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69)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诗篇以蓷的干枯,比喻女子的被弃,进而指出是因其遇到的人不善。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tuī暵hàn其干gān矣
有女仳pǐ离 嘅kǎi其叹矣
嘅其叹矣 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 暵其脩xiū矣
有女仳pǐ离 条其歗xiào矣
条其歗矣 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 暵其湿qī矣
有女仳离 啜chuò其泣矣
啜其泣矣 何嗟及矣
三章都以“蓷”这种植物来起兴,“蓷”是什么呢?就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药之上品的益母草,因为可以治妇科病,又有益于产子而得名,而且有美容之效,据说武则天常保青春的秘诀就是服用益母草。
《盐铁论·晁错》云:“孔子不饮盗泉之水,曾子不入胜母之闾。
孔子的弟子曾子以孝道闻名,他曾经到达一个叫“胜母里”的地方,很不喜欢,掉头而去,因为一个人怎么能在母亲面前逞强呢?倒是听到“益母草”这个名字的时候特别欢喜,因为这种草会对母亲有益。
“暵其干矣”、“暵其脩矣”、“暵其湿矣”
“暵”字的本义为干旱,这里是使、令枯萎的意思,“干”“脩”“湿(通㬤)”都是干燥的意思,层次上的递进,脩xiū干肉,引申为干燥;湿(通㬤)晒干
女子的青春也如益母草的干枯不可挽回
王先谦:“蓷本恶湿,今生谷中,水频浸之。首章虽濡旋干,次章且濡且干,三章虽干终湿,则伤于水而将萎死矣,次第如此。
有女仳pǐ离 嘅kǎi其叹矣(条其歗xiào矣、啜chuò其泣矣)
仳(pǐ):别离,遭遗弃
“慨其叹矣”、“条其啸矣”、“啜其泣矣”,是写女子长吁短叹、条然而啸、泪流不止,相对于益母草的枯萎,女子在遭到遗弃后的痛苦也是层层递进。
苏辙《诗集传》:“叹之者,知其不得已也。”
苏辙《诗集传》:“啸者,怨之深也。”
苏辙《诗集传》:“泣者穷之甚也。”
那样的年景,一个女子被孤零零抛弃,可能连生存都变得很难了,但她只是叹息、流泪、“啸歌伤怀”,只怨自己“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而没有更多怨怼之词,朱熹解此为“厚之至也”,落此困境、险境,仍不失其温厚情怀。
成语“遇人不淑”就是出自这首《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而中谷有蓷的故事,却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最著名的,莫过于清人袁枚《祭妹文》了吧,《祭妹文》是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渗透着袁枚对妹妹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文章记述袁机在家庭生活中扶持奶奶,办治文墨,写她明经义,谙雅故,表现出妹妹的德能与才华。写的虽然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真切可信。而他的妹妹,也正是“所遇不淑”,袁枚在祭文中也引用《王风·中谷有蓷》的句子,这篇文章比较长,也不难,就不作多余解释,留下小小的问题,你看看文中哪里引用了《中谷有蓷》的哪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