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龙游 | 宰相后裔在龙游
张浚(公元1097年-1164年) ,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官至侍御史、枢密院知事、南宋绍兴五年升任宰相,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统帅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抗击金兵、英勇杀敌,大有其先祖汉代张良之遗风。其曾孙张杲因侍郎之位遭贬担任金华知府一职,任满后被龙游山水形胜所吸引,于宋嘉定年间定居龙游宣教乡蓝泉村(现龙游县横山镇凌阁张) ,为龙游始迁祖。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张氏家族扎根龙游这块沃土九百年,繁衍子孙,枝繁叶茂,至今张浚后裔在龙游县有数千人之众,成为龙游名宗望族。张浚五世孙张鑑于宋宝佑 (1253年-1258年) 年间迁居县北彦塘(现龙游县小南海镇彦塘坞) ,后分迁模环乡上张。张浚六世孙张镛于宋开庆元年(1259年) 从凌阁张徙居横山,定居横山后,人丁兴旺,财源昌盛。张浚六世孙张吉宗于宋淳祐七年(1247年)迁居箬塘(现小南海镇箬塘) ,张吉宗十九世孙分迁何岗(今塔石镇何岗) ,张浚七世孙张文兴迁居高山顶,明洪武年间因战乱,其族人将财物粮食囤放在下库高山,张文贵始迁下库守护,繁衍成族。张文兴之弟张文盛居东湖,张文盛曾孙张彦机于明宣德年间迁麻坪张(现小南海镇马坪张) ,后人分迁城东张王(现东华街道张王村) 、县西汀塘圩(现小南海镇汀塘圩) 、小汀塘(现龙洲街道后厅村)。张浚十三世孙张隆盛迁居詹家镇贵塘山,后人分迁大龙头、张严。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张氏族人张学诗、张学礼从横山迁居张家山头(现塔石镇下张坞村)。张浚后裔散枝开叶,徙居龙游各地,血缘相连,一脉相承。
说到张浚后裔,不得不提张氏宗祠-绍衣堂、高冈起凤和横山塔,绍衣堂建于明洪武年间,已经历经六百多年的风刀雨剑,仍巍然而立。高冈起凤始建于元朝末年,是张氏族人祭祀先祖、礼敬神祇、举办婚丧礼仪、接待官员等重要活动场所,后毁于火灾,现存的张氏宗祠-高冈起凤重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设计精巧,气势恢弘,于1991年迁至龙游民居苑内。
横山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历时七年。是龙游县现存明塔中体量最大、建筑最精致的代表,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张氏家族斥巨资建塔的动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龙游县博物馆勘察横山塔时,在塔顶上发现铁质露盘上有铭文记载:“大明嘉靖十三年岁次甲午夏六月吉日,横山张氏同心合力建造宝塔一座,祈保各家子姓功名显达,买卖遂心。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者。更求皇图永固,帝道无疆。辛丑年季冬望日谨题。主缘信士张轲、同男辛丑科赐进士张文愚、督工信士张良成、张瑾、张显、张环,武林铸顶匠手王本忠造、兰江砌塔匠手张以广造。”从铭文上透露的信息,使我们知晓了横山塔的建造具体时间,也洞悉了张氏族人建造宝塔的初衷,是为了子孙后代文脉畅通,功名显达,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横山塔的建造,彰显了张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家族的凝聚力,承载着对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期望。
不知是否机缘巧合,还是先人眷顾庇佑,在横山塔竣工的当年,族人张文愚高中进士,后任新淦知县,张氏族人精神大振,对宝塔趋利避害,振兴文脉的功用深信不疑。后来果不其然,张氏家族人才辈出,俊彦云集,科名鼎甲,绵延不绝,族人张子校、张子槐兄弟双双考中举人;张羽翔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中举,授蒲州知州,柳州同知;张宗孔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考中进士,官至平阳知府;张文介诗文俱佳,著作等身,跻身明朝十二名家之列;张广益在清顺治十九年(1660年) 乡试中一举夺魁,声名鹊起。张氏家族不仅诗书传家,儒风荡漾,而且注重练武强身,保家卫国。族人张善言文韬武略,胜人一筹,曾任明朝京城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张殿候于清乾隆十九年(1771年) 考中武举人;张正亭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 考中武举人;革命志士、红二师副师长张自强系其族人。
通过对宋朝宰相张浚后裔在龙游的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迁徙路线,兴衰更替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地域文化、宗族文化、血缘文化。相信在新时代里,宰相后裔在各自领域中会大显身手,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