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立轴书法

中国古代的书写遗迹,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从龟甲、兽骨始,书写载体的材料经历了青铜器、简牍、缣帛等,到西汉初期纸张的产生,有着漫长的过程。从形制来看,一直到明代早期,古代法书主要是以书札、册页及手卷为主。立轴这种作品样式产生于宋元时期,其与中堂等样式的流行,则是在明代。
  明代的造纸术在原料、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都达到集大成的高度。明代造纸业十分发达,所造的纸张品种繁多,除宣德纸、“宣德宫笺”、宣德贡纸之外,还有连四纸、连七纸、毛边纸、观音纸、奏本纸、绵纸、油纸等。大幅纸张的生产已不是问题,不再像唐宋时期书法作品《书谱》《诸上座帖》那样,用多纸相接而成。
  除了造纸技术的提高,明清厅堂形制的改变也是立轴书法兴盛的另一原因。明代苏州厅堂建筑向高耸发展,原先用于分隔厅堂内空间的屏风便相对地显得矮小,于是堂中平置的通顶落地的屏门逐渐流行,长条的卷轴字画直接挂在背屏上更便于更换,这就是中堂字画的滥觞。居室厅堂的变化,使条屏、中堂、楹联等书法形式得到充分的兴盛与发展。至清朝初期,在厅堂正中背屏上大多悬挂中堂书画,两侧配以堂联,以后渐为固定格式,成为清代至民国初年中国书画最重要的样式。而巨幅立轴也随之兴盛,成为装点堂室的重要形制。
  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其实这种笔法并不适用于大字。陈列的厅堂立轴书法作品,不仅强调书写内容的文雅和深意,更强调大字书法应具有的痛快淋漓和视觉张力。那种晋唐、宋元的“把玩式”的存在,逐渐被替换为对跳宕、甚至近乎张狂的书风的激赏。
巨幅立轴的出现,为书法艺术风格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促进了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兴盛。明清浪漫书风可遥接唐人,是继唐代狂草之后,又一个草书发展的高峰,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风格强烈的书家,如董其昌、陈献章、祝允明、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云璐、王铎等。这一时期,书法作品从形制、笔法、墨法、结体、章法及审美风尚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长幅巨制代替了案头尺牍,小情调的挥洒变成了痛快淋漓的表现。宋元以前,立轴偶有使用,但多局限于屏风,这对表现以草书为代表的强调“达情”的动态字体是一种制约。而明中期之后,大幅立轴的兴盛,为书法艺术赢得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明清浪漫书家的作品尺寸巨大,大幅、巨幅的立轴和手卷很多,多种多样的形式、巨大的制作构成了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显著特色之一。而明清书画形成市场,也对巨幅立轴书法作品的兴起产生了关键作用。
  国家博物馆所藏明清立轴书法藏品中,作者既有名家如杨维桢、文彭、王铎、倪元璐、黄道周、朱耷、傅山、何绍基、邓石如等,也有并非以“书家”身份著称的文人、画家如冯敏昌、赵宧光、王时敏等。下面我们欣赏国博所藏的恣肆浪漫的明清立轴书法藏品。
文彭行书五律诗轴
文彭行书五律诗轴 148.8cm×63cm纸本
傅山草篆塞上诗轴
傅山草篆塞上诗轴 208.5cm×84.3cm纸本
董其昌行草五言诗轴
陈继儒行书七言绝句轴
张瑞图草书五律诗轴
张瑞图草书五律诗轴 153.6cm × 51.5 cm绫本
黄道周行书初度闻风诗轴
黄道周行书初度闻风诗轴 166cm × 49cm绢本
倪元璐行书七绝诗轴
倪元璐行书七绝诗轴 165.3cm×43.2cm纸本
王铎行书轴
王铎行书轴 202.5cm×50.4cm绫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