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历史简介

辽或称大辽或辽国,又称契丹,简称辽,是由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辽原称“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于916年建立,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是当时与北宋对峙的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直到1125年辽为金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1年,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辽代被蒙古所灭。辽代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辉煌的历史。年号纪年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神册916太祖耶律阿保机(916)451155德祖皇帝撒剌之子其先世累代为契丹迭剌部酋长和部落联盟军事统帅。唐天复元年(901年),阿保机立为本部夷立堇,专征讨。903年,继任于越总知军国事。907年被选为契丹八部首领,连任九年,伏杀七部首领,统一契丹诸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称辽)天赞922天显926天显927太宗耶律德光(927)262146太祖第二子太祖死,由地皇后(述律后)摄军国大事。一年后,德光在述律后支持下夺取其兄耶律信之皇位继承权即位会同938大同947天禄947世宗耶律阮(947)30534太宗德光之侄,东丹王耶律信长子即位前随太宗南入大梁,封永康王。大同元年(947年)四月,太宗卒于栾城,耶律阮于回军途中受从征诸将拥戴为帝嗣位。951年,帝率军攻后周救北汉,从征将领察割等发动兵变,帝被杀应历951穆宗耶律璟(951)211939太宗长子即位前封寿安王。天禄五年(951年)世宗被察割等人所杀,时璟随征在军中,诛察割,即帝位。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为近侍小哥等人所杀,附葬怀陵保宁969景宗耶律贤(969)221435世宗第二子四岁时,被穆宗收养于宫中,穆宗被害,耶律贤与大臣萧思温、女里、高勋等领兵即位于穆宗柩前乾亨979乾亨982圣宗耶律隆绪(982)125061景宗长子是辽国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即位前曾被封为梁王。辽景宗去世以后,他被立为太子,并于次年(983年)即位。他即位时,太后萧绰执政。萧太后执政期间,进行了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国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圣宗亲政后,辽国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国风貌,并且还反对严刑峻法,不给贪官可乘之机。在位其间四方征战,进入辽国疆域的顶峰。晚年迷信佛教,穷途奢侈,辽国势走向下坡路。辽圣宗死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终年61岁,谥号为文武大孝宣皇帝。统和983开泰1012太平1021景福1031兴宗耶律宗真(1031)162540圣宗长子兴宗在位时,辽国势已日益衰落。而有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反而辽内部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八月,兴宗在百姓的一片怨声下死去。重熙1032清宁1055道宗耶律洪基(1055)244770兴宗长子曾封为燕王。1052年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官名)。兴宗于1055年8月己丑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即位后,先后信用权奸耶律重元,耶律乙辛等,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趋于激烈。1063年7月,耶律重元假称有病,想诱使道宗于出猎时顺路去探望他,然后与子涅鲁古乘机刺杀耶律洪基而夺位。宫人耶律良发觉此阴谋,由皇太后(仁懿后)转告耶律洪基。耶律洪基不信,直至他派人去召涅鲁古而被拘留脱逃回来,才派兵去平定了叛乱。公元1075年,耶律乙辛为了篡权,诬告懿德皇后萧观音和伶人赵惟一私通,耶律洪基却又不加查实,就逼令皇后自杀。1077年,耶律乙辛又诬告太子耶律浚谋图抢位,耶律洪基又不顾太子百般申辩,将他囚禁了起来。不久,耶律乙辛派人暗杀了太子,谎报太子是病死的。耶律洪基要召见太子之妻,耶律乙辛又杀死太子妻子以灭口。直到1081年,耶律洪基才察觉上了当,便废黜了耶律乙辛及其党羽。1083年,他又处死私藏兵器、密谋外逃的耶律乙辛。耶律洪基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激化,使辽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1100年12月,耶律洪基病倒。1101年正月,病重,甲戌日病死于混同江畔。咸雍1065大康1075大安1085寿昌1095乾统1101天祚帝耶律延禧(1101)272554道宗长孙,父耶律濬六岁封梁王,后近封燕国王。道宗卒,嗣位。在位期间,女真族渐盛,辽上京、中京、西京皆被女真(金)所陷,保大五年(1125年)二月,帝为金兵所俘,辽亡天庆1111保大1121北辽,于1122年3月立国,是时辽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君主,是为北辽的开始。1122年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后其妻萧德妃普贤女摄政。1123年2月2日,金朝攻占燕京,萧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萧德妃因为谋反而被杀,但耶律大石却得到赦免。其后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辽朝灭亡。梁王耶律雅里于5月自立。10月,雅里亦被杀,耶律术烈被拥立。1123年11月灭亡,国祚只有19个月。北辽历传4帝,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个月,在位最长的反而是辽宣宗的王后萧德妃,在位差不多有一年。建福1122宣宗耶律淳(1122)600.560辽兴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他曾出任为彰圣军节度使。保大二年,他即位北辽,降辽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终年六十岁。