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源于瘀 条达气血为治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30岁以上妇女约10~20%罹患此症。其临床症状多端,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痛苦。根据标本虚实之不同,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此病颇有成效。现试从两方面浅析其施治经验。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情志不调,致气郁、气结、气逆,使血行受阻,凝聚胞宫,形成癥瘕。故气滞血瘀是该型主要病机。又根据妇女特点,理当责肝。
临床所见病人除有胞宫肿块外,伴见胸胁胀闷,情绪波动,烦燥易怒,脉象弦细等。治宜行气散结、活血消癥,以祛实为主,兼固正气为其治则。
常用药物有猫爪草、夏枯草、昆布、海藻、乳香、没药、玄胡、香附、郁金、赤芍等。方如逍遥散加味、失笑散加减。
案例:刘××,43岁,1982年7月24日门诊。
患者经“B超”查诊为:宫体增大,子宫肌瘤。月经后期10天左右,淋漓不断,色深有块。经行胸胁、乳房胀闷,腹胀腰酸,心烦,急燥易怒。脉沉细而弦,舌质淡紫苔薄白。证属气血瘀滞,阻于胞宫而成癥瘕。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癥。方用:猫爪草15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酒香附10克,广木香6克,柴胡6克,乌药10克,丹参10克,蒲黄10克,黄芪6克,赤芍12克。
上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用药至11月8日,经“B超”复查;宫体大小正常。病人行经已无明显不适。经期情绪平稳,脉沉细,舌边齿痕、质淡。继用前方合四君子汤加减,调理善后。
多见于体弱久病之人。阳气不足,运血无力,血行不畅,滞凝胞宫。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本型本虚标实,主要责之脾肾。临床见经血色淡滴沥,乏力倦怠,头晕气短,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缓。根据“气虚宜掣引之”为原则,补气升阳,配以活血消瘀。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猫爪草、夏枯草、乳、没、赤芍、丹参等。方选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四君子汤化裁。
案例:华××,40岁,1983年1月30日门诊。
患者于普查时经“B超”诊为:宫体增大,子宫肌瘤。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夹有小血块,淋漓不断,带经8~12天,少腹冷疼,纳差,腰腿酸软无力。舌淡紫肥,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气亏血瘀。方用:夏枯草15克,猫爪草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黄芪10克,桂枝5克,丹参15克,炒蒲黄10克,炒灵脂10克,香附10克,乳、没各5克。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坚持用药。服药36剂后复查,诸症好转,肌瘤明显消退。惟行经略感腹疼,脉沉细舌淡。前方加减调理。
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肌瘤本身是瘀血的结果,故条达气血为治疗大法。首选性平攻克而不伤正气的对药猫爪草与夏枯草,消疼去滞,走肝脾二经;次选乳香与没药、海藻与昆布,加强通瘀活血之力。同时,又根据产生肌瘤的不同病因病机,以及疾病发展阶段的虚实寒热、矛盾主次的不同,或责之肝,或责之脾肾,侧重选药,寓攻于补中,寓补于攻中,适当配伍,标本俱治。
同时,要注意本病病程较长,药剂药量不可过大,以防病祛正伤。正如《医宗金鉴》所言:“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