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这是出自《道德经》第65章的内容,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今译】

从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朴。

人民所以难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祸;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认识这两种差别,就是治国的法则。常守住这个法则,就是“玄德”,“玄德”好深好远啊!和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达到最大的和顺。

【我读经典】

为政在于导民以真朴。政治的好坏,常系于在上者的处心和做法。在上者若是真诚朴质,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才能导出良好的政风,有良好的政风,社会才能趋于安宁;如果上面的人机巧黠滑,竞相伪饰,就会产生败坏的政风。政风败坏,人们就互相伪诈,彼此贼害,而社会将无宁日了。因此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善于行道的人,因为自己先做到了“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百姓也变得真朴、厚道,这叫“将以愚之”,不会为了利益而斤斤计较。老百姓为什么难治?有的领导者,为满足一己私欲而妄为,结果上行下效,更多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为私利不择手段、费尽心机,人的心机多了就会冲突不断,那天下就会陷于混乱,所以说“民之难治”。

人民为什么难治?“以其智多”,使用太多的心机智巧,在上者首先应以真朴自砺,有人说:”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要以身作则“。“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能认识并守住这个法则,就是“玄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然后才能达到最大的和顺。

(该篇内容属于“我读《道德经》”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如果对文化经典感兴趣,可进入个人主页阅读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