百官上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萧德妃普贤女耶律淳妻保大二年(1122)耶律淳在南京(今北京)称帝,被封为德妃。淳死,众议立为皇太后,主军国事。改元德兴。杀宰相李处温,败北宋兵。后屡上表于金,求立秦王为帝,不许。及金兵陷燕京,逃至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为辽天祚帝所杀。神历1123顺文耶律雅里(1123)公元1123年10月,金兵围攻青冢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时,他与兄弟们被围。后秦王耶律定、许王耶律宁都先后被俘,他在硬寨太保特母哥护卫下脱身逃出,赶去与天祚帝会合。天祚帝打算逃往西夏,部下耶律敌烈苦劝无效,与特母哥等人劫夺耶律雅里向北奔逃。5月至沙岭(今地不可考),耶律敌烈拥立耶律雅里为帝,改年号为“神历”。同年10月,耶律雅里在查刺山游猎,一天之内就猎取了黄羊40只、狼21只。因来往奔逐,劳累过度而病倒,不几天死去。神历1123英宗耶律术烈(1123)辽兴宗曾孙耶律术烈(公元?~1123年),梁王耶律雅里于公元1123年10月病死后,耶律敌烈等立他为帝。同年11月,耶律敌烈的部下发动兵变杀死了耶律敌烈,耶律术烈也为乱兵所杀。在位仅20余日。葬处不明。西辽(1124年~1218年)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贵族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来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斯翰耳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统治中亚94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灭亡。延庆1132德宗耶律大石(1132)1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契丹文、汉字。辽天庆五年(1115)进士,擢翰林承旨,累至辽兴军节度使。辽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败,逃往夹山,耶律大石与诸臣于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任西南路都统,总管军事。五月,宋以援辽抗金为名集兵雄州(今河北雄县),谋攻燕京(今北京)。耶律大石率先戍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防御。六月,宋果举兵进攻,遂率军奋战,击退宋军,继会主力追至雄州,大胜。三年,与金军战于奉圣州(今涿鹿),兵败被俘,后逃奔夹山。四年初,天祚帝执意出夹山南下,企图收复失地。耶律大石力劝无效,乃自立为王,置北、南院官属,北走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借力诸部族,得精兵万余,厉兵秣马,期复辽业。金天会八年,为避金军进攻,整军假道回鹘西行,破西域诸国联军10万人的阻截,入寻思干。次年,于起儿漫称帝,改元延庆(1131,一说1132)。延庆三年,定都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改元康国,是为西辽,于1143年去世。康国1134咸清1144感天皇后萧塔不烟(1144)7耶律大石之妻西辽德宗耶律大石之后,萧姓,名塔不烟。1143年耶律大石卒,其子夷列年幼,萧后依辽制权国,称制改元“咸清”,号“感天皇后”。在位七年,曾斩杀金使粘割韩奴。1150年交权与其子夷列,改元“绍兴”。绍兴1150仁宗耶律夷列(1150)13耶律大石之子德宗死时尚属幼冲,遵照父亲遗命,由感天皇后萧塔不烟权理国事,改元咸清。七年之后亲政,是为西辽仁宗。强盛的国力令西辽成了中亚地区独一无二的宗主国。 绍兴八、九年间,臣服于西辽的花剌子模向西辽辖下的撒马尔罕进兵,攻打撒马尔罕汗。 起因是花剌子模境内的哈剌鲁人的主要首领在撒马尔罕为官期间被杀。 撒马尔罕汗求助于西辽朝廷,耶律夷列派夷离堇·突厥蛮领骑兵一万前去救援,迫使花剌子模退兵。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庙号“仁宗”。崇福1164承天皇后耶律普速完(1164)耶律夷列之妹仁宗死后其子尚属幼冲,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权理国事,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崇福十四年(1177年)由于公爹萧斡里刺和驸马萧朵鲁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号称皇帝,称承天皇帝,不到几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杀。天禧1178末主耶律直鲁古(1178)33耶律夷列之子其父仁宗死时,由姑姑摄政,承天后在被杀后,耶律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称古儿汗。 耶律直鲁古在位朗间,一味娱乐游猎,不理政务,致使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不久,花刺子模和撒马尔干等与乃蛮部汗屈出律相呼应,进攻西辽。西辽内部内乱不止。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时,蒙古降将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强迫让位。追尊耶律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公元1213年,耶律直鲁古病死。耶律直鲁古史称末主。天禧1212屈出律6原为乃蛮王子,后为耶律直鲁古的女婿乃蛮部太阳汗子。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太阳汗受伤致死。他逃跑,经畏兀儿、哈剌鲁,于1208年到西辽投靠古儿汗。古儿汗把女儿嫁给他。1211年,乘岳父出征花剌子模帝国之机在后方发动了叛乱,联合花剌子模推翻古儿汗,夺取西辽政权。实行宗教不平等政策,强迫西辽境内的伊斯兰教徒改信佛教。1218年,成吉思汗命哲别进攻西辽。哲别进入西辽后,宣布宗教平等,得到伊斯兰教徒的拥护和支持。屈出律逃至巴达哈伤后,被当地伊斯兰教徒抓捕送给哲别,处死。建国(907年─950年)契丹部落联盟时代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阿保机(太祖天帝)建国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唐末乘中原之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于907年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声势浩大不同凡响。