青年”不断增多,一线城市的“空巢青年”更是随处可见。如何解决“空巢青年”的心理问题,让“空巢青年”不“空心”,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纠正心理偏差,“空巢青年”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路径在于纠正“空巢青年”的心理偏差。首先,“空巢青年”应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空巢青年”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自身压力,比如参加活动、聚会等。通过参加活动缓解压力,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

其次,“空巢青年”要对“空巢”现状形成正确心理认知。一些“空巢青年”往往以非理性的视角看待“空巢”现象。“空巢青年”应积极主动改变心理认知,将自己的“空巢”现状视为成长成熟的标志,将“空巢”过程中的孤单和寂寞转化成为人生财富。“空巢青年”不能悲观厌世,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增强信心,将艰难处境转化成前进动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空巢青年”要发挥自我能动性。“空巢青年”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集体活动和社会组织中,比如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此外,“空巢青年”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丰富自我,要进一步增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增强在大城市生存的“筹码”。

优化居住空间,拉近“空巢青年”交往距离

“空巢青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居住环境不佳,“空巢青年”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市中独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

要优化“空巢青年”居住空间,拉近他们的交往距离。在社区和公寓,要充分保障“租售同权”,确保“空巢青年”租赁房屋能够享受到与购买房屋同等的待遇。社区的相应配套服务要一应俱全,积极为“空巢青年”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其在出租屋内也能感受到归属感。

要科学合理设计租赁公寓。大城市中租房的人数较多,企业在设计房屋时应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利益,尊崇“小空间、大生活”的设计理念,设计集中式公寓,并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确保房屋价格合理、空间合理、配套合理,方便“空巢青年”租赁房屋。此外,在房屋设计时应考虑到“空巢青年”自身情况,适当增设公共晾晒空间、公共厨房、公共休闲场所等,通过这些人性化设计拉近“空巢青年”之间的交往距离。

要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及周边商铺应结合“空巢青年”特点,组织开展社区交友活动,拉近“空巢青年”之间的距离,给“空巢青年”创造更多交往机会。社区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动邀请“空巢青年”参与其中,让“空巢青年”在大城市中也能感受到源自邻居的关爱,能够享受到温馨、快乐的社区生活,进一步增强“空巢青年”归属感。

营造温暖社会氛围,加强对“空巢青年”的包容呵护

当前,一些人给“空巢青年”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空巢青年”视为边缘人群,更错误地认为“空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如果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巢青年”,长此以往,会导致“空巢青年”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就要加强对“空巢青年”的包容与呵护,让“空巢青年”真正感受到源自社会的关爱。一方面,要消除一些人对“空巢青年”的偏见。要营造温暖社会氛围,积极传播正能量,缓解“空巢青年”的心理和生存压力,让“空巢青年”真正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另一方面,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友善,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关爱“空巢青年”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单纯依赖文字和语言表达,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到实处,给予“空巢青年”关爱,才能让社会公众切实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工作单位要换位思考,加强对“空巢青年”的人性关怀

对于“空巢青年”而言,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就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单位领导和同事也就成为了“空巢青年”最亲密的人。单位要换位思考,加强对“空巢青年”的人性关怀,尽可能理解“空巢青年”的行为和情绪,缓解“空巢青年”的心理压力。

单位领导应关注“空巢青年”生活。单位领导应对员工是否属于“空巢青年”进行判断,确定“空巢青年”员工后给予相应的关怀,要经常与“空巢青年”进行沟通,解决“空巢青年”的困难和疑惑。单位领导在帮助“空巢青年”时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同事应给予“空巢青年”适当的理解和帮助。在长期孤独的生活状态下,“空巢青年”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同事应换位思考,对“空巢青年”要多理解、多包容,多与“空巢青年”进行沟通,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同事可以帮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让“空巢青年”能够有条件回家探望亲属。

单位应多组织交友活动。借助周末时间,单位应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尽量减少“空巢青年”的孤独感。让“空巢青年”和同事一起,利用文体活动丰富生活,这也有助于单位同事之间的和睦相处。

加大扶持力度,优化“空巢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政府是帮助“空巢青年”最重要的主体,要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空巢青年”最实际的帮助。当前,政府应针对“空巢青年”群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空巢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要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应。对于“空巢青年”而言,最大的压力就源自住房,多数“空巢青年”经济条件拮据,承担高昂的租房费用经济压力较大。政府应针对“空巢青年”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相应的房租费用,减轻“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

其次,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组织“空巢青年”专场招聘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空巢青年”就业难题。此外,也应采取以创业替代就业的方法,积极鼓励“空巢青年”创业,为“空巢青年”提供创业指导,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缓解“空巢青年”在大城市中的就业压力。

最后,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政府应根据“空巢青年”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通过财政拨款、奖励等方式给予“空巢青年”一定的补助。可以提供专项贷款业务,解“空巢青年”燃眉之急,让“空巢青年”在城市中安稳发展。

读者感言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路径在于纠正“空巢青年”的心理偏差。空巢青年”应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空巢青年”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自身压力,比如参加活动、聚会等。通过参加活动缓解压力,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

经管 15会计学1班  何文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各式各样新颖的通信工具层出不穷,为“空巢青年”摆脱心灵孤寂、建立同伴群体、获得社会资源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要发挥政府的引导,社会的关怀,和个人的自我认识和提升,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全方位的结合,才能让“空巢青年”不“空心”,找到自我价值的归宿,找到心灵的归宿。

15会计学2班专升本张婷

不能否认的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人面临着十分大的挑战,并且伴随着巨大的机遇。但是,一线城市又是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地方,对成功的渴望使人内心更是轻浮和急切。因此,作为年轻人,应该学会沉淀自己的内心,给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时间,并且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放弃,这样也会过得充实,内心也能收获满足感

经济管理学院 15会计职本 李兴昌

随着就业的困难度提升,物价的上涨以及竞争愈演愈烈,青年人的社会压力正在无形增大,心理治疗的需求也扩大了。空巢青年为了生活漂泊异地;因为工作的辛苦而不愿意参加其他社交,一到休息就把自己关在家中;陌生的环境,更不愿意与人交谈过多,索性沉默。更因工资与预期的差距,因此,生活的动力越来越不足。这不仅仅需要社会提供解决措施,还需青年们自己敞开心怀。

经管 15财管1班邬玲洁

年轻人的'空巢'可以视为是一种心态的坚持与抉择的把握。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空巢”是他们生活必经的一个阶段。这群为了梦想而漂泊的年轻人,为使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选择了这条看似孤单的路。他们在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而奋斗的同时,也给大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在此期间,空巢青年真正的困难并不完全在于生活,而是面对现实复杂的社会,如何放平心态?如何针对环境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社会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撑,帮助他们广交朋友,把身心融入到社会,让他们“空巢”而不空心。

经管15会计2班吴秋艳

少年为了实现理想背井离乡,独自打拼就成为了“空巢”少年,对于空巢少年来说最难克服的就是孤独。但是孤独也是一种历练。对于刚开始学会独立的青年人来说,孤独其实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历练,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这种人生状态,而是要对自己、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定位与判断,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在大城市做空巢青年,还是回小城市小富即安,青年期都是用来奋斗的,在缘分和机遇没有到来的时候,慎独而不放弃努力,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努力的自己。

经管院 16工商企业管理1班 杨琳

本期小编:胡素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