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孙贵合: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

4月24日晚上7点30,全国自主教育联盟暨自主学习研究院再次面向广大学生,家长和一线老师们推出主题为“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的专家免费直播讲座,本次讲座由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孙贵合老师主讲,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家长齐聚网上,共同学习。

扫码收看回放

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孩子们居家学习这使得许多人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家长变成了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们变身主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去和孩子沟通?首先我们应该读懂孩子,读懂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和孩子共同成长。第二,助力孩子的成长。因为和孩子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得到成长。

这幅图展示了一个孩子因为怕把冰棍吃到衣服上而做出的举动,因为如果吃冰棍弄脏衣服妈妈就再也不会给他买冰棍了。可是最后,孩子还是弄脏了衣服,孩子不仅受到了批评还被没收了冰棍。当我把这个故事分享到朋友圈后,我的老师朋友们给予的都是给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可是我们去回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为什么真的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我们又做不到?这归结于我们对于孩子的要求太严格。

北京版教材有这样一个综合实践的活动《我家门前有超市》,要求孩子能够知道哪些是比四大的,哪些是比四小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位老师把这道题搬到了屏幕上还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景,问同学们,小明拿了4元钱去超市了,他可以买什么呢?当几个孩子回答了问题后,再也没有同学举手了。这位老师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没有人回答呢。原来,这问题出在老师身上。在孩子们的眼中,钱已经花完了,所以自然没有人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可见读懂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我们能够与孩子沟通更便利。不仅老师的教学需要读懂孩子,同样我家长在读懂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自身的成长。
因为孩子他们基本上大的类型是分成两类。第1类,以自我为中心,比如我们时常能看见的在商场打滚的孩子,你不给我买我就打滚;另一种就是听话的孩子。对那些打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我们就应该限制满足。你必须得达成我的要求,我才能够满足你,而不是因为你打滚我就给你买。如果因为你打滚就给你买,会滋长孩子的勇气。而对于那些我们常说的比较懂事、比较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比较听话的孩子。他大约在三四岁的时候,我们遛弯走到一个水果摊前,那时刚5月份左右水果摊前摆了很多漂亮的桃子,孩子跟我说他想吃桃。但当时桃子刚出来,并不好吃。于是我就跟他讲道理,最终孩子同意不买桃子了。几天后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于是我允许孩子提一个要求。孩子想都没想说“爸爸,我想吃桃。”虽然在当时他接受了你的意见,但孩子心中是有想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区分自己的孩子是属于哪一类型,如果要是属于前一种,我们就应该限制,而对于后一种我们就应该充分的去尊重他。

倾听者,做孩子成长贴心人

我们怎样去读懂孩子呢?怎么样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呢?首先第一,我们就要做倾听者,做成长的贴心人。在我孩子上到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需要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的时候。然后听写“万”字,把下面写成了一个刀子的刀。因为当孩子第一次写错后,老师面批时告诉孩子,底下的比划不能出头。于是,孩子便将“万”字底下写成了一个刀子的刀了。这也就是当我们表达的时候,由于孩子受他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影响,会导致有时我们表达的意愿并不是孩子理解的意思。这个时候我们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更应该让孩子去说一说。你听明白了吗?你懂了吗?当一个外部的信息经过自己头脑的加工,然后再表达出去,那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看一看圆的半径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个问题比较长,我还把问题把它打到了屏幕上,并且认为自己表达的没有问题。我们都知道,直径是半径的二倍,但是在课堂上却有同学认为半径是直径的二倍。课下,我找到了这个同学,她告诉我一条直径上有两条半径,两条直径上有四条半径,所以半径是直径的二倍。这时,我才明白,孩子理解的是半径和直径的的数量关系。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读懂孩子,要让孩子就多说一说。

陪伴者,做孩子成长助力者

这幅图片上,右边的母亲在玩手机,孩子在看着妈妈玩手机。左边的母亲在看书,她的孩子也在看书。不知道看到这个之后,作为家长朋友们,您是否有自己的一些反思呢?我们做的陪伴,不是陪着,也不是培养,我们应该是陪伴孩子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你如果在干着你自己的工作,孩子也一定会完成他自己的任务。你如果在看电视、玩手机,却对孩子说你该学习了,该做作业了,孩子也不能够安心的学习。陪伴孩子,是我们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件事情。我们不是在最美的时光遇到孩子,而是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开启了最美的时光。我们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也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和他们一起走过一段人生。有家长提问,孩子在青春期怎么去教育。中国的家长总在充当一个侦探的角色。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想和我们沟通的时候,我们家长不愿意和他聊。等到孩子上了中学,家长又想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敞开心扉,是因为我们没有沟通的过程。所以我们家长做的事情,不是陪着孩子,而是陪伴他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启发者,做孩子成长的启梦人