916年(辽神册元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建年号为神册。辽太祖多用汉人,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等皆为佐命功臣。掠夺中原的财富和人口,在草原上按照中原模式建立城郭以安置掠来的汉人。918年(辽神册三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20年(辽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下诏推行。922年(辽天赞元年),封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925年(辽天赞四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926年(辽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回师途中病倒,其妻述律平摄政,其间屠杀政敌数百人。德光(太宗武帝)嗣立926年(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回师途中病倒,其妻述律平摄政,耶律德光总揽朝政。927年(天显二年)十一月,在述律氏的支持下即位。930年(天显六年),割据原渤海国疆域的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入主中原936年(天显十一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耶律德光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其后,更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石敬塘向太宗自称儿皇帝。割取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怀柔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于938年(会同元年)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契丹国改为大辽,改元会同。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944年(会同四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947年(会同七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东京,灭后晋。二月,以晋国称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因“纵兵掠刍粟;括民私财;不遽遗诸节度还镇”大失民心而招中原人民反抗,无法巩固统治,四月,被迫引军北返,在河北栾城病逝。阮(世宗和帝)即位与南伐947年(会同九年),耶律吼等将领在前线拥立随军作战的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萧太后述律平想让其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他的称帝,派其子耶律李胡在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大败。经过大臣耶律质屋的劝阻,太后才认同了耶律阮的帝位。世宗时任用贤臣耶律质屋,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这些改革使尚处在原始社会的辽朝飞跃性的进入封建社会,也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与辽世宗的改革分不开的。但是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他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重建对中原的统治,多次对中原用兵。951年(辽天禄五年)九月,世宗协助北汉攻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由于其他部队未到,所以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晚上,一直有篡位之心的耶律察割将辽世宗耶律阮杀死于梦乡。兴盛(951年─1030年)璟(穆宗安帝)继位与停止南伐耶律璟为辽太宗之长子,951年(天禄五年)的政变中世宗被弑,耶律察割自行称帝,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察割后,被立为帝,改年号应历。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统治集团内部不稳,离心离德,经常发生上层的叛乱,而与中原有关系的蕃汉官员则纷纷南奔或准备南奔,952年(应历二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953年(应历三年)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959年(应历九年)王子敌烈等人谋反,败露后,被拘讯。960年(应历十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李胡,李胡入狱而死。上层不稳,迫使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兴旺的后周政权。后周于显德六年(959年,辽应历九年)春起发动北伐,辽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降。随后攻克了益律关、瓦桥关,在后周大军压境下,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举城投降。后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后发重病,不得不罢兵南撤。穆宗说了“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事后部署辽兵收复部分失土,加强防御。穆宗又好杀,经常亲手杀人。同时,他又爱好打猎而“竟月不视朝”。969年(应历十九年)二月,辽穆宗被侍人所弑。贤(景宗成帝)即位耶律贤被推举为帝,改元为保宁。由于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王朝出现了一阵清明。景宗对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少层比较稳定。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声北汉的方针。景宗前期,辽与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赵光义乘胜进攻幽州,辽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宋军大败,赵光义仅以身免。