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古语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不是懦弱;宽容,不是低贱。何为修身的首等要务?是善良。宽容就是向善。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论语》
孔圣人告诉我们,宽容可以作为一个人毕生信奉的信条。对身边的人宽容、宽恕,不强人所难,更不要给旁人造成伤害。大度、包容、宽容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
宽容可以让人们生活过得更美好!
1
行善者,必宽容
宽容,并非懦弱。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平叛有功,官升任二品大员。
按常理,他的官轿也应从蓝呢轿换成绿呢轿,以彰显身份。曾国藩感觉没必要,也不愿意张扬,于是没让仆人换。
结果,一次出门在窄巷中,遇到了一顶绿呢轿。绿呢轿见对面是个蓝呢轿竟然不让路,顿时恼怒。
仆人气势汹汹的冲上去,将曾国藩拖出来。绿呢轿的轿帘也掀开了,轿中高官想看看谁这么大胆,敢挡他的道。
乍一看,竟然是曾国藩。那人连忙滚下轿子,跪倒在曾国藩面前,不停地磕头,连声说“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虽然刚刚受到了侮辱,但曾国藩并没有生气,将那位官员扶起来,安慰说不必把此事放心上,他不会计较的。
宽容,并非懦弱。曾国藩的忍让,不是怕,而是不愿意为小事争执伤了和气、又浪费了时间。自己没受到损伤,让他三尺又何妨?宽容之人,必是行善者,拥有顶级智慧,大智若愚。
宽容是一缕阳光,能照亮人们心中的黑暗;宽容是一提清水,能抹去人们满腔的愤怒。
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2
宽容聚人气,事业稳如山
宽容能聚人气。
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晚晴同时期的重臣,二人合称“曾左”。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汉人,但清朝统治者是满人,虽说满汉一家亲,但人心隔肚皮。
朝廷对曾国藩采取制衡之术,破格提拔曾国藩身边的人,让他的行动有所牵制。左宗棠就是其中一位。
曾国藩是左宗棠的老师,但是左宗棠为人心高气傲,从来不把这位老师和长辈放在眼里,不管是私下里还是朝堂上,总是出言不逊。
曾国藩对于左宗棠的傲慢诋毁从来不放在心上,背后也没有说过左宗棠的一句不是。宽容至此,身边的追随者更加死心塌地,更多的人也慕名而来。
一次左宗棠问身边的侍从,“为什么别人都说'曾左’而不说'左曾’呢?”
身边的侍从回答道:“因为曾公眼里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没有曾公。”
左宗棠听后沉思良久,终于认识到自己和曾国藩之间的差距在胸怀上,连身边的随从都认为曾国藩度量宽宏,更何况其他人呢?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就能赢得多少人;气度有多广,就能取得多少成就。
曾国藩胸怀宽广到可以容纳自己的政敌,所以最终也凭自己的度量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包括左宗棠,成为“一代完人”。
3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宽容是对自己负责。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事情,每个人都一样,即使是曾国藩这样的完人也不例外。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些经历。
曾国藩曾经给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写信,其中说到自己此生中最难堪、最难以忘怀的四件事。
第一件:道光十二年乡试,考试的时候被考官当着众考生的面责骂,说文章写得文理不通,秀才也没考上;
第二件:咸丰年间,曾国藩已经是翰林,为了向咸丰说清楚情况,自己作了一幅画辅助说明,但是这画实在不堪入目,丑陋至极,满朝文武无不嘲笑;
第三件:曾国藩初次带兵打仗,在岳州靖港战败,遭受了巨大打击,要跳水自杀殉国。被幕僚救起后,狼狈逃回高峰寺,却遭到了江西全省官绅的嘲笑和鄙夷;
第四件:曾国藩带兵在九江兵败,坐船被俘,后来在其他将领的保护下逃到江西;第二年被困在江西南昌,江西的官绅们个个幸灾乐祸。
这事儿虽然难以忘怀,但等曾国藩真正身居高位时,却没有对这些人进行打击报复,反而提拔了其中一些人。
如果一直将仇恨记在心里,自己的人生也就只剩下仇恨,没有快乐,更别提幸福。
我们常说:知道容易做到难。但是上天只会奖励做到的人。宽容不仅对他人大有裨益,对自己也是极度负责的表现。
宽容是治愈伤害的良药,如果心里一直想着生活的不如意,生活也没什么乐趣可言,人生的追求和价值都变得无关紧要,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对自己不负责吗?
宽容生活中的不如意,才能从中走出来,重新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心宽,人生才能有广阔天地;心宽,人才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