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无效的沟通,毁了团队管理!

嗨,这里是HR新逻辑!
微信对订阅号的推送规则进行了改版
点击文末右下角“赞”“在看”
才不会错过我们每天的推文和资料包福利
周末收到用户私信留言:每次开会的时候,期待着部门成员可以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很多情况下沉默居多,积极主动提想法的人很少,发言的也是在按部就班的走流程,这样的会议,既低效又浪费时间精力!
相信你也存在同样的烦恼。
团队主要通过发送消息和召开会议来进行沟通,沟通是有效管理团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没有沟通,团队就无法运转,然而,它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低估。
要使团队获得成功,你必须保持信息畅通。

让信息流动起来。信息就是力量,与其他资源不同,基于团队工作的需要共享信息,会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提升。
每一个组织都会建立起“沟通文化”,来主导内部沟通的方式和频度,麦肯锡也不例外。
在麦肯锡的对话中,你大多会听到一些特定的用语(如“期限到来之际”“那又怎么样”,及“客户影响”等)。
你还会见到一些惯有的风格(比如电子邮件都很简短,将问题分为3类,24小时内答复等)。
今天和你分享如何进行高效的沟通,进而顺利推进各项工作。
你有一张嘴
但有两只耳朵
迪恩·多尔曼离开麦肯锡后,曾在通用电气和两家新兴高科技企业工作。他一向健谈、性格外向、幽默诙谐,这给他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不过,他也懂得倾听的价值。
我最近的一个职务,是担任银橡树公司总裁,其间,我的倾听技巧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为董事会效力一年左右,听取了公司高层对于业务问题的讨论。为了更好地掌握公司的情况,我就任总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听,学”,和公司内40多名关键人物逐一进行两三个小时的面谈。
在我检验自己对某项改革的假设之前,应该弄清人们的确切想法。
大多数人总是说的比听的多。在管理领域,这可能会出问题。我们不仅会因缺乏重要的事实依据而冒决策错误之险,还可能招致对变革的抵触,因为相关人员会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
尽管首席执行官等人物意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但是,在学校课程或公司培训中,又有多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呢?
阿兰·巴拉斯基现任职全球最大的咨询与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他对此铭刻于心:
一想到团队工作方面的重要经验,我脑子里蹦出的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无论是重大决策、里程碑事件、项目,还是其他什么事情,都是一样。
我的经验是,听的价值胜于说。
如果我们说的只有听的一半,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谁知道,没准会少呼出一些二氧化碳,减轻全球变暖的程度。或许还会减少一些噪声污染。
我们也许会学会字斟句酌,也许会更加深思熟虑。
重要的不在于你说了什么
而在于你是怎么说的
在当今职场,误解比比皆是。沟通是一门艺术,处处有推理,时时有旁敲侧击,微妙的差别无处不在,要如愿传递我们的信息,可谓非常困难。
而个性、文化背景和各自安排的不同,又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复杂。
为了减少团队间发生误解,麦肯锡建立了一套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计划。培训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第一年为角色扮演互动培训,第二年或第三年为高级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同时,还有广泛运用于大多数项目团队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
这些培训,说明了灵活进行口头沟通的重要性。
我们都有一些源于抚养、教育和培训等习惯的沟通方式。我们的用词和语调,在与同事和客户的日常交流中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有必要有意识地认识自己的沟通方式,有时还得改变。正式的培训计划,如麦肯锡所采用的计划对此会有所帮助,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沟通技能。对我们身边的人、父母、配偶和朋友,也能有所帮助。
李·纽曼是HR One公司负责在线产品开发的执行副总裁,他讲述了离开麦肯锡后如何将这种工具带到新的企业。
麦肯锡的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对我的影响极大。这种培训,对我制定出让个人在团队中发挥最大潜能的策略来说,价值不可估量。
我带过来的具体工具之一,就是MBTI职业性格测试。我们广泛使用这项测试,它帮助我们平衡个性和工作风格的多元化,并更好地为工作服务。
熟悉自己的沟通风格,理解他人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往往就能够听出弦外之音,知道别人真正在说什么。 

沟通过度胜过沟通不足
烤鸡的时候有一个火候问题。火候太过会烤焦,火候不到,就可能吃坏肚子,也许得飞快冲到急诊室。
沟通也一样,我们往往不是说得太多,就是交流不够,很少能恰到好处。然而,就像把鸡烤焦了总比没烤熟要好一样,沟通太多总比沟通太少要好。
我们来比较一下沟通不足与沟通过度的代价。沟通不足会导致信息的缺乏,进而出现错误。这还会使团队成员感觉被排斥在外,由此产生距离感,从而破坏团队士气。
甚至,我们为了节约时间而不传递信息时,结果往往不得不在事后弥补。
沟通过度的代价通常要小得多。没错,当你提供太多的信息,忙碌的高管会心烦,但整个组织要付出的代价并不高,除非过度沟通走向了极端。
在信息流动中增加一些人,边际成本很小,特别是现在,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内部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使用又如此方便。
此外,沟通过度的代价也大多是“机会成本”:高管本可用来开展增值工作的时间,现在却不得不更多地用来过滤和吸收信息。
沟通不足,却可能会失去客户,发生意外,惹出官司。与这种价值的损毁相比较,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说,信息多了还是比信息少了要好。
当然,这一假设也是有局限性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的说来,既然错误难免,那就还是犯沟通过度的错误吧。
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