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朝政。982年(乾亨四年)九月,景宗驾崩,由他的12岁长子耶律隆绪即位。隆绪(圣宗宣帝)与承天后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重用蕃汉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绰摄政二十七年,后改嫁给韩德让。萧太后执政期间,进行了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国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国风貌,并且还反对严刑峻法,不给贪官可乘之机。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进入辽国疆域的顶峰。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继业。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缋二十万匹。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多年之久。圣宗结好西夏,西夏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后三国时代。1031年(太平十一年),圣宗崩,长子耶律宗真即位。澶渊之盟北宋立国之初即立志要收复辽据有的幽蓟地区,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避免契丹世袭贵族地位的加强,进而威胁皇权。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峰,辽将萧闼凛战死。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并互遗使贺正旦及生辰。由盛而衰(1031年─1100年)宗真(兴宗章帝)与法天后1031年(辽太平十一年),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兴宗继位后,其生母顺圣元妃萧耨斤自立为皇太后摄政,改元景福,并把圣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并重用了在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萧耨斤对兴宗并不信任,打算密谋废掉兴宗,立次子耶律宗元(即耶律重元)为皇帝。宗元把这一事告诉兴宗。兴宗怒不可遏,于1034年(辽重熙三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萧耨斤接了回来,并与她保持十米的距离,以防不测。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兴宗在位时,辽国势已日益衰落。而有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反而辽内部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兴宗曾与其弟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宗元,其子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种下了道宗继位后,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1054年(辽重熙二十三年)八月,兴宗驾崩。重熙增币由于,宋朝因不承认西夏李元昊建国称帝的合法性,与西夏爆发了长达三年的战争。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而辽朝趁北宋内外交困之际,打算南下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方面早已知情,故朝野有备,有警无忧。宋方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辽、夏之间爆发了战争,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也愿息兵,仍旧向辽朝称臣进贡。洪基(道宗文帝)时期道宗继位后,宗元始终有谋夺帝位的意图,在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未几被道宗所平,宗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道宗还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导致的听信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因为道宗只有皇太子这个儿子),故陷害皇太子谋反,杀害了皇太子耶律浚。史称十香词冤案。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道宗进“挟谷歌”,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大康五年(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道宗游猎的时候谋害皇孙,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涉被诛。灭亡(1101年─1125年)延禧(惠宗庄帝)嗣位天祚帝是辽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母亲是萧氏。六岁时他被封为梁王,九岁时燕国王。1101年正月,道宗薨,临死前立耶律延禧为继承人。天祚皇帝是他的尊号。二月改元乾统。天祚帝继位后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天祚帝于1105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了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宋对西夏罢兵。阿骨打叛辽1112年(天庆二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召集附近的女真族各部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女真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从九月开始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1114年(天庆四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不将阿骨打当作大的威胁,但是此年所有他派去镇压阿骨打的军队全部被战败。