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人的时候,想要对方回报我的心算不算有所求?不和人结怨就算是结善缘吗?
问:
大师兄昨天提到,我们帮助人虽然要无我利他,但是不能软弱到养出白眼狼,任人欺负、轻视,这部分可以理解,就是帮人不能没下限,但是反过来,我们无我利他的时候,要求对方有所回报,这算不算是有求的帮助呢?
求一句谢谢也是求。
那这样的话,不是和我们平常说的不能对人有所求,要无我利他的心相违背了吗?
这里有点想不明白,当我们帮助人的时候,该用什么心态面对这种事呢。
答:
这个问题,就是在于,我们帮助人的用心,落在哪里,不够清晰。
第一个,我们帮助人,不是为了帮助人,其实是帮助自己,比如我们帮助人的时候,自己的自私自利,就放下了,自己的狭隘贪着,就放下了,所以求什么感谢呢?人感不感谢是人的事,我帮没帮助人,是我的事,我愿意做个什么样的人,是我的事,人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人的事。
我愿意成为一个无私的,豁达的,透彻的,自在的人,我做出了这样的修行,人愿意继续狭隘,自私,贪着,占小聪明,是人的事。
所以人扮演这种反面角色,我们要是会修行,其实是成全我们。
是这个道理,这才是修行的心态,才是佛所说的,布施舍得的道理,这点一定要明白,有部分根器的人,要侧重这样子去修。
第二个:我们帮助人,确确实实是为了帮助人,但是呢,不是要把他帮的更懒散,更无能,只晓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帮人是为了什么?而是帮助人觉悟,帮助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人认识到,做人要懂得感恩,做人要晓得知恩图报,做人要知道,不能占人便宜,要懂得修行,要懂得布施等等,我们要帮助人,总是要让人变得更好,更明白,这才是对的,救急不救穷,我们帮人,是要启发人智慧,启发人自己的能动性,而不是让他一直穷下去。
所以有所求是对的吗?你看,佛陀在教化众生的时候,是不需要我们对他说感谢吧?对我们是无求的吧。
佛陀没有这样的求心,他只是无我利他的做着,可是,他为了让别人得到解脱,让别人能够真正觉悟,所以他经常讲什么呢?讲因果、讲舍得、讲布施、讲供养、讲利他、讲要对人好,要去帮助人,要做菩萨,佛陀为什么要讲这些呢?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佛陀说这些话,也是有所求呢?
不可能的,佛陀讲这些,就是要让人们懂得这些道理,让人们变得更好,让人们这样子知道,只有这样去做,才能修行解脱,而不是为了得到众生什么好处。
所以这个问题很清晰了。
我们固然是不需要人那句谢谢和回报的,但众生如果恶业很重,我们对人很好,她始终懵懵懂懂,始终理所当然,或者始终不懂回报,这时候,我们对对方进行适当的、善巧的提醒,或者适当的远离、冷漠,这都是可以的,好比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老是对他好对他好,可是他是白眼狼,不晓得珍惜啊,他习惯了之后,真的就不当回事了呀,你何必要这样呢?
这时候该怎么办?很清晰,离开他,离开他才是帮助他觉悟的方法,有时候离开他,他才知道后悔。
所以为了帮他觉悟,让他懂得珍惜和回报,我们离开他,不帮他乃至批评他,有时也是一种善巧智慧,是对他的慈悲。
不过你会困在这样的问题中,也证明了什么呢?你还迷惑在谢与被谢的问题中,想帮助人告诉人什么是对的,做人应该回报和感恩,可是自己都不敢说,怎么可能让人明白呢?怎么可能不吃闷亏呢。
这样行走世间,就很不洒脱了,自己内心越怕说,说明自己内心,越在意人的诽谤和不诽谤,认为和不认为,越在意自己的财色名利心。
当我们真正出离钱的时候,就是钱多钱少都无所谓,什么万贯家财或者没有钱,也就那么回事儿,得失从缘,心无增减,这叫真正的出离钱、不贪,当我们真正出离名的时候,我们想要告诉他这个道理,或侧面提醒他,或渐渐冷落他,或者直面往脸上怼,告诉做人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回报,言之凿凿,坦坦荡荡,都无所谓的,人爱怎么想都可以,人想着,哎呀,你提这个,岂不是很贪心吗,无所谓,你想怎么认为都可以,做完就了,承担自己做的结果,这就坦荡了。
而不是逃避、怕,不敢碰不敢摸,内心纠结,这是落入下乘的,不是真正的心无挂碍,真的心无挂碍了,怕什么人家怎么想呢?
所以这问题,就是随着自己修行程度来,有这份修行了,人一直不回报,你也不纠结烦恼,一直做,很温和有修养的,那就没问题。
要是没那份修行程度,做个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坦坦荡荡的,不惧流言的人也很好,有什么因果就担了,内心正直无私,清楚分明就好,明白吗?
结合自己修行程度来。
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帮不了人,要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眼界认知有限,帮不了他,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就这么多,看不到更远的因果,没办法无休无止的,像真正的菩萨那样,帮的那么彻底,我们是个还在路上的修行人,有些事做不到,做不到一直给,而没有回报,这时我们承认自己修行不够,选择走开,没什么问题。
人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斤两,不能过份认为自己是菩萨了,背负的很多很重,说不定就把自个压垮了,更不能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就是个凡夫,索性自私自利,自作聪明,就那么作下去,那是更加不好。
结合自己能力来,结合自己修行认知,尽力而为的,为自己为佛法为众生踏踏实实做些事情。
复:
明白了,这个问题清晰了,谢谢大师兄的解答。
但我还有个问题就是,要是如大师兄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批评人,或者冷落或怼人的话,那不就是和人结怨了吗?
