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周刊||李先钺:晚祷(组诗)

点击↑↑↑“一线周刊”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李先钺,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中国作家》《青年作家》《天津文学》《四川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300余万字;出版诗集《阳光潮》《李先钺诗选集》、散文集《浅丘陵》、长篇小说《妹是天上伴月星》《我前面桃花开放》《望槐》《人生是只上水船》《在秋天里奔走》;长篇小说《天葬》,入选“中国作协2010年度中国文学年选(长篇小说)25部备选篇目”;长诗《献给我爱情的雪》获四川省“天府文学奖一等奖”;《在秋天里奔走》获《中国作家》第七届剑门关文学奖。

晚 祷(组 诗)

李 先 钺

1忆生产队里的菊

我反复想起你抽烟的样子,

烟圈在你洋溢着青春的脸颊上荡漾,

那是在叫做生产队的大集体里劳动,

山坡上,田坝里,靠近你总闻见一缕芳香。

那时候我很穷,一无所有。

记得在黄豆开花的时候,我把

一枚精致的铜质和平鸽胸针送给你,

别在了你翠蓝花布衣裳的左胸上。

后来你远嫁到了两座大山那边的大岭梁,

我先到乡镇,再到县城,再到市里,

命运绵延横亘,你我天各一方,

四十年你我不曾相见,我已经把你遗忘。

当我正在逐渐老去的时候,你爽朗的笑声,

如露珠般圆润的声韵穿过树荫掩映的小路,

滚过一片又一片山地斜坡,进入到我的耳朵,

我穿过城市的嘈杂,远山远水借道来看你。

一棵大树下,六间青瓦房,院坝里有浅浅的

绿苔藓。在你男人的引领下,我步入阴暗的堂屋,

你早已青春不在,但笑意犹存,土地般无声无息。

我看见,那枚铜质的和平鸽胸针依然别在你遗像的左胸上。

2一颗鞭炮

小区从1号楼到9号楼,只有8栋楼房,

2号楼没修,就留出一块很大的空地。

空地上的杂草一年年地枯荣,荒凉得

像一块坟地。白杨,楠木,香樟,

仅35年,就长满了小区的天空。

住在树下小区的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很多,

坐轮椅的,杵拐杖的,瘸着一只腿的,

在树下通往楼道的小区路上,来来往往。

林子像一片原始的森林,

猫头鹰在五更叫熄所有的房灯。凌晨过后,

时不时有零星的一小串鞭炮响起,就会

有一位老人送出后大门。

在这个小区,我算是年轻人了。

清晨,我从1号楼到8号楼的树下走过,

9号楼的左奶奶倒着拐杖坐在树下的石墩上。

左奶奶向我招手,我走上前去,

她把手心里的一颗红鞭炮

像她当年拣要吐丝结茧的蚕样拣给我。

“小李呀,这是今早4号楼的

赵奶奶走时响落的一颗鞭炮,

你替我点燃吧,今儿是我生日,

响一颗鞭炮庆祝庆祝。”我说,好,左奶奶。

我就在她面前不远的樟树下,点响了这颗

红鞭炮。樟树上的几片黄叶被鞭炮的

响声震落下来,我看见左奶奶沧桑横

贯的脸上,像一抹夕阳样映出一片笑容。

3在医院看见一个人

她看起来很精干,虽然有点单薄,不算丰满。

上午她来过一楼,看见她走进了CT二诊断室。

是一个人来的,显然没有家人陪护。

下午又在一楼看见她,还是她独自一人。

不到午后三点,她在一楼自助打印区,

取出了一张胶片和一张比胶片小很多的报告单。

我开始注意她的举动,离她的距离不远。

医院的一楼光线很暗,像蜜蜂一样拥挤的人,

更加渲染了一楼的灰暗。

她拿着胶片和报告单,找了一个靠墙角的空位坐下。

她是因为看不懂胶片,就把胶片装进了袋中,

她把手中的纸质报告单斜向光线稍稍明亮的一边。

她的神情随着她读报告单的时间慢慢凝重起来,

我看见她直挺的身子像被沉重的巨石压了下去,

慢慢的,慢慢的,原先还刚硬的身子软成了一团泥。

我的心也开始凝重起来,我很想走过去拉她一把。

一下子我强烈地感觉到她孤独无助,我却束手无策。

几分钟后,她将报告单装进了胶片袋,站起来,她

双手抱在了自己的胸前。紧紧地抱住了她自己。

随后,按了去肝胆肾内科主任医师余盛的三楼电梯。

4熬中药的良哥

村子里放眼望去,视野内没有人烟,

夕阳将院子里西边的一根房柱半边照亮。

每天下午的这个时候,良哥就准时熬制中药,

一只大肚药罐噗噜噗噜煮开后,

药的苦香就像良哥的忧伤一样弥漫开来。

他身旁卧着的那只黄狗是日子的一个亮点,

黄狗扇动几下耳朵,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

良哥挪动了一下粘在屁股上的小板凳,

若有所思地在药罐的屁股下加了一点柴火,

药罐就顷刻间仙气般雾烟苍茫。

那根房柱的半边夕阳正在慢慢地移动,

眼看着就要逃离那根房柱和破旧的小院了,

良哥又一次泛起药味一样苦苦的忧伤。

他是在想,接下来将药汤倒进一只土碗后,

小院和村子肯定就夕阳落幕,暮色苍茫,

他和黄狗将被融入黑夜。

良哥喝下药汤,看着空空的药碗,唯一能指望的,

就是陪伴他的黄狗能在第二天早晨叫醒他,

在下一个黄昏夕阳照亮院子西边的那根房柱时,

能再次烧然柴火,闻见他唯一能依赖的药香。

5晚  祷

云雀浅浅地飞过,在寻找往日的霞光,

然而只有细细的雨,轻轻的风。

青山之顶,云台之上,我是偶然来到这里的,

看见她,想不起是在乡间见过,

还是在闹市见过,一位面熟的妙龄女子,

定然走过了平湖烟雨,

历尽劫数,才会如此生动而干净。

任墙外世事摇曳,她能心静如莲,

或许放下了执念,或许悟出了菩提。

我在门外远视仿佛熟识的这位女子,

像我们熟悉每天傍晚飘逝的一朵白云。

雨,趁着这个傍晚下得有心有肠,

她手持经书轻盈地走过我的视线,

进入到了细雨落珠垂帘般大门里的课堂。

这是一个深秋接近初冬的傍晚,

雨滴很轻,不至于听不见外边的黄叶簌簌飘落。

她的青春像抹不去的一片柔和的阳光,

恢宏的寺庙在一片祥静中进入一种神圣的仪式。

今天没有晚霞,诵经的声音嘈杂而零乱,

晚祷沉闷的钟声,如庙檐上的雨珠,

如露亦如电,不紧不慢地滴落下来。

一 线 周 刊

“一线周刊”推荐当代一线诗人、作家,兼顾社会热门话题,影视点评,随笔、小说、散文等文学类作品!

编   辑:心语

微信号:q1366096ww

做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长按关注:一线周刊

把时间交给阅读

往期经典回顾

作家诗人名录第五版(最新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