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韩国公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后勤大总管,被朱元璋看作是萧何式的人物,是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长期担任最高行政长官左丞相,可谓位极人臣。
李善长剧照
如此重要的人物,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后来朱元璋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的都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按说虚岁七十七岁的李善长早已主动退休多年,应该可以安享晚年。没想到,朱元璋还是对他痛下杀手,不光把他给杀了,他全家七十余口只有娶公主的驸马爷那一支安然无恙,其他都被砍了头。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朱元璋会对一个毫无威胁的老人痛下杀手呢?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朱元璋早就对李善长不满了,只是碍于李善长位高权重,不敢贸然行事而已。更何况朱元璋杀开国功臣毫不手软,比汉高祖刘邦狠多了。
朱元璋剧照
我们一直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直接把李善长咔嚓了。实际上,朱元璋处理完胡惟庸后有好几次都放过了李善长,只不过是李善长屡屡犯错,最终触怒了朱元璋。
李善长位高权重,深得朱元璋信任和依赖。
李善长不光擅长理政,也很有军事才能,算得上是诸葛亮式的人物,甚至比萧何的能力还要全面。有一次朱元璋攻城拔寨,只留下了很少的人帮助李善长防守和阳城。这一情况被元军得知并来攻城,李善长沉着应付,最终用计谋击败了来犯的元军。
朱元璋称帝后,让李善长担任最高行政长官左丞相,随后又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位列开国六公之首,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等紧随其后。
徐达剧照
就因为李善长权势熏天,淮西勋旧都以他为首,形成了淮西集团。而刘伯温和宋濂为首的一批文官形成了浙西集团。
这俩集团经常相互争斗和排挤,而朱元璋也乐意看到他们相互争斗,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此时的李善长起到了平衡各方势力的作用,朱元璋没有杀他的理由。
可是李善长长期身居高位就有点飘了,这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李善长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是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杨希圣等人只是冒犯了他的威严,就让皇帝罢免了他们。还有一次他和御史中丞刘伯温讨论法令,他竟然破口大骂,完全不把刘伯温放在眼里。随着张昶、杨宪、汪广洋等人的倒台,朱元璋却没有处理李善长,这让李善长产生了错觉,以为朱元璋不会拿他怎么样。他开始慢慢的傲慢起来,让朱元璋很是反感。
刘伯温剧照
李善长一度因病辞官回到家乡,朱元璋赐给他很多土地和佃户,只可惜他们之间失去了往日的信任,已经有了芥蒂。
李善长被削去接近一半的俸禄,和朱元璋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一个人当他到达顶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李善长也不例外。洪武九年,朱元璋把自己的爱女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李善长也就成了皇亲国戚。
可能是这层姻亲关系害了李善长,他真以为他和皇帝成了亲戚,办事越来越不谨慎,被人抓了把柄。
朱元璋生病,他和李祺也不去看望。这件事遭到了御史大夫陈宁等人的弹劾,认为他们对皇帝大不敬。
皇帝直接治了李善长的罪,罚去一千八百担的俸禄,而李善长合共就四千担俸禄。
我想这个时候的李善长要能清醒清醒,后面就不会那么惨了。
矛盾进一步加深,朱元璋记恨李善长不知感恩。
朱元璋对于亲戚李善长还是留有几分薄面的,牵连进胡惟庸案的李存义父子免于死刑,但身为李存义哥哥的李善长却没有表示出应有的感激之情,这让朱元璋的内心很受伤,生出了怨恨之情。
退休后的李善长不知进退,彻底惹恼朱元璋。
李善长为了盖房子竟然向老部下汤和借三百士兵,被汤和告发。可以说李善长这一举动暴露了他的虚荣心,同时也会让朱元璋觉得他这是在示威,他的野心还在,说不定哪天就反了。
汤和剧照
除此之外,李善长的外甥丁斌牵涉到胡惟庸案被治罪,李善长多次给外甥求情,请求朱元璋赦免了丁斌,本来就不高兴的朱元璋就更加反感他了。
这一次朱元璋非但没有给李善长面子,还进一步审问丁斌。结果挖出来李善长对于胡惟庸图谋不轨知情不报,对皇帝不忠。
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再也不想放过自己的姻亲,除了自己女儿、女婿和外孙以外的其他七十多人都被朱元璋杀了。
生在高度集权的皇权时代,啥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即使像李善长这样劳苦功高,位极人臣,并且和皇帝是姻亲的关系都没能帮他逃过一劫。在那样的时代要想活命,必须要做到急流勇退,不再贪恋哪怕是一丁点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