1115年(天庆五年)天祚帝开始觉察到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战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这场叛乱分裂了辽朝内部。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东京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1116年(天庆六年)四月才被平定。但是在五月女真就借机占领了东京和沈州。1117年(天庆七年)女真攻春州,辽军不战自败。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建立金朝。耶律淳(宣宗康帝)称帝保大二年(1122年),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三月,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李处温等人拥立为皇帝,是为北辽的开始,百官上尊号为天锡皇帝,改年号建福元年,降天祚皇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大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宋的童贯,欲劫持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私通宋、金的罪行把他拘捕并赐死。当年十一月,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北辽皇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把守居庸关,没能守住,金兵直奔燕京。德妃带著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天祚帝将他诛杀。天祚帝被俘1120年(天庆十年),金攻克辽上京,留守萧挞不也投降。到1121年(保大元年),辽已经失去了其地盘之半。而辽朝内部又发生了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感到不安而投靠金朝。1122年正月,金攻克辽中京。由于战场上消息不通,辽朝内部又以为天祚帝在前线阵亡或被围,于是在燕京立耶律淳为皇帝,进一步扩大了辽朝内部的混乱。而辽朝的大臣也各不自保,有的与北宋大臣童贯通气打算投降宋朝的,有的则想投降金朝。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1123年(保大三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1124年(保大四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1125年(保大五年)二月,天祚帝在应州被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被降为海滨王。1128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契丹和辽共历时210年,历经9位帝王。大辽的延续─西辽此后,辽代贵族耶律大石(德宗元帝)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年号延庆,称菊儿汗。建立西辽帝国(即黑契丹Karakitai),首都虎思斡鲁朵,史称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1143年,大石死后,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仁宗明帝)、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平宗静帝)、屈出律的统治。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至此辽的国祚才彻底终结。政治制度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县)、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徒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辽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用不同法律。早期有民族岐视,至圣宗时契丹人法也用汉律来断。这反映汉人地位的提升。一般来讲辽代刑罚较重,而且皇帝往往随意杀人,无法无天,穆宗尤甚。兵制其兵制中斡鲁朵中的宫卫骑军兵甲,教练完习,简选天下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兵、汉军、渤海军等。契丹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有战争很快即可集合成军。辽朝的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而契丹部族全民皆兵,辽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口当中,比例很高,为164万2800人。由於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速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後﹐既保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辽朝 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军。宫帐军﹐徵集直属皇帝的着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和征战,“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徵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属国军﹐由臣属国壮丁组成。後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辽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後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辽史□食货》)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後期从宋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编有炮手军。疆域契丹国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阿保机及德光时期不断对外扩张,阿保机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渤海国。