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登山时写下一首诗,无意间成就天然妙语,经典千古,美到极致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太美了,以致迷倒了 苏轼 ,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初到杭州就写了一首诗,说,我既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还有几乎人尽皆知的那句,欲把 西湖 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可是你知道吗?在刚到三天,就去登山了。而且写了一首诗,没想到竟成了千古经典。你知道这是哪首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杭州孤山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苏轼1071年十一月来到了杭州。然后他把家安在凤凰山顶,南面就能看见 钱塘江 ,出海的大船出没于江中。北面就能望见西湖四周环山。东面望见钱塘江湾。苏轼似与杭州有缘,到任第三天就去登山了,信笔一首诗,就写出了绝色美景,千古流传了。
先看这首诗的题目吧。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孤山,杭州图经上说,孤山在钱塘治四里,湖中孤立的一座山峰。苏轼说,西湖僧惠勤喜欢文学,而擅长写诗。我曾经写山中乐,送给他。苏轼到了杭州,为官上任刚三天,就去孤山访惠勤去了,然后写了这首诗。看来,他去登山,更是去访人。
原来惠勤和 欧阳修 关系特好,一起游玩三十余年。欧阳修说有聪明才智,有学问,善诗。而同时还有惠思, 王安石 曾送诗给他。绿净堂前湖水绿,归时正复有荷花。花时亦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
杭州西湖
前面四句从西湖写起。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他说自己在一个昏沉欲雪的日子出行,见到西湖上空满积着阴云,低低地压着湖面。而在西湖边上的楼台与重重叠叠的青山,笼罩在烟雾之中,若隐若现。苏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光线黯淡的水墨山水图,朦胧的美。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接下来他把我们的眼光从近处拉回,写山中,水流清浅,人迹不到,只有鸟儿在婉转鸣叫。在水清鱼可数的情景中,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特点,人迹少至,空气清灵,山路幽深。这就为僧人出现,描绘了背景,做了铺垫。
孤山寺
接下来八句写访僧。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苏轼说自己腊日里,没有和妻儿在一起团聚,特意来山里访僧,那是为了什么呢?是陶冶性情,自我娱乐。这一句表现出了苏轼的真性情中人,与僧关系的友好。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接下来,他继续往前走,僧人住在哪里呢?山中深处。有道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山中盘曲纡回,正是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再往下,就见到了惠勤了。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这让我想到了, 刘禹锡 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苏轼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这首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如何排解心中的苦闷,苏轼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苏轼词传》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仅如此,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当然与之一起的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辛弃疾词传》你可以感受到6位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也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深邃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