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积聚症瘕】12
五积散: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积聚症瘕所致一切病证的方
这个方子就像一张网,能将一切病一网打尽,这是古人说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汪讱庵称之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
所有的疾病,都离不开这“五积”,而这个方子能把这些“积”全部散掉。这“五积”虽然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身体不够健康或者是亚健康,就少不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积”。像肥胖的人少不了有痰湿,口气大的多半有食积,整天吵架的肯定有气积,经常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的体内会有寒气,跌打损伤、气滞严重常有血积。
或问“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
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五积散既能治疗饮食过度引起的疳积,也能治疗各类瘤结包块。
下面把5种“积”分别说一下。
寒积,指体内寒邪滞结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是由于体内寒气积聚在一起,寒气过盛发展而成的。症状为阳气不达四肢手脚会常年冰冷,肠寒便溏,女性会有宫寒、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食积又称积滞。多由食物在胃里没有完全消化引起。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臭、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者酸臭、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
气积也叫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
血积,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痰积为九积之一,指痰浊积聚于胸膈之积证。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有句顺口溜: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前半句是说五积散这个方子使用面非常广,不是你在服,就是他在服。后半句是说防风通圣散是个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药物。平时没有病,也可以适当地服用,用以疏风通肠,将体内的浊湿排出去。如果出现痤疮、便秘等上火的热证直接可以服用。
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异功五积散和熟料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厚朴、干姜(炮)各四两,麻黄六两。一两合30克。
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成人一般用4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分次煎服。
汤剂参考量:苍术15克、桔梗15克,枳壳9克、陈皮9克,芍药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干姜6克、麻黄6克。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
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现在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产后发热、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无力、痛经、闭经、癥瘕、缠腰火丹等病症。
当代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用五积散的适应症是: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内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饮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拥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5、风寒湿痹,筋骨痛,跌打宿伤,腰脊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6、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这个方子夏天用得最多。
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五积散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消湿积。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为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以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内寒,合而用之,以除寒积。
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这是大半个四物汤去了熟地。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理气宽胸,善行气积,并可助化痰除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
这个药,过去药店都有卖的,现在药店基本找不到了。这么好用的药,不知为什么药厂不生产。还有应用广泛的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难道药厂只认为是“驱虫药”?
五积散方子用量比较大,可以按照比例缩减自行加工。
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
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
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云南名医来春茂先生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经常用五积散为贫苦百姓治病,花钱少,见效快,颇受民众欢迎。
五积散是个又好又便宜的方子,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可惜现在用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它,不要把这个治病秘方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