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俗名未必逊雅韵

苏州西山风景老照片

平素一直喜欢喝绿茶,而且只喝江南绿茶,几十年来养成了习惯。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三九严寒天也没有中断,喝一口江南绿茶,心就安定下来了。我喝绿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这是受家严家慈的影响,父亲一生勤俭,他在世时,几乎没有喝过很贵的茶,只是逢年过节,或是有主要客人光临寒舍,他会买一些好茶,也就是几元钱一斤的龙井,平时家里的茶叶罐,大抵就是几毛钱一斤的茶叶末子,平民百姓,比不得有钱有势的新贵的,这个传统也培养了我的饮茶习惯,至今我喝茶,太名贵的茶消受不起,喝点江南的农家茶,心安理得。

苏州碧螺春茶,如今已成中国名茶中的翘楚,就像“水八仙”“大闸蟹”一样,堪称苏州地方上的风物标识。日前收到苏州老友给我快递来的一盒两罐碧螺春茶,包装上写着“香中别有韵,万古永流传”,一下子让我想起了1980年代我大学刚做新闻记者那会儿,去苏州西山洞庭采访,对我说过一句,几十年过去了,那句当地老茶农说的“吓煞人香”言犹在耳。

“吓煞人香”是一句吴语,那意思就如同今天上海人说物事特别好,“顶脱了”之意,“吓煞人香”形容茶香四溢,到了难以言说的地步。苏州一直流传一个康熙皇帝起名“碧螺春”的故事。说是清代康熙皇帝下江南,到苏州喝了这个茶,味道很香,就问“这是什么茶?”侍从的人回答说:“吓煞人香”。据说,康熙爷听后大笑,连称不雅,并亲自改名,赐名碧螺春。碧,茶之色;螺,茶之形;春,茶之季。

我后来查过许多资料,想查阅到当年康熙爷题写“碧螺春”的文献依据,都不甚了了,“碧螺春”是否是康熙皇帝所起?我是很可疑的。清雍正时期,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南翔)有个专事茶叶研究的学者陆廷灿,他撰《续茶经》三卷,其分类目录完全与唐代茶圣陆羽《茶经》相同,也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当为公允之论。倒是陆廷灿,他在记述苏州茶时写道:“苏州府吴县西山产茶,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洞庭山有茶,微似而细,味甚甘美,俗称为'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陆廷灿的这个记载透视出两个信息,第一,“吓煞人香”虽然较“俗”,那是老百姓的语言,却是有案可查的;第二,“碧螺春”之得名与西山的“碧螺峰”有关,中国许多地方风物特产大抵都与山川河湖等出产地的名字有关,也是蔚为传统。至于康熙帝的取名与题字,是否与清代苏州官宦文人的凑趣有关,尚不可考。康熙帝在位六十年(1661-1722),陆廷灿《续茶经》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距离康熙执政的年代不是很远,我就一直纳闷,陆廷灿撰《续茶经》时,记载了老百姓的语言——“吓杀人”,咋就对康熙帝的题字充耳不闻,为什么如此惜墨而没有留下记载呢?

我建议碧螺春的俗名“吓煞人香”还是应该保留,俗名未必逊雅韵,就像人一样,“装”出来的样子,终究是要穿帮的。接地气的东西一定会更长久。这是当地百姓对于碧螺春的一种口碑,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

碧螺春茶为什么会“吓煞人香”?我想应该与苏州洞庭茶的作业方式有关,苏州茶园通常是“茶”“果”间种,明代《茶解》记载:“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因为这一方风水宝地“茶”“果”间种,使得碧螺春茶始终有一种淡淡的果香味,碧绿的嫩叶吸收着果花的芬芳。碧螺春茶树与当地花果树根系相连,在太湖水汽的熏陶下,碧螺春茶叶自然而然地就带上了果香味。

说了那么多,还是赶紧打开罐子,泡上一杯,一杯“吓煞人香”的碧螺春茶,让我喝到了江南春天的芳香,也品出了是太湖之滨的风味。

2021年3月30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不是所有碧螺春都叫洞庭碧螺春,4招教你快速鉴别!

    到了三四月,苏州街市茶行和本地人的朋友圈里,春茶信息又活跃起来了,满城可见碧螺春. 不过洞庭碧螺春名气虽大,产量却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于是大量廉价"碧螺春"涌入市场. ...

  • 100篇茶叶入门知识普及第14篇:特种绿茶——洞庭碧螺春

    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到了绿茶细分领域中的特种绿茶--庐山云雾.今天我们讲另外一个特种绿茶--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碧螺春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我特别强调了一下是洞庭山,因为好多人以为洞庭碧螺春来自于洞庭 ...

  • 西山东村

    离开阴山去缥缈村之前去东村看了看,东村有好几栋老房子感觉很好的. 空气里弥漫着炒茶的清香,一进村,村民家家都在忙着做茶. 西山碧螺春茶历史悠久,每年去西山还有另一使命是为北京的朋友买明前碧螺春新茶.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