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我认为老年人如何选择,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本人的需求来进行。

1、老年人老伴去世,自己过日子。那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老年人丧偶,如果年龄在50左右,经济条件好的男士,还是不要单身好。一方面这个年纪不算大,生理和心理都都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让自己生活更有一个奔头。

朋友在51岁得癌症去世,妻子才49岁,有个工作,工资也高,长得又漂亮,未来人生的路还很长,大家都劝她再找一个。她与丈夫感情很深,觉得自己再也不会爱上别人了,这样生活挺好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活过得潇洒自如。

当孩子大学毕业找了工作,几年过去了,孩子也结婚生子了。她下班后,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才知道自己这样单身的日子过得太冷清了。有一次,她得了流行感冒,发烧好几天都不见好。自己躺在床上,浑身酸痛,想喝口水都没有人端给她。这才让她有了要找老伴儿的想法。 现在,她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另一个城市的丧偶男士,两个人开始交往。因为都没退休,不能丢掉工作,俩人每个周末都聚在一起同居。他们说好了,相互磨合,相互了解。和则聚,不和则分。如果二人都觉得合适,彼此认定是未来的终身伴侣,就登记结婚。

2、老伴儿去世了,自己独居。那可真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古人云“人过七十,古来稀”。目前社会上,70岁左右的老年人比比皆是。在这个年龄段丧偶比例最大,而且这个年龄的老人,身体条件都较好。如果自己有择偶的意愿,再找个老伴儿还是好的。 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子女都各自成家,不存在抚养义务。如果老人身体健康,又有经济基础,还是要找个老伴儿过日子比较好。 “子女再好,不如半路夫妻”。

我有个远房表姨,60岁那年去北京找了一个70多岁的老伴儿。俩人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了15年。在这15年里,表姨尽心竭力照顾老伴儿,老人爱吃鱼,她做好了,把鱼刺全部挑出来,再让老伴儿吃。表姨爱听东北二人转,她老伴儿就陪她去剧场看表演。老两口过得恩恩爱爱,双方子女来往密切,就像一家人一样。老人去世后,他的子女没有要父亲的房产,直接过户给表姨啦,说随表姨处置。表姨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回到老家,买了一个小户型的楼房,雇了一个保姆,得以安享晚年生活。

3、丧偶的老人,如果身体不好,又想找老伴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用一句话说,那就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0岁以上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自己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充实,过得很开心,不想找老伴儿,也是可以的。有书君的邻居王姨,自从丈夫54岁去世,开始一直选择独居。 后来子女生活忙,都很少跟她来往。只有每年春节时回来聚聚,她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孤单了。平时也没有什么人跟她说说话、聊聊天。

后来,她选择了找个老伴儿,结果再婚后,二人没生活几年,男士便先行而去,王姨失去了年龄的优势,面对今后的生活就更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找老伴儿的时候,子女不反对,再找老伴儿,子女都怕让人笑话。就算子女孝顺,她们往往也不能坦然处之。子女接她回家还好,否则她将羞于还家。最终成了为获得夕阳爱情,牺牲自我、居无定所的孤老太婆。

老人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会很孤单,如果能有遇到合适的,有书君还是建议找个老伴儿比较好。 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科学飞速发展。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也让人口提前进入老龄化。据中国老龄委统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丧偶人数也会激增,这么多丧偶的老人,势必孤孤单单。

4、老年人再婚,要权衡利弊,做到“皆大欢喜”。

(1)、婚前了解 这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大家一定要相互了解彼此的经济状况、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等具体情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是如何,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后患无穷。

(2)、明确权利和义务 在婚前,就要将双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明确下来,还有对双方老人的赡养问题,以及双方子女日后,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哪些赡养义务都要讲清楚。这些事情,必须拿到桌面上来谈,等到一方一旦去世后,也不会有太多麻烦。

(3)、财产公证 很多再婚夫妻,儿女反对的最大原因就是父母的财产问题。所以为了彼此子女能够放心,应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以免老人去世后发生财产纠纷。

(4)、办理结婚手续 无论年龄多大,只有履行了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的夫妻,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老年人切忌同居,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出现一方身体不好,或者财产纠纷,会使双方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有书君发表最后感言:再婚老夫妻相识就是缘,相守就是情,走到一起要珍惜;互敬互爱,求大同、存小异;叮嘱各自儿女多来往,不能相互来攀比。

最美不过夕阳红,“黄昏恋”更甜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