德光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辽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北至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江南的宋朝相对峙。行政区划辽国的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根据《辽史·地理志》。辽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上京道 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中京道 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东京道 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南京道 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西京道 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1007年辽圣宗建中京大定府,自临潢迁都于此。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府 (1)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2)率宾府、定理府、铁利府、安定府、长岭府、镇海府、兴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今辽宁朝阳),这7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州 分等,从高依次为: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县 辽国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辽国名城辽上京辽上京上京是辽朝前期的国都。上京城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上京未建成前,名“西楼”,是辽太祖阿保机创业之地,建成后称皇都,后改称上京,府曰临潢。上京城幅员广阔,气势恢宏。有南北二城,北曰皇城,南曰汉城,两城相连。全城周长12.5公里,与《辽史》记载的基本相合。皇城是契丹贵族阶级居住的地方。城呈方形,又分内外两部,即外城和皇城(又称大内)。皇城城墙夯(hāng)土筑成,夯层清晰可辨,城墙高5-6米。墙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梯形。城墙外壁有马面(半圆形的土垒)。皇城内近年经考古发掘,现存城门4个,宫殿建筑遗迹100余处,其中暴露于地表的建筑台基50座。城内西部山丘上有寺庙和窑址。汉城位于皇城南面,是劳动人民居住的区域。它的北墙就是皇城的南墙。皇城与汉城已被河水隔开,城呈不规则形,墙为土筑,残存三段,墙高4米,周长57公里。墙较皇城低矮且无马面、瓮城之设。除西门址遗留下来,其余不存,西门豁口宽10米,残存柱础,应为金凤门或雁儿门。由于白音戈洛河河床逐渐北移至皇城附近,故城内遗迹受到洪水冲刷,现仅保存了汉城的北部的中央部分。辽中京辽中京辽中京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以西约15公里的铁匠营子乡和大明镇之间的老哈河北岸。中京是辽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与中原地相近,自古为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为辽国的咽喉,在辽代后期军事、战略、经济上有极重要的重要作用。辽中京由城市布局仿北宋汴京制度营建,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城。城墙全部用版筑,现残迹最高达4米,是辽代城址中保存得较好的一处城。外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200米,南北长3500米,南城正中有门,并有瓮城,四角有角楼,但未发现马面。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南门阳德门,全长1400米,正中有一条宽64米的大道,道两侧有用木板覆盖的排水沟,直通朱夏门,两侧城墙下的石涵洞。在外城南部东北角,靠近内城南墙,有一座残塔,现人称“大明塔”。在大塔的西南方,另一较矮的与大明塔形状相同的塔,现称“小塔”。这就是中京城有名的南北二塔。内城址。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200米,南北长1500米。城南中央城门称作“阳德门”。阳德门与皇城南之间有一条宽40米的大道。宫城址。宫城即称“大内”,位于内城北部中央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1000米。北墙即利用内城的北墙,另筑东、南、西三墙,现今尚可见到东、西两墙南端的角楼址。皇城南门北中轴线上有一处大型宫殿址。据史料记载,这里应是称作武功殿和文化殿,分别是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的起居处。辽南京辽南京辽南京城址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郊广安门外,马莲道卢沟桥乡境内。辽南京为辽代重要的陪都,又称燕京,府曰幽都,周长27华里。经考古调查发现,南京城的东、西、南、北城墙均有部分遗迹存在,故南京城的周长与史料记载相吻合。皇城位于城西南隅,四墙均有门。宫殿遗址在西城垣南端,东北隅有角楼。具体位置应在今南线阁胡同。辽南京的布局,有外城、内城和皇城的三重城。城内有纵横交错的街道,有市楼、坊市、寺观等建筑。这些多是仿唐代时的建筑格局。庆州城城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索布日嘎苏木(乡),南距旗所在地大板镇98公里。城北12.5公里是庆云山。辽朝圣宗、道宗、兴宗及他们的皇妃陵均葬于此地。庆州城由内、外双重城构成,平面呈回字形。内城保存完好,城墙高4-4.5米。每隔100-110米设有马面。马面高出城址1-2米。城东西长1090、南北宽930米、几近方形。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均有瓮城。城内偏北正中为辽代的行宫遗址。内城西北角有一密檐式的白塔,即有名的庆州白塔。近年,在白塔塔刹内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的佛教文物,如瓷、银、水晶、漆器及丝织品等。白塔北侧有一组建筑群,应是主殿,两侧有回廊。北侧有后殿,在附近还发现了石经幢。祖州城城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的山谷中。