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的一个方,专调“上热下寒”!失眠、手脚冰凉再不用怕

什么是“上热下寒”证?

通俗的来说,就是上身五官常出现牙痛、口臭、面红油腻、喉咙痛、痤疮,甚至是心情烦躁、失眠等热象。

同时,下半身还可能出现尿多、手脚冰凉、便稀、腰腿冷痛、痛经、白带清稀等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

因为现在大部分人上面动得太多,脑子总是在动,无关紧要的小事都要自个操心;嘴巴总是在动,烟酒、大鱼大肉全都来者不拒。

唯独什么不动呢?就是下半身。整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好不“快活”。

从中医理论上讲,上面动得太多了,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而这火本来是可以引到下面的,温暖我们的手脚。

但由于久坐和饮食不规律的原因,导致中焦脾胃不通了,把向下引的通道给堵住了,那么会导致什么呢?这股“火”便会原路返回,于是我们的身体就出现了上热下寒的证象。

上热下寒怎么调理?

医圣张仲景就给我们留了一张方子——甘草泻心汤。

组成: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共6味药。

用法:水煎,去渣取汤液,温服,一日三次。

这张方子的治病思路就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张仲景的方子。

炙甘草、干姜、大枣这三味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这是张仲景健脾养胃药中的三味,还有一味是人参,常用来调理食欲不振、脾胃虚寒,效果是十分不错的。

而这三味药用在这里,是为了固住脾胃正气,打通中焦的。

那中焦有邪气怎么办呢?比如湿气、积食、腹内肿块等,就需要用半夏来把上逆的胃气给降下去。如果有打嗝、呕吐症状,它都可以搞定。

上面有虚火又该怎么办呢?这也不怕!我们有黄连和黄芩,这两味药可以把上焦的火给清掉。帮助我们调整好失眠、喉咙痛等症状。

所以,这张方子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而不是一看见上火就只用凉药,火可能是暂时去掉了,但很快就会“反攻”,而且比上次还猛烈,让患者痛苦不堪。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天气炎热的时候引起的身体燥热,吃了辛辣的东西引起的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等。

《黄帝内经》里就说到了:“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其中就指出了热病的原因,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而这种上热下寒的证象在我们当代人当中最常见,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习惯了在夏季长时间使用空调,各种寒凉的食物不忌口,还有很多女性朋友为了凉快,穿露背、露肚脐的服装。

殊不知,大量寒湿正悄然侵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也就越来越大。

更加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都是采用清火、泻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患者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则火越大。

当然了,这类患者除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当经常进行锻炼。多动一动,体内才不容易出现瘀堵,身上才不会痛。

一般经常做锻炼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运动开了,身体出汗了,就能明显感到体内的燥热消失了,浑身轻松,心情也舒畅了。

这是因为运动后,人的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人体出汗不仅能排出寒湿,还能一并带走虚火,疏通经络。这也是为什么多数运动员性格开朗的原因。

运动之后,再注意补充营养,就不会患上一些坏毛病。

注:文中药方仅供临床参考,请在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使用。

点击关注@甲状腺老中医 收获更多实用健康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