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随口一问,却让战士“不守本分”,猛冲猛打立下特等功
1947年3月3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二团在团长汤景仲、政委王昕指挥下,奉命收复吉林梅河口东北面的辉南县城,为我军主力在“三保临江”战役中扫清外围之敌。
当时驻守在辉南县城内的敌人,除了国民党暂编第二十一师的三个营之外,还有一支保安队,共有1000余人。
为了打好这一仗,团长汤景仲召集全体排以上干部举行作战会议,对战斗作了非常细致的部署。
会议结束后,汤景仲走出临时指挥所,准备去屋子后面解手,没想到他刚走到屋子拐角处,就与一名战士撞了个满怀,把汤景仲撞了一个趔趄。
这个战士大概二十出头,见自己这么冒失,把团长都差点撞倒了,一时手足无措,满脸通红地用天津话问道:“对、对不起团、团长……你没事吧?”
汤景仲笑了笑,回答道:“没事没事,都怪我还在思考刚才开会的问题,一时走神,没注意到你走过来了。”
战士急忙说道:“不、不……是我太、太冒失了……”
汤景仲看着面前这个腼腆的战士,忽然眼前一亮:“我认识你,你是三营那个小炮班班长,立过好几次功的陈树棠对吧?”
“对,我是三营八连的陈树棠!”
“我记得仙人洞守卫战你是战斗模范,一保临江你又立了普通功,是这样吗?”
陈树棠激动地说:“团长记得真清楚!”
汤景仲随口问道:“这次打辉南你有没有信心再次立功?”
陈树棠胸脯一挺,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报告团长,有!有信心!”
“那好,我拭目以待!” 汤景仲拍了拍他的肩膀,便转身离去。他没想到自己随口一问,却极大激发了陈树棠的斗志,下定了决心要在这次战斗中立个大功。
3月4日黄昏,二十二团正式向辉南县城发起了总攻。
不过陈树棠有点着急,由于他所在的三营八连并没有抢下担任突击连的任务,他担心自己没有机会立功,会让团长失望。
战斗打响后,一营的主攻部队从西门发起突击,但打得并不顺手,汤景仲便命令二营、三营分别向东门、南门发起进攻,陈树棠所在八连小炮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陈树棠指挥下,小炮班的战士们用小炮猛轰敌人最凶的几个火力点,将他们一一摧毁。
八连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一个个纵身跃上城墙,突入城内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虽然小炮班没费多大力气就解决了敌人设在城墙上的火力点,但陈树棠反而着急起来。
因为他觉得,他和全班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要在这次战斗中立功,那还差得远呢!
此时部队已进入巷战阶段,小炮能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大了,陈树棠哪能不着急呢?
不行,我不能辜负团长的期望,哪怕不守本分也要做出更大贡献!
陈树棠决心已定,把小炮交给身后的战士,顺手抄起一支刚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美式步枪,向大街上冲去。
他跟在一伙敌人身后紧追,可敌人一拐弯忽然不见了,他们只好继续往前搜索。
经过一家当铺门前,陈树棠忽然听到里面有拉动枪栓的声音,虽然很快就没了,但他断定里面一定有敌人。
他把一颗手榴弹拧开盖子,手指抠着拉环,猛地一脚把门踢开,冲屋里大喝道:“全都不许动,缴枪不杀!”
这喊声如同炸雷一般,把屋里的敌人吓得乱作一团,当他们看清楚陈树棠手里的手榴弹时,更加面无人色,慌忙说道:“投降……我们投降……”
紧接着敌兵们排成队,战战兢兢地从柜台后面钻了出来,把枪举过头顶,表示投降。
陈树棠一数,竟有17名敌人,里面还有个排长,不禁高兴地说:“收获还不小嘛!”
这时,小炮班的另外几名战士追了上来,陈树棠便把这17名俘虏交给他们押送,自己继续搜索敌人。
他挑了一条僻静的小路走,转了半天转到一个大院门前,看到里面有三四十个敌人,正七手八脚地往两辆汽车上装东西。
虽然敌众我寡,但陈树棠毫不畏惧,他大步冲进院内,右手持枪,左手举起手榴弹大喝道:“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他话还没说完,只听“叭”的一声,一名敌兵朝他开枪了,幸运的是,子弹只是擦耳而过。
陈树棠怒不可遏,抬手就是一枪,那名敌兵应声而倒。其余人凑过去一看,那颗子弹不偏不倚,竟正中那名敌兵的眉心。
不能不说这一枪是超水平发挥,有很大运气的成分,但这一切都在一瞬间发生,陈树棠的动作又极其干净利落,敌兵们都被震住了,纷纷往后闪避。
陈树棠扬起手榴弹再次怒吼:“赶紧投降,不配合就是同样的下场!”
他见身旁不远处一名机枪手把手举了起来,立刻冲了过去,抓起那挺轻机枪大喝道:“把枪放下,全部后退十步!”
就在这时,连长带部队循着枪声过来了,他们惊讶地发现,被陈树棠俘虏的敌人竟是敌营长和他的警卫排,而敌兵们往汽车上装载的物品,除了一批崭新的美式枪械之外,还有不少重要的军需物资。
连长当胸捶了陈树棠一拳:“你小子是炮班的,却一个人跑到前面猛冲猛打,真有点不守本分,没想到还俘虏了这么多敌人!”(后经统计,陈树棠此战共俘敌61名)
陈树棠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没办法,我可是在团长面前打了包票的!”
战后,表现突击的陈树棠被纵队荣记特等功一次,并被辽东军区授予“独胆英雄”称号及银质“红星战斗英雄奖章”。
可惜的是,三个月后,陈树棠却在四平外围的开原366高地阻击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为了纪念这位屡立战功、名闻全军的英雄战士,当地政府将366高地命名为“树棠山”。
注:本文所述内容为真实事件,记录在《解放战争英雄传》等史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