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流调人员相继感染新冠,当务之急是做好这件事
6月14日,深圳新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姜某,男,30岁,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国际航班入境旅客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6月14日,广州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两名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通报”。
感染者一,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病理科技师;感染者二,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急诊科医师。根据病毒基因测序、感控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分析,初步推断,两名医护人员意外暴露造成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中。市八医院已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医院职工在集中居住酒店封闭管理。每天组织原有医务人员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集市八医院相关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周边三条街道全员核酸检测373668份样本均为阴性。从相关医院抽调医护人员进驻市八医院,保障医院临床救治工作平稳进行,目前院内诊疗秩序如常。成立市八医院院感联合防控部,加强院感防控培训和督导,查堵风险点,全面落实院感防控制度。
广州深圳这一波疫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全社会的努力下,已经趋缓,“95后”检测员李秀萍为加快检测速度,练就了单手拧管的本领,一次值班,最高纪录单手拧管2000余次,同事称她为“加样小能手”。在感叹医务人员辛苦的时候,也希望全社会一起共同抗疫。
我国进入常态化防控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出现过本土的传播疫情,但是这些本土疫情经过现场的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数字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发现,都是与境外输入的病例和进口的货物有关,说明我国目前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境外输入,我国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
当务之急,接种疫苗:对于大众和医务人员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接种疫苗,尽快完成免疫屏障,建起保护医护人员的第一道封锁线。流调人员和医务人员是高风险人群,更要积极接种疫苗,主动接种疫苗,这次流调人员和医务人员感染,再次敲响警钟,就算接种疫苗,也不一定就能够避免感染,日常的防控措施依然十分必要。从这次广东的疫情来看,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表明接种以后对变异毒株仍然有保护作用。
按《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接种剂次和间隔要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21天),第2剂在8周内(56天)完成即可。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针次接种均是有效的,可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截至2021年6月1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0413.4万剂次。
到目前为止,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有些人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感染的情况,不意味着疫苗保护效力不够。因为,不管是保护效果也好,还是保护效力也好,其实是对一个群体得出的一个结果。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还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人群当中有免疫力的达到了一定的阈值,就可以降低新冠的流行强度或者阻断它的流行。这个阈值预估是 80%的人接种上新冠肺炎疫苗,中国的免疫屏障才算建立起来。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疫苗接种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了更加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大家都有义务积极接种疫苗,确有禁忌的除外。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主要是在18岁以上人群开展,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3-17岁人群,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新冠疫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用于3-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3-17岁人群接种计划将逐步推出。
抗击疫情,从我做起。
6月以来,本轮聚集性疫情已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聚集性感染明显,确诊病例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超过三分之一。提示:必须始终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要求,必须落实公共场所测温验码、保持间距等措施,必须做好社区防控,严防疫情扩散。
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我们遭遇的本土案例,可以看出我们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和策略是有效的,要继续按照常态化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跟弦,继续坚持种疫苗,做核酸,戴口罩,勤洗手,少集聚,少外出,多锻炼,多休息,错峰出行,减少接触高中风险地区人员,保持人际距离,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疫情监测,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当地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开展流调,对密接人员彻底进行隔离,及时开展核酸检测,疫情一般都会在1-3个潜伏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现在有了疫苗这个有效的手段,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有效的防控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异常症状的,及时就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测,切勿打无资质的机构就诊,以免传染扩散。
抗击疫情,抓紧医院。
在全球疫情防控乏善可陈,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国有一个安定有序的环境,来之不易,医院是疫情防控的最核心环节之一,必须持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不得放松和麻痹大意,稍不留神,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就会被破坏,持续加强预检分诊,持续关注职工健康,持续加大感控投入,持续完善各项措施,持续开展核酸监测,早发现,早报过,早处理。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单位或部门,部分转载均标明出处。平台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原创医管资讯,愿与关心医院科学管理的朋友,一道学习,共同进步,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