日本在2000年的时候提出了50年之内要夺得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在2000年之前,日本总共才得了8个诺贝尔奖。但是到2000年一直到2018年18年的时间,日本总共有18个诺贝尔奖得主。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最终完全有可能超越目标。2016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得奖后接受采访曾说,在他小的时候发现水母能发光,于是就问了爸爸为什么。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希望我能够研究出来。于是我就一直有这个想法,我要研究出来,带着这个梦想我一直持续的研究。
在我的文章《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数学的梦想》中,我提到了一个案例,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和是多少。这是人教版教材课后的一道练习题,当孩子也计算出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和等于2时,我追问孩子,对于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和结果就是整数,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有孩子提出猜想,于是我让同学开始验证,刚一验证发现验证不出来。我告诉同学们,你们刚才已经提出来一个很好的猜想,通过你们的验证发现这个猜想行不通,但如果你们数一数笔画的话,会发现“坚持”这个词和“放弃”这个词,多了一画。我们遇到了问题,是不是可以再坚持一下呢,我们只是验证了前面这些数,后面还有好多数没验证。而数学上的定理,必须得经过那些公式的、严谨的、清晰的证明方法、最后得出结论。以后咱们班要是哪个同学能坚一直坚持着数学学习,希望你有朝一天能够把它证明出来,最后就定名为五2班定理行不行?这时候班里那几个数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说老师您放心,这事交给我。试想真的有一天,孩子走进了大学,无意中在翻数学史的过程中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早在700多年前,欧拉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猜想,所有大于3的整数它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和都是整数,并且经过他严谨的证明,到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被命名为欧拉定理。我想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会埋怨老师,他会更感激老师,感激老师在他的心里面种下一颗梦的种子。
我们常说脑袋越动越灵活。但是当我们遇到问题之后,我们已经不会思考了,因为我们习惯用百度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时常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作为一个答案,但问题解决那么重要。我们是否能够真的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我们更应该慢慢的做教育。同样,我们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慢慢的守候孩子的成长。

答疑

1.家长苦恼于孩子,自己在家担心完不成任务,不好好听讲学习
这个就涉及到我们今天主题说自主。前两天有这样一个新闻,有一个家长起诉老师。因为这个老师夜里1030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提交作业。您一定不能做这样的家长,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到夜里12点你没完成,那你应该思考,你为什么没完成。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完不成,那是老师留作业多。但是别人都能完成,你完不成,那也就是你没有把自己的任务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就是你的工作,不完成这个工作一定不行,我们家长起到的是监督的作用。蒙特梭利式教育推崇:孩子在这个圈子之内,是可以随意的,你想怎样就怎样。但只要你出了一个圈子,立刻到小黑屋去,受到惩罚。所以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你是可以的,但你要触碰了边界,那就是不可以。在我们学习期间,底线你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对于进入社会之后,边界就是我们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个界都是不能逾越的。如果要是逾越了,就要加以一定的惩戒。
2.二年级的孩子,是否应该报各种培训机构
对于这些培训班,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我们要区别孩子来对待。有一些对于我们在校内的时候,我们没法满足孩子的教育,例如特长教育,想在某个方面给孩子独特的教育,我们可以报。课本上的知识孩子学得略微的慢一些,需要补一些,也可以报班。但是一定不能给孩子的量太大,因为孩子在童年期间,玩是很关键的。我们家长需要玩儿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然后也让孩子爱上我们的学习。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第3点所说的,给孩子以梦想,让孩子能够带着这个梦想,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 教育部最新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小学、初中、高中都要看
1-9年级自主学习“好习惯”养成要点一览表,很全很到位!

◆ 答好“一支铅笔究竟应该多少钱?”的教育考题

校长之声丨高欣蕾 :疫情下的世界读书日·友善教育在思考什么?

◆ 【直播回顾】保冬妮丨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