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元代与明洪武的容易区分,洪武与永乐和宣德的也容易区分,而永乐与宣德的则很难区分。永宣青花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宣德与永乐虽隔着洪熙一朝,但官窑的烧造活动基本相连。由于两朝青花瓷的造型、纹饰多有共同之处,加上青花和釉色比较近似,所以人们在讨论两朝瓷器时,往往以“永宣”并称,甚至有永宣不分之说。
宣德的胎体一般都比永乐略厚,所以同样的器物,宣德显得要厚重些。明、清文献“宣窑薄甚永窑厚”和“永乐尚厚”之说与实际不符。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盘 ,台北故宫藏
明宣德青花把莲纹盘-北京故宫藏
永乐时胎土淘炼颇为精细,所以胎质细腻,胎色洁白,比后来的宣德瓷胎薄体轻。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润、平净为主要特征,没有后来宣德时流行的橘皮纹。琢器表面釉面多均匀一致,釉下有大小不一的细密气泡。宣德釉面肥厚、柔和,侧视可见难以察觉的橘皮纹,正如明代文献所说“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
明永乐青花荔枝纹如意耳扁壶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上海博物馆藏
青花采用进口苏离麻青料绘成,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色调幽深艳丽,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由于含锰量低,就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可以烧出像蓝宝石那样的鲜艳色泽。而含铁量高往往会出现铁锈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甚至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会有凹凸不平之感。永乐青花发色蓝艳,晶莹亮丽,犹如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宣德发色深沉凝重,有的呈色蓝中偏灰,不及永乐浓艳,晕散的现象也比永乐青花少。
永宣青花发色
明永乐青花
明宣德青花
宣德花卉、瑞果纹虽承继永乐,但巧作变化,特别是瑞果不再作为补白的辅助纹饰。即使为主体纹饰也与永乐不同,伊斯兰植物纹与几何图案也有所减少,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图案,仕女题材更丰富。
明永乐青花
明宣德青花人物图碗
宣德正好相反,写款成了普遍现象,不写款的极少,而且形式多样。
明代永乐红釉碗修复件上的篆书“永乐年制”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内,书写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款
明代宣德各类款式
宣德有高60多厘米的大罐,直径60多厘米的大缸,小则有高仅8厘米的小罐和手不盈握的砚滴、鸟食罐。
明永乐 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款青花海水云龙纹天球瓶,高46厘米 口径9厘米 足径1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听着比较抽象??那下面举两个例子应该会更加印象深刻了
实例一:从牡丹纹青花瓷器的纹饰对比
明永乐青花牡丹纹
明宣德牡丹纹
经过研究得出几点鉴定永宣青花的核心要素:
一、缠枝波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高足碗、罐、缸、钵者,多为宣德的。
二、缠枝条状圆形纹,多为永乐的。
三、缠枝块状圆形纹,所在器型为玉壶春瓶者,多为永乐的,为方流执壶为宣德的。
四、折枝纹,所在器型为方流执壶者,多为永乐的,为高足碗和盆者多为宣德的。
五、青花瓷盘,上有穿牡丹龙纹者多为宣德的。
六、青花12棱折沿盘和花口盘,12折枝花的折端裸露者,多为永乐的,有大叶遮盖者,多为宣德的。
七、画在盘上的牡丹花朵与别种花朵糅在一起的缠枝波形纹,7种或11种花朵者,多为永乐的。8种或12种花者,多为宣德的。
八、牡丹花叶芽,尖细如小柳叶形者,多为永乐的。
九、牡丹花瓣边缘有留白联珠式勾边者,多为永乐的。
实例二:军持工艺细节对比
永宣军持对比
军持体现得更为突出,永乐军持,流口饰凸起弦纹三道,下腹部也有三道凸起的弦纹,器座由下而上为多级台面,其与器身连接处为一中空的球状凸起物;而宣德军持,流口弦纹没有了,腹下仅有一道凸起弦纹,器座的多级台面成为一斜平面,与器身连接的球状物变成了钟式,远不及永乐秀雅!
明永乐 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高29.7公分 口径3.6公分 足长12.0公分 足宽8.0公分
明宣德青花琴棋书画图罐
永宣是有明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其青花也是中国青花的鼎盛时期,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