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值得么?毕业后做初中生的事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以西班牙为例,该国有4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不需要大学文凭的低技术工作。这样的期待落差,只会让大学生陷入身份挫折。

读大学,还有必要么?

大学毕业了,梦醒时分

对于目前的英国男性来说,上大学似乎是一项相当不错的投资,平均来说可以让终身的货币收入,增加20万英镑,所以实施高学费似乎也很合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忽略了这项数据指的是「平均收益」。那个漂亮的收益平均值,是靠人数越来越少的高所得毕业生撑起来的,而大部分毕业生能够拿到的工作,工资都会远远低于平均值。

劳动力市场不需要大学生

美国在未来10年出现的新工作中,只有不到一半职位,需要大学文凭。而且根据过去经验,这些工作有40%,会被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拿走,例如比尔.盖茨就是一个这样的辍学生。总之,那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抢夺的职位,只有新工作的三分之一。

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会被扔到不需要高等教育文凭的工作中。这除了减少他们的收入,对他们更是一种侮辱。人们甚至会劝这些梦想着学历能带来高收入工作因而背负学生贷款的新鲜社会人,毕业后要热爱那些低于学识能力的工作,工作时保持快乐认真。

世界银行这些国际金融机构认为,学校应该停开那些与经济无关的「无用课程」。

某份由法国总统萨科奇委托调查的报告,也认为早期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至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则主张所有学生都要学「三个I」:inglese, internet, impresa(英语、网络、企业经营),他认为下一代该懂的不是文化与历史,而是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率的消费者与员工。

大学变成商业生意,大学生成为牺牲品

教育的商品化,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状态,而且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如果教育变成一种投资性商品,大学无限量地生产文凭,而就学与文凭无法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不能让学生得到好工作以及高收入,借以清偿他们被迫购买更多教育商品时欠下的债务的话,社会中就会有更多人沦为愤怒痛苦的不稳定无产阶级。

另外,学校也降低课程内容与考试的难度,尽量提高合格率,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因为困难的课程而不敢入学,不愿意缴交越来越肥厚的学费。

前苏联有个老笑话,工人说「他们假装付我们工资,我们也假装在工作」,商品化的教育也会变成这样,「他们假装在教书,而我们也假装在学习」。大部分人都会被当成小孩子一样对待,课程会变得更简单,尽可能让学生都及格。大势所逼,学者只能乖乖听命行事。


学位与债务,恶性循环

大学毕业生会面临两种不稳定劳动陷阱。第一种是债务陷阱,如果这些毕业生想要成为专业人士,发展自己的职涯,就需要进行长期规划。但大学除了给他们文凭,也给了他们学贷,一旦挣到了钱,就会被债务执行人虎视眈眈地收走(而且即使挣不到钱还是得还债)。

于是,许多年轻人都只能去找临时工作。他们的工资低到无法偿还债务,工作内容也与所学专长或志向不符。他们不断听到成千上万的同代人,被困在无法学以致用的工作中,但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屈就于眼前的烂职缺,无法从工作中培养出重要的专业。

在东京,学生如果没有还清学贷就会被列进黑名单,而且如果债务纪录不佳,工作就会更难找。公司招人的时候,会检查这些纪录,一旦身上有债,处境就会越来越糟。

一般来说,年轻人虽然花费多年学习拿到了大学文凭,但现实却逼迫他们在专业志向以及收入需求之间二者择一,这就是第二种不稳定劳动陷阱。有些人因为需要生活和还债的收入而从事某些临时性工作,有些人则为了发展未来的职涯而继续撑下去。那些拒绝从事没有发展性的临时工作的人,也许就因此被贴上懒惰鬼或寄生虫的标签。那些接受低收入工作的人,人生则可能开始走下坡。

总之,那些贩卖学历文凭的教育体系,无法让年轻人获得符合志向的工作。大部分年轻人能拿到的工作,并不需要多年的学校教育,目前的学校教育只会让年轻人找工作时幻想破灭,更加沮丧失望。

编辑:鹤立高岗  格式:黄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