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八大辽构”中最古老的一座,古迹发烧友最后齐集的一块拼图

阁院寺·文殊殿

八大辽构的概念由梁思成带领的营造学社及日本学者发现、测绘并提出,指的是留存于世的八座辽代木结构建筑。当时指天津蓟州独乐寺山门、观音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天津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大雄宝殿,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这八座木结构宫殿统称“八大辽构”。

后来,广济寺三大士殿在解放前遭到拆除,善化寺普贤阁在大修过程中发现金代营造题记,被逐出“八大辽构”。巧合的是,又在宋辽交界地区发现两座“辽构”,分别是河北高碑店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涞源县阁院寺文殊殿,这样就又补齐了“八大辽构”。如今,发现的“辽构”已经不止八座,但我们仍然习惯以这个称谓形容辽代木构建筑的珍惜,“八大辽构”也成为古建爱好者要集齐的“神龙”。

此前,笔者已打卡了“八大辽构”中的六座,还剩下应县木塔和阁院寺未曾到访。借助此次国庆假期山西行的机会,将两座“辽构”一并纳入了路线规划里。10月3日,趁着雨水未降,天色阴沉,驱车来到涞源县阁院寺。尽管这座寺庙发现的晚,仅是第四批国保,但其在“八大辽构”里可能是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时间是辽应历十六年(966),是全国仅存的几座时间超过千年的木构之一。

阁院寺位于旧城鼓楼西侧城墙内,始建于东汉,唐代重修。现存主要建筑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其中藏经楼为两层歇山顶结构,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重修,这里不再赘述。文殊殿,属辽初官式建筑,平面近于正方形,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布瓦顶。在中国古建史上,它的减柱造、斗拱、窗棂、壁画、外沿彩绘及殿内原来的肉身像和院子东南角的古钟,是阁院寺的'七绝'。

文殊殿在斗拱处理上结构严谨,自然和谐,每一构件相互咬合,不留一丝缝隙,支撑力完全合乎力学原理。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画,因其用黄泥覆盖,得以长久保存至今。从泥坯脱落处露出的内容看,画面属佛教故事,画风保留有浓郁的唐代风格。在文殊殿正门,有两处历经千年风吹日晒至今仍保持完好的辽代棂花格子门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被称为木雕孤品。文殊殿前立有辽代八棱汉白玉经幢1座,殿东南钟楼基址上还存有辽天庆四年(1114)铸造的铁钟1口,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铁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