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这样来调养化瘀血、暖子宫的!

26岁小丽从大学开始经前1周就会腹部又闷胀痛,去年3月份经前2周就开始下腹痛严重,痛到腰酸,不是经期却有经痛的感觉,一个月里面有十天~半个月都在下腹痛,排尿及排便皆正常,小丽很担心,于是前往妇产科就诊西医师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由朋友介绍前来慈元中医门诊调理体质,决定双管齐下追踪治疗。

专家问诊发现小丽工作压力大,平时又爱喝冰饮,月经周期大约35天,经来4日,经量偏少,血块多,经前情绪不稳定,胸胀严重,经前头痛,平时容易胀气,偶便秘,像这样的情形是属于「肝气郁滞,寒凝血瘀」的体质,调理方向着重于「疏肝理气,暖宫活血」,选用柴胡、当归、川芎、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干姜等药材,并加强活血化瘀止痛的药材,如: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经过3个多月的调理以及戒掉冰饮,经前1周腹痛已改善许多,只剩下轻微腹闷,月经量增多,血块减少,经前情绪也较平稳。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与基质)一定只存在妇女的子宫腔,这种内膜组织若是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最常听到的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腺肌症(肌腺瘤)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一种,常见部位包括:骨盆腔腹膜、卵巢、子宫直肠凹陷、直肠、膀胱…

子宫内膜异位变幻莫测,其活性和卵巢荷尔蒙有关,同样的病灶不经治疗可能维持、改善或恶化,只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停经后妇女不会有除非是补充雌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症状

这个疾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慢性骨盆腔疼痛(严重经痛,如痛到腰酸背痛、痛到吐)和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的常见部位包括:骨盆腔腹膜、卵巢、子宫直肠凹陷、膀胱、直肠…,所以月经来潮时会出现咳血、尿血、频尿、持续性便意或排便急迫感等症状,甚至因异位组织出血排不出,造成骨盆腔周围组织沾黏,所以非经期时候也会下腹痛,出现性交疼痛。

中医上是如何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呢,总结有两点:

(一)经血逆流说

目前现代医学最被公认的一种理论是:月经来潮的时候,原本由子宫腔经阴道流出体外的经血,部分并没有往外流,却反向的经由输卵管逆流进入腹腔内.混在经血内的一些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便因此而种植在卵巢,输卵管及腹膜上,这些子宫内膜就在该处随着月经周期逐渐生长扩散而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

中医观点认为这些逆流的经血,属于「离经之血」,吃冰造成寒凝胞宫,或情绪不佳,肝郁气滞,气不行血造成经血运行不畅,皆可能造成「血瘀」,因此调理子宫内膜异位的原则主要是运用辛温热的药材(如干姜、桂枝、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来温子宫、活血化瘀,主要是希望促进血液循环,将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碎片分化代谢,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师时常提醒患者尽量不要吃冰、喝冰饮与寒凉物的原因!

(二)人体防御机能降低

事实上,正常妇女在经期,多少都会有经血倒流的情形,这些逆流的子宫内膜组织大多会被身体的防御机能消灭,只有在防御机能不正常时,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细胞才能存活下来,为什么有些人不会罹患这个病?推测可能和个人的免疫力有关。

中医观点认为防御机能的免疫系统和中医的肾比较有关,「肾虚」体质的人免疫功能较差,因此白血球与淋巴细胞较难以完全吞噬逆流的子宫内膜组织细胞碎片,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细胞逐渐扩散形成病灶,调理上可运用补肾中药材(如熟地、山茱萸、续断、牛膝),改善内在免疫功能缺陷。加wxq057可免费在线汪春香专家问诊。

下面我们看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有两种:

1.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跑到子宫平滑肌肉层,这称之为子宫腺肌症(亦称子宫肌腺瘤、子宫肌腺症),子宫腺肌症在肌肉层,经血排不出,子宫会越来越肥厚,时间愈久,残余的正常子宫肌肉组织就愈少,有可能无法正常怀孕。

2.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叫做子宫内膜异位症,长在卵巢上会形成一个囊肿状的东西,囊肿里面有陈年流不出去的经血已经变成巧克力色,所以叫做『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会造成排卵受阻不孕、痛经、及各种月经失调等症状。如果严重程度需要开刀,建议趁开刀休养后赶紧把握时间调理身体,积极准备怀孕,免得再复发,二度影响受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日常生活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医师特别提醒!

1.忌食寒性食物,尤其在经前一周到行经期时

★寒性食物~任何冰品,寒性水果: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奇异果、火龙果、香蕉、生鱼片、芦荟、石莲花

★凉性食物~若要食用烹调上可多加点姜丝或姜片,如:丝瓜、苦瓜、白萝卜、大白菜、莲藕、黄瓜、冬瓜、绿豆芽、莴苣、空心菜

★平时和经期都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呢?

清淡甘平食物~苹果、葡萄、柳丁、木瓜、草莓、芭乐、杨桃、百香果、枇杷、李子、黑木耳、花椰菜、高丽菜、山药、菠菜、金针菇、红萝卜、鸡肉、鱼肉、奶蛋。

2、避免服用四物、八珍、十全大补,均含有四物的成分,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能服用四物有争议,建议避免食用为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