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心酸,四十岁了,还在四处求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谁不是为几两碎银奔忙。

当有人抱怨长假之后第一天上班,还有种种不适应时,那些好不容找到工作的人,却巴不得天天都是“工作日”,哪怕跨省通勤五六个小时,公交、地铁来回倒腾,都乐此不疲。

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养家糊口之基,最怕的不是工作有多忙,有多累,而是怕自己,哪怕年过四十,还在四处求职,迟迟未能“尘埃落定”。

习惯了工厂的流水线,被“格式化”的人生如何重启。

阿军是我的初中同学,也是我的表弟。他长得十分清秀,为人也很老实本分,只是自幼不爱读书,初中毕业之后,就跟随村里人到广州进厂打工。

转眼,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那时候,农村里的孩子,为了早点出来赚钱养家,读书厉害的就去报考中专,最热门的当数师范和护士,家里条件好的才去读高中考大学,而更多的人,则南下打工。

在当时来说,只要顺利进厂,很快就能拿到工资,八百或一千,都是挺不错的收入。如果是包吃包住,几乎不用花钱,绝大部分都能寄回来补贴家用。

阿军一度是家里人的荣耀:人勤快,厂子好,赚钱多。

然而,做流水线毕竟不是最终的出路,和阿军一同去打工的人,要么辞工单干,要么利用业余时间学技术或考证,吃上“技术饭”,不仅工资翻倍,发展平台也越来越广。

唯独阿军,没有想过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他那时谈了个女朋友,两人在外租房,依旧做着流水线的工作,小日子过得很是满足。

然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工厂效益越来越差,流水线工作裁员厉害,他们好些年都在不断地换厂。两人结婚,很快生下孩子,只能留在老家让父母带,但能够收留他们的工厂,却越来越少。

没有技术,没有文化,甚至,连年龄优势都没有了,阿军和妻子就像那条早就过时了的生产线,已经被淘汰了。

迫不得已,他们回到老家,开始在各个工业园区,那些规模并不大、效益也并不好的工厂里谋求一个岗位。对于阿军两口子来说,只要进厂了,不管干活多累,工资多么不尽如人意,都意味着家里重新有了收入来源,比起失业在家,要好太多。

家里的田、土,他们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种过了,更不知道如何从中谋生,他们已经习惯了“格式化”的人生,上流水线工作,白班或者夜班都行,拿工资过活,多就多用,少就少用。

这么多年,他们没有存下多少钱,房子也还没有翻新,未来的日子,只求一直能够“进厂”,至于其他,就不奢望了。

辞职后创业,屡战屡败不知路在何方。

很多人信奉:“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越折腾越幸运”。年轻时创业是为梦想,年过四十,不管是为梦想,还是生活压力所迫,都想要和命运打个赌,最后搏一把。

同事晓潇,是家中独子,一直以来,仰仗家境优渥,上班也仅限于报个到,糊弄一下,工作了一二十年,还是个普通职员,并且越来越被“边缘化”。

晓潇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财经新闻,每天谈论的也是当下做什么最容易发财。他的不务正业就像极大的离心力,最终促使他辞职。

仗着爸爸妈妈给的本钱,晓潇在一个小县城布局了共享电动汽车的生意,建设充电桩,设置共享电动汽车停放点,从县城到十几个乡镇,转眼几百万就花没了。而受制于山区道路弯多路陡,共享电动汽车常常在半路上抛锚了,生意自然很难做下去。

亏了老本的晓潇不敢再大意,匆匆“打扫战场”之后,又去加盟了一家卤味店,可天天要早起,不请人自己吃不了这个苦,请人吧,小店又承受不起。没过半年,又泡汤了。

如今,晓潇只得给他老婆打工,安安心心当个送货员。好在他老婆多年来,一直经营着一家钢材店,才得以在晓潇被催债的时候,还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年过四十,辞职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基础,一个赤手空拳上阵的人,只会被残酷的现实鞭打得体无完肤。

年过四十,还在四处求职的人,有人欢喜有人愁。

网友“坦荡的暖阳9r”感言:

快跨进五十的人了,在系统内换过3家单位,还好每一步都在走上升的路,但每一次都是抛弃原先所学的和人际关系重新开始。人近五十,不折腾了,折腾够了,平稳混到退休吧。

从这份感慨,可以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理性的人,也是一个成功的人。

年过四十,还在四处求职的人,如果是有备而来,目标明确,那就是人生的勇者,是在不断地走上坡路。而如果漫无目的,不断降低要求,那很显然,就是在走下坡路。

人生,最怕的就是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不管过去多少年,一直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吃了不少苦,却并没有给人生多大的帮助,实在很不划算。

可是,岁月无法重来,从前的浑浑噩噩,很难用今天的清醒和励志来弥补。

我们只能咬紧牙关,把日子一点点熬过去。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