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最红时“消失”的女演员,做了36000个孩子的妈妈

作者 | 樊登读书 · 徐徐来

主播 | 樊登读书 · 夏涵

"

亲爱的书友们,晚上好~

欢迎来到樊登读书人物栏目——《群星》

品读群星闪耀 · 体验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今天出场的主人公,被称为东方的“朱丽亚·罗伯茨”。

她是风情万种的舞台剧演员,是正能量的公益女神。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演员 -孔维的人生故事~

"

孔维,你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

作为一名演员,她不靠热搜和舆论而存在。

但纵观整个娱乐圈,能担得起“真正的慈善家”的人很少,她是其中之一。

她曾是北京电影学院96级明星班的班长,一出道就惊艳演艺圈;

她曾因《太阳照常升起》亮相威尼斯红毯,成为那届电影节的“最美瞬间”;

她是《我的前半生》里老卓的前女友,《和平饭店》里大义凛然的女作家姚泓。

(《太阳照常升起》孔维剧照)

她曾在演艺生涯一片光明的时候,却突然从银幕上“消失”。

再见孔维,她是传梦公益的创始人,是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的慈善楷模。

诺奖得主黑塞在《悉达多》中说:

“大多数的人就像是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随风飘游、翻飞、荡漾,最后落到地上。

有少数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循着固定的轨道运行,任何风都吹不到他们那儿,在他们内心中,有他们自己的引导者和方向。”

从大荧幕到话剧舞台再到公益人,孔维一直忠于自己的内心。

她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不随波逐流,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轨迹。

1978年,孔维出生于贵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1996年,她成功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孔维就读的是著名的“96明星班”,这个班级出现了很多的一线影星。

而孔维,是那一届的班长。

( 孔维| 第一排右一)

凭借着出众的外貌和优异的成绩,她成为了崔新琴教授最器重的学生之一。

200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孔维就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选中,成为当时北京人艺建院50年来,招收的第一位北电学生。

2007年,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开始选角。

他敲定周韵、陈冲两大女主角之后,对第三大女主角的人选开始犯愁。

姜文当时想找的是:“一个像花一样的女孩,那种可以随时开放随时凋谢的花。”

周韵亲自推荐了孔维,看到她第一眼,团队就拍板了:“她就是那种花儿!”

(左图周韵、右图孔维)

电影一经上映,好评如潮。

同年,闯进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作为《太阳照常升起》女主之一,孔维一袭性感象牙白裙走上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

作为银幕新人的她,第一次现身红毯就抢走许多一线女星的风头。

她凭借独特的东方式美感笑征服了西方媒体,更是被意大利媒体誉为“东方的茱莉亚·罗伯茨”。

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孔维的电影邀约频至。

从贺岁大片《命运呼叫转移》,到中国首部时尚电影《时尚先生》,孔维都当仁不让地成为女主角。

即使后来投身公益,她也一直在舞台上发光发热,不断挑战自己。

她是经典话剧《雷雨》中的蘩漪,《如梦之梦》中“天仙阁”里的妈妈十里红。

(话剧《雷雨》剧照,孔维饰演蘩漪)

舞台上她永远那么风情万种,让人移不开目光。

孔维曾表示:“在话剧舞台上没有NG,那种尽情演绎的感觉会让人无法忘怀,如果你真的热爱表演,一定会对话剧上瘾。”

对于表演,孔维有自己的坚持和思考。

导演黑泽明说过一句话:

“请你们找到真正热爱的,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找到之后,请为这个重要的东西好好地努力。”

人永远回不到过去,只有不断凝望未来。

生命一定要有所热爱,才能为疲软的下半场注入勇气。

(话剧《北京人》剧照,孔维饰演曾思懿)

演技过硬,起点很高,风光无限。

很多影迷都在等着孔维的大红大紫,2012年她却突然“消失”在娱乐圈。

与此同时,在云贵高原最偏最远的大山深处,一个“女汉子公益人”的身影,却开始频频出没。

那就是孔维。

有人说,孔维是被公益事业耽误了星途的女演员;也有人说,孔维是在娱乐圈混不下去才选择做公益的。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孔维不予理会。

