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秉向上姿态,破舒适藩篱/唐子涵(编辑亚静)
秉向上姿态,破舒适籓篱
文/唐子涵
鲁迅先生曾一语道破何为积极的人生状态: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时代如山,绵亘出现世的伟力,也为当代青年创造了优渥的生活与物质条件。
然而,当物质得以暂时满足时,社会却出现了享乐主义的铁杆拥趸,处处充斥着“满足”与“舒适”的字眼,令人不寒而栗,针对此种现象,我认为当代青年当以正确的观点认识满足,时刻保持向上的姿态,打破舒适圈的藩篱。
回望先辈们走过的历程,无数历史人物已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向上与前进的状态当何是: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当大多数人们满足于温饱,亦有先进者如仓颉之辈,造文字,创书契,“始造结绳之政”,先辈的智慧如同刺破阴霾的紫电青霜,照亮未来的向阳骄火,其精神力量更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如近代的文化巨擎,向上的状态一如季羨林深耕吐火罗文时的钻研,梁启超冰鉴灼灼的魄力,叶嘉莹奔走半生,跨越海外传播古典诗词的定力。这些文化大家哪怕已经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却依然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其向上的状态之下,有向上拔节的苦,亦有向下扎根的痛。
先辈于历史深处遗留的精神财富,无疑是对我辈的抛问:身处不用为了温饱而奔走发愁的年代,我们能就此满足于此,困宥在舒适圈中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揆清现实,我们可侧耳倾听时代幕布下的絮语,当意识到前行的路并非一马平川。就经济而言,康师傅等素食产业陶醉满足于一时的品牌红利,却在几年之内遭受来自外卖行业的降维打击;传统制造业严重的“内卷”,满足于圈内简单的自我重复,殊不知,地摊与夜市中的烟火气早已悄然升起,大数据时代下的电子商业,走进了千家万户;更遑论科技领域对尖端技术的防控,早已不是靠着进出口便可轻松解决。“血案”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一个个传统行业从辉煌垄断到以惨败并购而收场,应为当代中国青年敲响警钟,满足于既得利益只会惨遭淘汰,只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才能立足于风起云涌的时代节点之上。
我们的国家如同在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有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唯愿当代青年皆可秉承向上姿态,绕过满足砥砺前行,打破舒适圈的籓篱,方可描绘出“雁引愁心去,山携好月来”的别样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