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

一、解表类中成药

本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解毒利咽等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喘嗽、喉痹、乳蛾等儿科疾病。

小儿宝泰康颗粒

【处方】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等。

【临床应用】感冒,因风热外感,邪郁肺卫,肺失宣降所致,症见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部红肿,脉浮等;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临床应用】感冒,由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气机不利所致,症见高热,头痛,咳嗽,流涕,咽喉肿痛,大便干结;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儿童清肺丸

【处方】麻黄、苦杏仁(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橘红、法半夏、紫苏子(炒)、葶苈子、浙贝母、紫苏叶、细辛、薄荷、枇杷叶(蜜炙)、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青礞石(煅)。

【功能主治】清肺,解表,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临床应用】肺炎喘嗽,因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症见咳嗽咯痰,呼吸急促,恶寒发热,或喉间痰鸣,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滑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支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咽扁颗粒

【处方】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小儿肺胃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临床应用】 1.喉痹 因肺胃热盛所致,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不适,发热,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2.乳蛾 由肺胃热盛所致,症见咽部疼痛剧烈,痛连耳窍,吞咽不畅,高热神烦,口渴喜饮,咳嗽,痰黄稠,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百寿丸

【处方】钩藤、僵蚕(麸炒)、胆南星(酒炙)、天竺黄、桔梗、木香、砂仁、陈皮、苍术、茯苓、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薄荷、滑石、甘草、朱砂、牛黄。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消食化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积滞,症见发热头痛,脘腹胀满,停食停乳,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咳嗽痰多,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 1.感冒 因外感风热所致,症见发热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痛,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臭,不思饮食,呕吐酸腐,舌红苔黄,脉浮数;小儿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2.积滞 因外感风热,内伤食滞所致,症见发热头痛,脘腹胀满,停食停乳,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脉浮数;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二、止咳平喘类中成药

本类中成药具有止咳平喘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咳嗽等儿科疾病。

清宣止咳颗粒

【处方】桑叶、薄荷、苦杏仁(炒)、桔梗、白芍、枳壳、陈皮、紫菀、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症见咳嗽,咳痰,发热,或鼻塞,流涕,微恶风塞,咽红或痛,苔薄黄等。

【临床应用】咳嗽,由外感风热之邪束于肺卫,肺失宣降所致,症见咳嗽有痰,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红或痛,苔薄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处方】连翘、枇杷叶(蜜炙)、瓜蒌、枳实、葶苈子(炒)、桔梗、山楂(炒)、莱菔子(炒)、槟榔、蝉蜕。

【功能主治】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临床应用】咳嗽,由脾失健运,乳食停滞,化热生痰,又外感风邪,肺失清肃所致,症见咳嗽痰鸣,痰黏黄稠,腹胀,口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此外,有用本品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报道。

小儿肺咳颗粒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陈皮、鸡内金、大黄(酒炙)、鳖甲、地骨皮、北沙参、炙甘草、青蒿、麦冬、桂枝、干姜、附子(制)、瓜蒌、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桑白皮、胆南星、黄芪、枸杞子。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脾不足,痰湿内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黄,咳吐不爽,气短,喘促,动辄汗出,食少纳呆,周身乏力,舌红苔厚;小儿支气管炎见以上证候者。

【临床应用】 1.痰湿咳嗽 因小儿脾肺气虚,脾失运化,肺失宣降,痰湿蕴肺所致,症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急慢性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2.痰热咳嗽 因小儿脾肺气虚,气不化津,痰湿内蕴,易从阳化热,造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症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兼见喘促多汗,食少倦怠,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指纹紫;急慢性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止咳糖浆

【处方】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橙皮酊、氯化铵。

【功能主治】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

【临床应用】咳嗽,因外感所致,症见咳嗽,痰黄或白,咽喉肿痛,无论风寒、风寒咳嗽均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使用注意】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本品含氯化铵,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水肿等慢性病者均应慎用。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处方】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

【临床应用】感冒,因风热侵犯肺卫所致,症见发热重,恶风,头身疼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痛,咽喉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本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口疮、喉痹、疮疖等儿科疾病。

小儿化毒散(胶囊)

【处方】牛黄、珍珠、雄黄、大黄、黄连、甘草、天花粉、川贝母、赤芍、乳香(制)、没药(制)、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烦躁口渴,大便秘结。

【临床应用】 1.口疮 小儿心脾热盛,积热上熏,或邪毒入侵,熏灼口舌,腐蚀肌膜所致,症见口腔溃疡,周围红赤,灼热疼痛,口臭流涎,饮食困难,发热,烦躁,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2.喉痹 由邪热壅盛传里,或肺胃素有郁热,上冲咽喉所致,症见壮热,头痛,烦躁,口干狂饮,小便少而赤,大便干结,局部黏膜充血严重,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多,口臭;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3.疮疖 因皮肤不洁,感染邪毒而发,症见疮疖红肿热痛,脓液稠黄;化脓性皮肤病上述证候者。

小儿回春丸

【处方】全蝎、朱砂、蛇含石(醋煅)、天竺黄、川贝母、胆南星、人工牛黄、白附子(制)、天麻、僵蚕(麸炒)、雄黄、防风、羌活、麝香、冰片、甘草、钩藤。

【功能主治】息风镇惊,化痰开窍。用于小儿急惊抽搐,痰涎壅盛,神昏气喘,烦躁发热等症。

【临床应用】惊风,因热毒炽盛,痰热互壅,闭塞神明所致,症见高热烦躁,头痛咳嗽,喉间痰鸣,神昏谵妄,惊厥抽搐,舌红绛,苔焦黄,脉弦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见上述证候者。

