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贝——宿松白崖寨景区历史沿革

白崖寨,坐落于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境内,所在山体地质结构大部分为片麻岩系列,间有花岗岩,还有蓝晶石岩透镜体。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末的大别山运动,因山顶裸露着白色崖石而得名。

景区门前广场

白崖寨始建于元末时期。1330年,元末义士吴仕杰为保境安民,筑石垒寨。吴仕杰本是趾凤的一个普通农民,但为了保境安民,他组织当地农民垒寨御寇。其中的艰辛,史书没有记载,只有留待我们想象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与吴仕杰同时聚众结寨的石良、陈汉先后归顺朱元璋,换来功名利禄。只有吴仕杰不图富贵,宁愿深居山林,始终为一介布衣。1364年吴仕杰死后,乡民为了感谢他的大恩大德,将他埋葬在白崖寨山上,让他与青山为伴,古寨为邻。

南国小长城

古寨墙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安庆至九江一带进行拉锯战,曾在此练兵打仗,为后来鄱阳湖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明崇祯十年(1637年),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曾据寨与张献忠的起义军作战,当他被围困时,曾于石壁上写下一副联语: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准备以身殉职。恰值援军到来,史可法转败为胜,即登西峰犒军,题“最上一乘”四字于石壁上纪功志庆。后人称之为纪功石。

史可法诗

最上一乘

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战乱蜂起,县人庠生徐行重修过寨城。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的西路大军也曾在此与清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清军踞高死守,太平军久攻不下,只有望寨兴叹败退而去。

清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曾国藩率湘军驻扎在白崖寨,遭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围困两月有余,因寨内兵勇粮足,太平军攻寨久攻不破,只好调兵往花凉亭、二郎河而去。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刑部主事贺颀、工部主事贺欣兄弟为保障乡里,损资扩建。

听雨门内

古长城一角

古长城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经趾凤河进入白崖寨整编,成为红二十七军。刘士奇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徐海东为二十九师师长。全军约4000余人。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展开了激战。歼敌一个团,战后在寨内关帝庙召开庆功大会。不久又成立了蕲春、宿松、太湖工作委员会。留下了革命战争的不朽史章。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锡联将军曾在此住过。

关帝庙

红色文化广场

红二十七军纪念馆内

红军雕塑

1983年11月,宿松县人民政府正式将白崖寨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白崖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白崖寨亲题寨名。

2001年6月25日,白崖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战火洗礼而不催的白崖寨,在革命精神的厚重积淀中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饱经风霜的革命老区正在以全新的面貌从历史中走来,铭刻着初心与使命,浴火重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