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荒野冬片的真伪?村姑陈私藏的3招,今天教给大家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茶友发来一饼茶,求鉴定。

茶友说,他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白茶!叶片特别大,没有芽头,价格还不便宜。

据卖家介绍,这是白茶里的黄金叶,比较稀罕。

并且,这种用大叶子压成的茶饼,在白茶里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荒野冬片!

茶友想知道,这究竟是真还是假?

寻根溯源,白茶江湖里拥有荒野冬片的传说,这点不假。

但如果说,所有单纯用大叶子压出来的茶饼都能叫做冬片,尤其是叫荒野冬片。

这未免是对荒野冬片的侮辱!

真正的荒野冬片,粽叶香馥郁,薄荷汤感明显。

再加上,采摘不易,压制不易,产量极低。

它的得来,可没有这么简单!

《2》

荒野冬片,它的出身高贵。

从名字可以直接看出,荒野冬片是冬季从荒野茶树上,采下来的大叶片。

这点,可以解释它为什么没有芽头。

毕竟冬天天气冷,万物沉寂,茶树早已进入休养阶段,极少发芽。

彼时,能够从茶树身上采下来的必然是老叶居多。

既然是冬季茶树的老叶,荒野冬片又有何稀罕之处?

这得从荒野茶树的生长特点说起。

太姥山上的荒野茶树,天生天养,分布在深山密林里,星罗棋布,零散分布。

正是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荒野茶树的内部,能积蓄下强大野劲。

比起荒野银针、荒野牡丹王、荒野白牡丹之类的白茶,荒野冬片的模样虽然粗犷,但胜在茶味突出,韵致独到,茶汤喝起来薄荷感明显。

与此同时,它还有不同寻常的沁凉粽叶香。

喝茶时,只让人感觉喉间穿过一缕来自深林的凉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零星分布在深山的荒野茶树,采摘成本大,费时费力。

一是,分布不集中,穿过丛林,越过杂木,采下来一处后,还得再接着寻找下一处荒野茶树的所在地。

小半天下来,花在采茶路途上的时间,就要耗掉大半。

二是,荒野茶树没有人工打理,没有修剪,茶树可以长到很高。

据茶农说,部分荒野茶树在采茶时甚至还要搭梯子去采,用人手逐片采下,很费人力。

做一批荒野冬片,光是请采茶工采茶,成本就不便宜!

荒野冬片本身,它的珍贵之处在于“荒野 ”二字。

如果只是普通的台地冬片,用台地茶树身上的老叶片做原料,那么做出来的成品根本不值钱。

因为这些台地冬片,往往来源自冬季茶树修剪台刈时,剪下来的老叶。

台刈,好比是绿化工人为道路两旁的灌木做修剪与造型。

对茶树来说,经过台刈后,茶树可以消除植物顶端优势,从而有利于来年春季,发出更多的新芽新叶,有利产量提高。

这些台刈修剪出来的老叶,作为边角料,它们的归宿原本是“尘归尘,土归土”,汇入泥土,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茶农来说,收集台地冬片不过是顺手而为,丝毫不费力。

将这样台刈出来的老叶片,再压成茶饼,更是属于“废物利用”。

但从来源上,荒野冬片与台地冬片,不能同日而语!

《3》

和台地冬片相比,荒野冬片的外形更有特点。

不是所有的大叶片,都能叫做荒野冬片。

虽然粗略一看,台地冬片与荒野冬片,模样都是叶片宽阔的老叶片。

但由于荒野茶树生长环境特殊,产出来的荒野冬片,外形更具风骨。

没有人工管理,没有得到精心照料,全靠天生天养的荒野茶树,叶片并不像台地茶树那样,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相反是,荒野茶树的枝梢芽叶疏落,产量有限。

