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悲情人生
向外看一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喆曾是一代电影大明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喆,原名冯贻吉,1920年出生于天津,4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他相貌英俊,气质不凡,是个标准美男子,不仅长得好,而且颇具表演天赋,他自幼生长在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冯建统在铁路部门工作,母亲韦瑶珊是富商的女儿,毕业于上海圣玛丽女校。所以冯喆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44年他进入剧社,开始演员生涯,并很快走红。
冯喆是那个年代中不可多得的性格演员,无论是扮演游击队政委、解放军营长,还是与女特务巧妙周旋的侦察员,与青楼女子忧愤命运的多情公子,他对角色的演绎都拿捏得当,让观众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桃花扇》:多情变节'侯公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喆的妻子叫张光茹。张光茹,原名张启珍,1929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父亲是个破落秀才,9岁那年进戏班学戏,不出几年,便以“鸣凤”艺名逐渐唱红。在她十几岁时,父母便为她包办婚姻,让她嫁给当地的“袍哥”,但她誓死不从,并且离家出走,开始了自己闯荡的生涯。北上入津的他不仅没有钱也没有名气,只能在一些小戏中充当配角。在感情生活中她曾遭受欺骗,之后她辗转来到重庆。在重庆她进入了中华剧艺社,改习话剧,并将名字改为张光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光茹曾是川剧名旦
命运交集
1946年,冯喆已经是比较有名的电影明星了。1946年冬天,张光茹跟随中华剧艺社来到上海演出。张光茹当时不算主演,只是在剧中扮演小配角,但她美丽的舞台形象却非常打动人,冯喆第一次看到她,就被吸引了。冯喆比张光茹大9岁,他对她展开了猛烈追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开始,张光茹对冯喆还有所防备,因为冯喆长得太帅了,而“太帅的男人往往会花心,不忠诚”,她纠结着,但是她又怎能拒绝冯喆呢?他帅气,有名气,有才气,更重要的是他对她是那么认真,看她的眼神像天上的星星会发光,任何一个女生,面对这样痴情眼神,都会沉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甜蜜爱情
他们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曾经在情感上饱受欺凌的张光茹,终于在冯喆身上体会到了爱情的温暖。而那时的冯喆,虽然身边也有许多追求者,可他却对张光茹情有独钟。这让张光茹非常幸福而知足,张光茹的心里,跟喝了蜜似的那么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47年,冯喆开始拍电影,他的搭档基本上都是一线大牌女明星,比如舒绣文、周璇、王丹凤等,他很快在影坛声名鹊起,成为一线演员,享有“银幕英俊小生”的美誉。1948年,冯喆来到香港,拍摄了众多影片。1949年张光茹也来到香港,两人于这年5月7日,在香港举办了婚礼。尽管冯喆的父母并不看好这门婚事,但架不住冯喆倾心喜欢,也只能随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美满婚姻
冯喆和张光茹在结婚之初,有过非常恩爱、如胶似漆的婚姻时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便双双回到了上海,冯喆进入上影厂,张光茹则去北京青年艺术剧院训练班学习。两人虽然分隔两地,却思念如潮。1950年张光茹参加慰问演出团坐火车途径上海,在上海站只短暂停留,冯喆却早早等在那里,只是为了看妻子一眼,还当着众人面,死死拉着妻子的手不放松,眼中全是泪光点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渐生嫌隙
婚姻窒息
一个人心中,一旦种下怀疑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其结果很可能毁掉一切。跟所有天下被冤枉的丈夫一样,最开始时,冯喆拼命向她作出解释。然而张光茹也跟很多不明真相的妻子一样: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以至于到后来,只要冯喆跟某位女同胞说两句话,也被她怀疑两人有染。冯喆为此痛苦不堪,他曾对最好的朋友说:光茹太多敏感,让我无法畅快地呼吸了……
而张光茹几次流产后无法再生育,也使他们的婚姻关系雪上加霜,而冯喆自己也身心俱疲,在拍摄《淮上人家》时感染了血吸虫病,不得已摘除了脾脏和胰腺,这使得他的免疫功能全面下降。这时的他很需要休养,并能得到妻子的安慰,但张光茹却向冯喆提出,想回四川继续演川剧。当时两人关系已处非常脆弱阶段,冯喆曾想努力修复,却没想到妻子会选择和他分开,他苦劝张光茹再多考虑考虑,但显然她已打定了主意。就这样,他们从1956年开始两地分居。
此时,是冯喆在演艺事业上最红火的时候,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他所塑造的众多经典角色,如《铁道游击队》中的李正、《羊城暗哨》中的王练、《沙漠追匪记》中的钟永胜等。
然后,就有所谓冯喆“街头追女”的事件传出(据说其实是冯喆在街头看到某女适合角色,跟随而行,被该女直接报告公安),在当时这件事给了冯喆一个致命性的打击,1961年,上影厂将他列入援建四川峨影厂的首批名单,以照顾他们夫妻两地分居。冯喆初到成都,张光茹的内心也是十分欢喜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喆(左一)在峨影厂时期的老照片
“畏罪自杀”
1966年的某天,突然在峨影厂里贴满了针对冯喆的大字报。随后,他就被关押了起来,此后他遭遇了无休止的批斗,甚至殴打、毒打。这时,张光茹并没有去安慰冯喆,正相反,当造反派找她调查情况的时候,她还讲了冯喆平时的一些“牢骚”话(也不过就是突然从上影厂被“贬”到峨影厂之类牢骚话),密报了冯喆和一些同事以前谈论形势的事情,这些却被造反派借机利用,使得冯喆“罪加一等”。冯喆遭受了被麻袋蒙上头痛打的惨痛经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生未嫁
这之后,张光茹一直都没有再嫁人。她经常会拿出冯喆的照片,长久地端详,有时看着看着,眼泪就出来了。1990年,她从四川省川剧院退休,在退休后的第三年,她就走完了自己痛苦、矛盾而纠结的一生。那年,她64岁。当时,她的身边唯一存放的东西,就是想念冯喆时写下的一些文字,其中有一首诗这样写:“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由此可见,在她的心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过冯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也许在这世上明明是擦肩而过的过客,但是却因意外的巧合走到了一起。这样的感情终究是有缘无分的。两人注定是彼此人生中的一道风景,只能最后带着一段记忆,各自天涯,永不相见
温馨提示:(图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