辽代城址中,除上京、中京、南京、西京和东京之外,祖州城是辽时州城中很重要的一座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四辈先人都在这里出生,阿保机秋猎活多在这里举行,建城后取名祖州。这里埋葬辽太祖阿保机的祖陵。祖州城略呈长方形,残墙四周长约1785米,四城墙各有一城门,墙高3米,墙体为夯土板筑,无马面瓮城。城四角各设一座角楼。祖州城分东、西两个城区。内城位于西部,呈长方形,内有宫殿遗址四座。皇城门设在东墙的中部,门朝东,保留了契丹族崇尚东方的习俗。祖庙——石房子石房子祖州城内现存由七块巨形花岗板构筑的平顶石屋。应是当时的寺庙遗址。现在蒙古族称为“朝鲁苏木”(即石庙),汉族人直呼为石房子。石房子面南背北,东西长7米,南北宽5.3米,高3.5米,前面正中留一门,门上有窗,石房子的四壁之四角有铁锔相连。石房子内紧靠北壁正中平置一石床,横长4.3米,纵宽2.5米。有的学者认为这座石房子的用途当是用于祭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辽朝虽先后以上京和中都作为政治中心,但每年又“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皇都的宫帐。辽太宗时,取燕云十六州后,其国土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生活,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正如《辽史》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春捺钵 皇帝的春猎活动主要是凿冰取鱼和纵鹰鹘捕捉鹅雁。时间是正月上旬至四月。活动地点有四处:鸭子河(今松花江);长春河(今洮儿河);鱼儿泺(长春河附近);鸳鸯泺(今河北省张北县)。钩鱼后有“头鱼宴”,捕鹅雁要用一种体小力大而凶猛的猎鹰名“海东青”,捕鹅后也设庄严隆重的“头鹅宴”,相当中原皇帝的亲耕大典。夏捺钵 时间五月末至七月中旬,地点多在吐儿山、黑山。皇帝与南北臣僚议国事兼避暑游猎。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北白塔子庙东汗山,吐儿山在其东北。秋捺钵 时间在七月中旬至九月。主要是入山射猎,打虎猎鹿,故又称之“秋山”。秋山活动与春水一样有着十分浓重的政治典礼色彩,在行猎中还有宴会等活动,同时也有习武教战的功能。冬捺钵 时间在十月。主要是皇帝与南北大臣议国事,射猎讲武,并接待宋朝及各国使节的朝贺。地点在永州东南三十里的广平淀,这里是冬季气候较暖的地方。辽朝陵墓祖陵祖陵祖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述律后的陵寝埋葬于此。这里有一巨大袋状山谷,谷间丛林茂密,泉水潺流,四周群山环抱,峰姿秀丽。巅间豁口处,均以石块筑成壁垒,无径可通谷内,谷口处有两座巍然耸立的岩峰如巨龙昂首,东西对称,形成天然山门。这就是《辽史》中记载的“黑龙门”。龙门两侧所有建筑遗迹,应是楼橹。由龙门入谷北行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殿址,地面上残存有琉璃残瓦。从殿的规模格局与祖州城内城正殿大体相仿,应是《辽史》中记载的“太祖天皇帝庙”。山谷深处有陵墓宝顶(墓葬上部的圆形土丘,帝陵称为宝顶)两处,一个较大,推测是辽太祖陵,另一处较小,也应是陵墓。辽祖陵黑龙门外山坡处现存一石龟趺。近年,在此附近采集到70余块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其中契丹大字残碑石30余块。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一座砖砌墓。主室平面为圆形,有东西耳室,有墓道的多室墓,全长16.4米。墓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及主室六个部分组成。墓道呈阶梯状斜坡式。墓道两侧及墓室、耳室的顶部均有彩色绘画。绘画是以契丹传统的写实风格,形象地再现了公主和驸马部分日常生活的情景。前室呈长方形,券顶;东西耳室及主室平面呈圆形,穹庐顶。墓室内仿效墓主生前的设施,安有大门槛、门框、门扇及门楣。主室紧贴墙壁有木围墙,高至墓的顶部,将木材加工成弧形的方木(共22层),用上等的红松加工制作。主室内壁用木护围墙,是辽代大贵族墓的一个特点。墓室门用条砖层层封闭。天井也用砖封堵,后用石灰浆灌缝,十分坚固,主室圆顶的穹庐式,与契丹人的毡帐相似。墓门屋檐筑造与庆陵及其他贵族墓门楼雷同,是典型的汉式格式。墓的两扇门上有门鼻,用铜锁锁住。墓的主室有长方形尸床,靠近弧形木护墙。尸床前有长方形供台。尸床用五层砖垒成。床上铺柏木板,公主与驸马两具人骨并列于上,头东脚西,仰身直肢。身下有褐角的丝织褥垫。尸床上有木架、帷幔,还有一些散落的帷帐饰件,推测尸床上应有“尸床小帐”。公主与驸马全身穿有银丝网络。头戴金冠、戴金面具,脚穿鎏金银靴、腰带,有银枕。公主与驸马根据契丹风俗各自佩带了许多华丽而珍贵的日常用品金、玉佩饰。显示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及豪华的生活。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西山辽墓墓群位于突泉县西山村西南3公里。共11座。7号墓是石砌单室小墓。平面正方形,有斜坡墓道,长10米。封土高0.5米,底径15米。地表距墓顶4米。四壁用碎石堆砌,至墓顶逐层叠涩,顶部用一块较大的石板压住。墓底铺松木板,无尸床。两具人骨置于墓室后部,均仰身直肢,有木质葬具,为夫妇合葬墓,男左女右。随葬器物放在尸体两侧,有铁刀、瓷盆、碗、杯等;手臂戴铜手镯。辽代文化散乐图散乐图河北省宣化下八里张世卿辽墓东壁壁画。长225、高175厘米。舞蹈与吹奏者戴幞(fú)头,着长袍,高腰黑靴。关于散乐,《辽史》中有记载,其演奏乐器有:觱(bì)篥(lì)、箫、笛、笙、琵琶、五弦、箜(kóng)篌(hóu)、筝、方响、枝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等。散乐受唐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相融合,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这种散乐图常见于辽墓壁画中,如贵族出行、狩猎、行军中更显得突出。散乐由12人组成,是一支完整的表演队伍。乐队呈两排,前排第三人下,有一低矮的舞蹈者,随着节拍翩翩起舞。乐队前排5人,从左至右吹觱篥者2人(第1、3人)笙者1人,击鼓者1人,击大鼓者1人;后排6人,打拍板者1人,弹琵琶者1人,吹横笛者2人,击腰鼓者1人,吹十二管排箫者1人。汉式歌舞侍女图汉式歌舞侍女图(局部)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6号墓门门额壁画。门额上共绘伎乐5人。两侧4人奏乐,中间1人起舞。左1人为舞蹈者,腿下部已残缺。双发髻,插簪饰,而形丰润,粉色直领中单,外著右衽黄色长衫,肩有花饰。粉腰带,着红裙。身为手舞足蹈之势。第2人发式及衣饰均同上。虽衣服及腰带颜色不同。双手执1吹奏乐器,呈吹奏状。第3人发饰及头首饰飘带等均同第2人。彩裙拖地,鞋尖半露。怀抱琵琶,双手弹拨,神态宁静安祥。