四、止泻类中成药 本类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泄泻、痢疾等儿科疾病。

小儿泻速停颗粒

【处方】地锦草、儿茶、乌梅、山楂(炒焦)、茯苓、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用于小儿湿热壅遏大肠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稀薄如水样,腹痛,纳差;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临床应用】泄泻,因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职所致,症见大便稀溏,或便下不爽,气味臭秽,腹痛,纳差,或肛门灼热;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泻痢片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厚朴、白芍、茯苓、焦山楂、乌梅、甘草、滑石粉。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腹泻,红白痢疾等。

【临床应用】 1.泄泻 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所致,症见泻下如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或夹黏液,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臭秽,腹痛时作,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或发热呕恶,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小儿秋季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2.痢疾 因感受湿热疫毒所致,症见高热,恶心,呕吐,烦躁,甚则抽搐昏迷,唇干口渴,小便短赤,或痢下脓血,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中毒性菌痢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腹泻宁糖浆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葛根、甘草、广藿香、木香。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生津止渴。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纳减,呕吐,口干,倦怠乏力,舌淡苔白。

【临床应用】泄泻,因脾胃气虚所致,症见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

五、健脾益气类中成药

本类中成药具有健脾益气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厌食、疳积等儿科疾病。

醒脾养儿颗粒

【处方】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

【功能主治】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冷汗,遗尿夜啼。

【临床应用】 1.厌食 因脾胃气虚,升降失司所致,症见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体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小儿厌食症见上述证候者。 2.泄泻 因脾胃虚弱,乳食不节所致,症见倦怠乏力,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脘腹胀痛,或呕吐泛酸,不思乳食,夜卧不安;小儿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3.遗尿 因脾肾亏虚,气化不足,水道失约所致,症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夜间遗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无力;功能性遗尿见上述证候者。 4.夜啼 因脾肾虚寒,气机不通,腹痛所致,症见胃纳欠佳,脘腹隐痛,夜间尤甚,至夜啼哭,时发时止,兼见烦躁不安者。

儿宝颗粒

【处方】太子参、北沙参、茯苓、山药、山楂(炒)、麦芽(炒)、陈皮、白芍(炒)、白扁豆(炒)、麦冬、葛根(煨)。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生津开胃。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的纳呆厌食,口干燥渴,大便久泻,面黄体弱,精神不振,盗汗。

【临床应用】厌食,因脾胃阴虚所致,症见不思饮食,口干喜饮,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小儿厌食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儿康宁糖浆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麦冬、何首乌、大枣、焦山楂、炒麦芽、桑枝。辅料为蔗糖、炼蜜、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枸橼酸、菠萝香精、陈皮油。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厌食,症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黄身瘦,大便稀溏。

【临床应用】厌食,因脾胃气虚所致,症见不思进食,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瘦弱,大便不实,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龙牡壮骨颗粒

【处方】党参、黄芪、山麦冬、醋龟甲、炒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炒鸡内金、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1.软骨病 因肺脾气虚所致,症见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开大,或形体虚胖,肌肉松软,纳呆便溏,易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软无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见上述证候者。 2.疳积 因脾肾不足所致,症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或善食易饥,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微腻,脉细;小儿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症见上述证候者。 3.汗证 因肺脾气虚所致,症见常自汗出,兼有盗汗,出汗遍及全身,动则尤甚,面色少华,纳呆乏力,四末欠温,平素易感冒,舌淡少苔,脉细弱。

六、消导和胃类中成药

本类中成药具有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食滞肠胃所致的疳积、积滞等儿科疾病。

小儿化食丸(口服液)

【处方】六神曲(炒焦)、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醋莪术、三棱(制)、牵牛子(炒焦)、大黄。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泻火通便。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

【临床应用】积滞,由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宿食久停,郁滞化热所致,症见厌食,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小儿胃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健儿消食口服液

【处方】黄芪、炒白术、陈皮、麦冬、黄芩、炒山楂、炒莱菔子。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用于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

【临床应用】厌食,因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所致,症见纳呆食少,面色萎黄,脘腹胀满,容易出汗,舌苔薄白,脉弱无力;小儿厌食症见上述证候者。

儿童清热导滞丸

【处方】醋鸡内金、醋莪术、姜厚朴、枳实、焦山楂、醋青皮、法半夏、焦六神曲、焦麦芽、焦槟榔、榧子、使君子仁、胡黄连、苦楝皮、知母、青蒿、酒黄芩、薄荷、盐车前子、钩藤。

【功能主治】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食滞肠胃所致的疳积,症见不思饮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烦躁口渴,胸膈满闷,积聚痞块。亦用于虫积腹痛。

【临床应用】 1.疳积 因食滞胃肠所致,症见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夜卧不宁,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小儿营养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2.虫证 因蛔虫滋生于肠内所致,症见脐腹疼痛,轻重不一,乍作乍止,食欲不振,或嗜食泥土、木炭等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萎黄,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精神烦躁,睡眠不宁,夜寐磨齿,重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小儿蛔虫病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七星茶颗粒

【处方】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

【功能主治】开胃消滞,清热定惊。用于小儿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配伍特点】方中薏苡仁健脾止泻,为君药;稻芽、山楂消导积滞,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共为臣药;蝉蜕、钩藤定惊安神,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消食导滞、定惊安神之功。

【临床应用】积滞,因小儿乳食内积所致,症见呕吐酸馊乳片或食物残渣,腹满胀痛,夜卧不安,食欲不振,大便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黄或如米泔,或伴低热,舌红苔腻,脉弦滑;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化积口服液

【处方】茯苓(去皮)、海螵蛸、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红花、槟榔、雷丸、鹤虱、使君子仁。

【功能主治】健脾导滞,化积除疳。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

【临床应用】疳积,因脾胃虚弱,饮食内滞所致,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胀痛,食欲不振或厌食,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腻,脉细;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