本着“浓缩就是精华”的原则,荒野茶树的内在养分,集中在有限的叶片上。

使得荒野冬片的叶子,长得更加厚实,叶张硕大,蜡质层厚,叶脉突显,身骨硬朗。

同时,叶片内部的纤维,也纷纷长得极粗极壮。

而台地茶树上的冬片,虽然同样作为大叶,但它的叶张相对较小。

经过修剪台地的台地茶树,枝桠多,叶片大,产量高,整株茶树匀分到每片叶片内的养分有限。

同样是冬片,但台地冬片的叶片更小,更薄,更软弱,叶脉细且不明显。

正因两者的外形不同,它们的压饼难度也不一样。

荒野冬片的纤维粗,叶脉硬,直接将其采下来就拿来压饼,难度很高。

压饼时,叶片容易散开,压不成形。

即便是压饼定型后,后期也容易出现反弹。

一言概之,荒野冬片的冬片,个性十足,桀骜不驯爱自由,很难压成形。

到了具体的制茶环节,往往是将叶片采下,经过萎凋与干燥后,装箱收起来。

以散茶形态放满一年后,再去压饼。

荒野茶的蜡质层厚,野劲足,陈化慢,难驯服等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做到新茶时期直接压饼。

而台地冬片,纤维没有那么老,叶张没有那么厚,纤维相对更细。压饼时,不必放到第二年再去压制。

在压台地冬片时,相对更轻松、省事、省力。制茶压饼时,损耗率与失败率,没有荒野冬片高。

不论原料采摘,还是制茶工艺,亦或者后期仓储,台地冬片的成本都要更低一截!

正因如此,要是茶友们在买茶时,没有留心分辨。

要是花了买荒野冬片的价格,入手的却是台地冬片,未免太吃亏!

《4》

黄金叶,是荒野冬片的别称。

这个名字,取自荒野冬片的颜色。

冬季时将荒野茶树上的叶片采下,它的叶片颜色介于金黄与灰绿之间,略有红褐,远看过去以金色居多。

所以才得了“黄金叶”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

和荒野冬片比起来,台地冬片相距甚远。

荒野冬片是绿加黄,绿色的部分类似鸭蛋青,更有光泽感。

而台地冬片,叶片看起来,更接近为生芒果的绿色,少了身光颈靓的贵气。

与此同时,因为荒野冬片的生长期长,蜡质层更厚,光泽感相对会更出彩。

即便是压成茶饼,荒野冬片的蜡质层保留仍旧充分。

从整饼茶的表面看,光泽分明,饼身光滑。

撬出适当干茶,放进盖碗内冲泡。

荒野冬片的蜡质层具有防水性,可以让内在的丰沛茶味,得到有序释放。在泡茶时,它显得极为耐泡。

按照快出水的方式泡茶,很多时候,即便是已经泡到了6、7冲,荒野冬片的叶片、叶脉、以及完整叶张,仍旧没有被彻底泡透。

粽叶香悠扬,薄荷沁凉感明显的荒野冬片,至少能够泡到十多冲。

等到茶味被泡淡,还可以将叶底放进煮茶壶里,再煮一、两壶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数次冲泡茶味不易淡,是荒野冬片的实力所在!

再加上,野蛮生长,天生天养的荒野茶,汤感劲道,有内涵,有野劲,有韵味。

同时,因为茶氨酸与养分物质含量高的缘故,荒野冬片的茶汤,喝起来鲜爽十足。

喝茶时,喉咙里能感觉到明显的薄荷凉感,仿佛夏日时喝了山泉那样,回味里透着丝丝甘甜!

孔夫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经历寒冷冬季考验后,荒野茶树的老叶们,纷纷生长出了丰沛的胶质物,抵御低温伤害。

再加上荒野冬片的纤维粗,在茶香上,天生就具备凛冽的粽叶、芭蕉叶等老叶片专属的清爽气韵。

于是,在茶汤里能够喝出丝丝沁凉的薄荷汤感,尤为独特。

《5》

台地冬片除了模样有几分接近外,实力表现远不如真正的荒野茶!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台地冬片,好比是茶界江湖里的裘千丈,没有真实力,却喜欢招摇撞骗,弄虚作假。

对于此,茶友们在买白茶时,可要多留心眼。

不是所有的大叶片,都能做成荒野冬片。

唯有实力,才能支撑荒野冬片在茶界立足。

仅有几分外貌相似,就敢大胆冒充,终究会被人识破!

论茶味积累,论耐泡表现,论茶香层次,论回甘韵味。

台地冬片的表现会彻底被荒野冬片吊打,对比着喝,一喝就能喝出差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喝过了真正的荒野冬片后,其余的皆是浮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