践行公益20多年,支撑她的是简单向善的初心。

时间回到2012年,孔维的故乡贵州出现了一则震惊全国的新闻:

毕节市5个留守儿童为了取暖,在垃圾箱里生火,最后因中毒丧失了生命。

“这个新闻像刺一样扎进我的眼睛,我哇哇地哭……”

时至今日,孔维还记得自己看到这条新闻时的感受。

和许多在外闯荡的年轻人一样,她也想尽力为家乡做一些事。

孔维,就这样走上了公益道路,且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至今。

她靠的不是一腔热忱,而是善良的初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维资助的这些孩子80%都是留守儿童。

每一次,孔维去到山里,孩子们就会冲上来把她团团围住。

有一个小女孩,妈妈很早就过世了。

小女孩说特别喜欢孔维,老师问她为什么喜欢?

她说:“因为孔老师跟我的妈妈长得一样漂亮。”

其实,她根本没见过妈妈。但是在孩子眼里,孔维就是妈妈的样子。

传梦公益成立以来,有甜有咸,有笑有泪。

但孔维始终相信:

“如果一个孩子童年时代被爱过,他就会记住爱的滋味,记住被爱的感觉,以后他就会主动去爱别人。”

孩子们的爱,是孔维幸福感的来源;孩子们的成长,则是她成就感的来源。

一路走来,孔维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

责任意味着很多时候,你必须单枪匹马面对一切,使出浑身力气,努力靠近理想的样子。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说:

“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开创美好的人生,第一步就应该拥有一个大得有点过头的理想。”

因为理想,才有热爱,因为热爱,才能全力以赴。

命运尽是变数,忠于自己的内心,才会给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可能。

孔维的身上,有着多重身份。

她是一名舞台剧演员,是一个公益人,也是一位母亲。

面对这几种身份的不断转换,孔维做的游刃有余。

她距离爆红,缺少几分野心,又将对演员的热爱,注入公益事业。

她的人生,注定踏入一条与明星截然不同的轨道。

在接受樊登读书专访时,当我们问到:

“如果再让你选择,你知道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你还会做这种选择吗?”

孔维坚定地说:

“如果再回去,我觉得我还会选。

因为我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我生活的土壤就是这样,我仍然会选择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

公益是漫长艰辛的付出,但她自己也收获了巨大的能量。

因为冻死的五个留守儿童,她带团队跋山涉水。

因为悬崖背后的十几所学校,她带去老师、维系开支,最困难时卡上只剩2万元,团队也走得仅剩两三个人。

因为这份坚持,她获得了一些企业的帮助,也赢得了留守儿童的心,被孩子们叫“孔妈妈”。

在演艺生涯巅峰时刻,孔维从风光无限到低调做公益。

她点亮了36000多名乡村孩子七彩的未来,让他们看见更美的世界,也展现了明星最美的一面。

在家庭生活中,孔维始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她即使工作再繁忙,都会挤出时间来学习。

孔维在采访中坦言:

“我要给儿子打造一个勤奋的妈妈形象。

他其实知道我很忙,但是孩子觉得父母的工作其实也挺舒服的,不用看书,不用学习。

所以我得告诉他,我有学习方面的需求,我要挤出时间去学习。”

她想让孩子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身体力行地做给孩子看。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道: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

我们当下的人生,是过去所有选择的后果。

韶光易逝,我们需要能源源不断给自己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

什么能够带来优雅和安静的力量?

大约就是,如孔维这般忠于理想、忠于内心、忠于选择地活着。

邦妮·韦尔在《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中写到,人们认为的最大遗憾就是:

“没有勇气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种只忠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生活。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忠于自己。

在以追逐名利著称的娱乐圈,孔维是难得的一股清流。

她是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女明星,也是站在山区里的孔妈妈。

她认为:“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光影留声,更在于关注现实,甚至改变现实。”

如今的她,就走在这条路上。

总有人愿意用赤忱的心和年轻的时光,去照亮别人的路。

点个「在看」,愿孔维和她的公益事业越来越好。

作者 | 徐徐来,保持沉默,继续飞行。

栏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徐徐来

音乐 | 石頭Piano - 你不要担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