(0)

相关推荐

  • 耶律大石,西辽开国皇帝

    耶律大石(1087年或1094年-1143年)一称耶律达实,男,契丹族,字重德,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西辽开国皇帝(1132年-1143年). 1 ...

  • 第九百二十七篇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

    X 图1 耶律大石. 图2 大英博物馆珍藏辽或唐代玉飞天. 耶律大石,(公元1087-1143年,一说公元1094-1143年,待考),又名耶律大实, 字重德,辽太祖八世孙,著名西辽国创建者,庙号德宗 ...

  • 辽国帝王世系

    辽的祖先,出自炎帝,世代为审吉国.能知道比较早的一个首领叫奇首.传到雅里,开始建立制度,设置官吏,刻木为文字,在地上打洞为监狱.雅里生毗牒,毗牒生颏领,颏领生耨里思(肃祖),耨里思生萨剌德(懿祖),萨 ...

  • 辽国历史上的韩德让

    韩德让(941年-1011年),契丹名耶律隆运.兴宁·尧哥.出生于辽代世侯大族,辽朝大臣,政治家,祖籍河北玉田.唐朝末期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被契丹人俘虏到辽国为奴,但到了韩德让父亲韩匡嗣时,由于能征惯战 ...

  • 契丹辽国九帝简介(二)

    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号称"幅员万里",长期与中原地区的北宋王朝南北对峙.从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开始,到1125年被新兴的金国所灭的209年之中,辽国帝位传承充满了血腥杀戮和母后垂 ...

  • 契丹辽国九帝简介(一)

    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号称"幅员万里",长期与中原地区的北宋王朝南北对峙.从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开始,到1125年被新兴的金国所灭的209年之中,辽国帝位传承充满了血腥杀戮和母后垂 ...

  • 宋朝历史人物——萧太后萧绰(辽国皇后,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绰(953年-1009年),别名萧燕燕,契丹族,辽国辽景宗的皇后,同时也是一位女政治家.军事家.辽景宗去世后将辽国交到了二十九岁的萧绰手里,辽圣宗登基后,萧绰被封为"承天皇太后" ...

  • 北宋历史【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国二十五年战争后缔结盟约

    北宋历史【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国二十五年战争后缔结盟约

  •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哪十国 五代十国重大历史事件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 907-960年 五代是907年朱温灭唐后建立后梁,此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而立,占据黄河流域,史称五代.五代是夺取唐朝中央政权的军阀先后建立的五个政权,历时半 ...

  • 阿曼苏丹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语:سلطنة عُمان,英语:Sultanate of Oman),简称阿曼,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国家,西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特阿拉伯,西南靠近也 ...

  • 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的历史简介

    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 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 ...

  • 中国历史概述(八十一)——金国的崛起与辽国的崩溃

    历史地理小知识 本期介绍金国的崛起与辽国的崩溃. 金国的崛起 女真族是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原生活于长白山脉.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白山黑水地区,后为渤海国统治.辽灭渤海以后,一部分生活方式类似汉族,而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