这样的话,佛法里常说的广结善缘是什么意思,只要不和人结怨就算结善缘了吗?
当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该怎么想才是对的呢,我总是在这里感觉很有压力,不知用什么心态面对。
答:
广结善缘结的是智慧,结的是令人觉悟的善缘,结的大家都懂得真相的善缘,这才是最上善缘,而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通俗意义上的那种广结善缘,那样做,只会做个老好人、乡愿,那不是广结善缘吗?
你要让好人得到公道,得到正义的时候,你就肯定要得罪坏人,得罪坏人的时候,跟坏人结的缘就叫做善缘,为什么呢?你让他得到了应有的觉悟,应有的惩罚和果报。
坏人得到了惩罚和果报,进了监狱,反省到了问题,你就是菩萨,你帮助他认识到问题了,这不是觉悟吗?
让人觉悟懂事明白,启人智识,就是菩萨行。
当一个菩萨,他的身份是断案官员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坏蛋和好人产生了纠纷,菩萨该怎么做?
那就是要让对的,回到对的位置,错的回到错的位置,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让他们各得因果,这才是你的责任,这才是善缘。
要是好人被欺负死了,被冤枉死了,坏人呢,洋洋得意的,做了坏事还没有得到惩罚。
你不住持公道,来这活稀泥呀和稀泥,这个好人就恨死你了,说不定,就自己报复,变成了个坏人,这个坏人也会嘲笑你,真是个糊涂官,或者还觉得你好欺负呢。
好吧,你是没得罪人,但你和人结的缘,却都是恶缘。
好比一个父母对孩子特别宠溺,宠溺的没边没际,这不是结善缘,很可能是在结恶缘,一天天把他给宠到了地狱,他越来越无法无天,任性妄为,这怨结的大了。
所以明白吗,真正的善缘要建立在觉悟上,要建立让对方明白,明理上,而不是表面的大家客气,盲目的认为这就是不结怨。
除非你有能力看出因果,你知道他只是现在是这样,但是他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好的,距离这个日子不远,甚至你能力更精深点,可以精确看到对方,某年某月某日会觉悟的时候,你心里有谁,才可以适当的吊着,做适当的纵容,心里没数的时候,就要结合自己能力智慧来做,不能盲目纵容。
还有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做菩萨是不容易的,没有点承担心,大无畏心,是做不得菩萨的,我们要的是做菩萨,可不是做烂好人,菩萨可从来未必是烂好人一个,烂好人是绝对做不得菩萨。
菩萨有时还现恶人相,佛菩萨祖师大德,那都是可会批评人,可会呵斥人了,有的还可会打人,折腾人了,你要注意分辨,只要能利益众生,菩萨下地狱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利益众生,菩萨唱个红脸白脸都是无所谓的,应以何身得渡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为其说法,要懂这个道理。
唉,总之一句话,要做一番菩萨事业,要利益众生,想一个人都不得罪,人人都说你好,是不可能的事。
这样我想你能够理解了。
复:
明白了大师兄,只要是出于一颗让每个人回到各自该在的位置上,受得到各自应得的果,只要心是清晰的,那么行为上不管怎么表现都是如法的。平常大师兄教导在亲密关系中不能一味的索求,应当学会布施,说的是要常生感恩心,我明白了。
答:
是吧,不是很难理解,除非我们愿意为自己的发心负责,承担因果,才是真发心。
自己想做什么,又不愿承担做事带来的压力,乃至遇上压力和为难处就想逃避,决定不是真发心。
你看我也是经常得罪人,写的文章说到人了,看到群里人有问题了,总是不得不说说,这就导致有些人会骂的我狗血淋头,恨的我不行,那怎么办呢。
比如有的人会在群里一次两次三次的捣乱,任性妄为,见解乖谬,胡说八道,将知见带的乱跑,你要不要处理他,要不要说说?
要是为了自己不得罪人,所以不说也不管,这就是把道场放弃了,就对不起自己的发心,就对不起那些有上进心的道友,更是会让天龙护法失望……
处处求个不得罪人,那是乡愿烂好人,不能担事,不是菩萨所为。
为了维护道场清净,让道场能好好的六和敬,大家和谐共住,古大德采取的办法更加严格,棒打棒喝,罚跪,发露忏悔等等,不接受惩罚,你就迁单走人,看似无情,其实都是充满了慈悲和无奈的不得不为,执行家法戒律的,更是那个默默承担的菩萨。
在那个位置的人,只有这样做,才是对自他的负责,才不辜负他所在位置。
有些人你只有处理她了,给他换地方,或者迁单,批评一顿,他才有觉悟的可能,才可能想到,原来当时人那么处理我,问题是在这,还可能对你生感恩心,这时候,大家结的才是善缘,你千万别误会了。
世上上有很多那种谁也不得罪的老好人,八面玲珑,笑面嘻嘻,他们的面具总是很好看很和善,但那样的人,很可能是乡愿小人,你要特别特别的注意,学会分别小人和君子,菩萨和笑面虎,办实事的和和稀泥的。
万勿认错了人,随便跟风或被相所迷,冤枉了菩萨,过失很大。(音转文:素静、阳光,校对: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